楊夢琪
清晨,校園里的翠蘆莉圍著操場,開著藍紫色的花。學校保潔阿姨跟我說,現(xiàn)在還太早了,這些花還沒全開,晚幾天更好看。阿姨留心校園美景,真好?;ㄩ_有時,我來,我看,我感受。喜歡我們的校園,不同時節(jié),不同景致。
剛入職時,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認同感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低水平的職業(yè)認同,是因為被日常瑣事拖累。那時的我,就像深埋在土壤中的種子。
那個階段,對我來說特別有挑戰(zhàn)的一件事就是把握與學生的關系。我很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我們課堂上在一起,課后也在一起。當聽說他們更喜歡其他老師的時候,我甚至還會嫉妒,簡直是把學生們當成了自己的情人。這樣是不對的。情感是師生間關系的支點,親其師,信其道。師生可以打成一片,但是不能抱成團?;緵]有老師可以做到讓所有學生都喜歡他。
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學生在課堂上調(diào)皮搗蛋,影響上課,老師三番五次提醒他,但無效。課后,我找他談話,費盡心思想要讓他明白自己哪里做錯了,無果。因為缺乏管教學生的辦法,我對自己的無能感到生氣、憂心又無力,我用教鞭打了自己的手心??蛇@個學生并沒有因為我的舉動而發(fā)生什么變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企圖用情感感化他,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失敗了。我知道,原因出在我自己身上。愛而無力,雖然用心,但缺少方法。
那些日子里,我搖擺在重拾信心與一蹶不振之間,對教學的熱情日日被消磨。
然而,我還是不想變得平庸,不想被恐懼驅使,更不想放棄自己。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和兩位同事自費報名,參加了《教師博覽》雜志社主辦的遠在大連的一場讀書論壇。這是我成長的一個關鍵點。在這以前,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從來沒有想到,全國各地的老師,會以讀書之名聚集在一起。在這里,我了解到深圳弘愛人文閱讀推廣中心在組織老師們開展讀書活動上做了很多努力,老師們的讀書氛圍也因此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正如錢理群老師所說,我們要推動教育改革,可以考慮從組織讀書會開始。我得到了啟發(fā),由此開始組織我身邊的老師開展讀書活動,希望以此打破自己的成長困境。
我的做法是線上和線下的讀書活動交替展開,做了各種嘗試。線上活動形式有:讀書筆記分享、讀書方法探討、詩歌共讀、經(jīng)典名著共讀、同題寫作和閱讀馬拉松等。線下活動形式有:定期主題讀書沙龍、筆記圖書漂流、換書分享和作家作品專題探討等。我漸漸感到自己的思維被激活了。埋在泥土里的種子,找到了成長的方向。
我邀請到孫科為老師給我們做《正面管教》的讀書分享。經(jīng)過這一次的讀書會,我對學生一些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課堂上調(diào)皮搗蛋的那個學生,我了解到,他曾經(jīng)試過努力學習,但是沒有堅持做到。多次的失敗,使他認為自己無法達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于是自暴自棄。他開始嘗試通過其他方式,去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就產(chǎn)生了各種不良行為。作為老師,我應該做的不是企圖用情感綁架的方式使他受到我的控制,而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學生,保持和善而堅定的原則,與學生溝通。愛需要合適的表達,我學會了讓學生在友善的氛圍中說出自己犯的錯,以及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鼓勵他們認識到犯錯是學習的機會,看到錯誤的價值。
如果我沒有走出去,就不會組織讀書會。所以我們的讀書會一開始就定下了基調(diào):視野開闊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視野開闊的學生。一名老師的教育觀決定了他的教育格局。一線教師實踐經(jīng)驗豐富,但如果只停留在經(jīng)驗里,就永遠無法提高自己,只會不斷將舊經(jīng)驗循環(huán)使用,最終困在舊有的經(jīng)驗世界里。以前的我,孤軍奮戰(zhàn),容易陷入價值觀單一的困境,精神狀態(tài)趨向封閉,走向“內(nèi)卷”。成長,需要思考的力量。在讀書會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學會與他人建立協(xié)同成長的關系。價值觀多元時,精神狀態(tài)就會趨向開放,走向迭代更新。從自身經(jīng)驗中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總結,才能在更高的維度上去認識、反思和突破。我從行到知再到創(chuàng),為自己設計成長路徑。從創(chuàng)辦讀書會至今,我一共組織了科學、人文和藝術三大主題的各類讀書會75期。讀書會得到《福建日報》《福州晚報》和《海峽教育報》等媒體的報道,我獲得福州市“十佳校園閱讀引路人”稱號。由于保持實踐、思考與寫作的習慣,我在省市級刊物發(fā)表教學論文6篇。
后來我分享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這成了我結識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契機。在四川綿陽謝云老師的社群中交流這本書,我進而認識了山東青島的丁柏恩老師。丁老師和我一樣是物理老師,承蒙他的指點,我閱讀之后再與他交流心得,得到他進一步的點撥。之后,由丁老師引見,我認識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譯者吳國珍老師。之后,我到北京拜訪了平易近人的吳國珍老師,了解到她為滋養(yǎng)教師心靈,持續(xù)不斷地思考,做出鍥而不舍的努力。進而,我關注到人才濟濟的“教師勇氣更新社群”。這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又一個關鍵點。
我像是一株終于破土而出的植物,看到了滿園已經(jīng)盛開的鮮花。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想過,全國各地有這么多真誠熱愛著教育事業(yè)的老師。“德不孤,必有鄰?!彼麄冃闹腥紵鴮硐虢逃募兇庾非?,使我的視野再一次被打開,從而關注和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我逐漸領悟到,教師并不是在設計一節(jié)一節(jié)的課,而是在塑造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教師是一份情感密度很高的職業(yè),因為我們總是面對著真實的生命。生命是我們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對生命本質(zhì)的誤解,造成教育舍本逐末的各種亂象。相信生命在自由中綻放出善的可能性,是對抗關閉生命屬性行為的出路。教師是生命的守護者,生命的奇妙處便是會成長。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務是以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大腦勇敢探索真理。
如果你也像曾經(jīng)的我一樣,覺得自己被困住,別急,欣賞別的花開吧,找到自己生長的節(jié)奏,做那一朵晚開的花又何妨?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桔園洲中學)
32085019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