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展翅 李雅慧 張靜


摘要:目的:對比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和PICC導管在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76例化療的婦科腫瘤患者(2019.1-2021.10),隨機分成對照(PICC導管)和觀察(植入式靜脈輸液港)2組,每組各38例。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管路維護操作時間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導管留置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化療患者護理中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應用效果明顯好于PICC導管,有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減少了導管留置及維護時間,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植入式靜脈輸液港;PICC導管;并發癥
在婦科腫瘤疾病治療中主要是使用化療治療方法,但是由于化療藥物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會對外周靜脈血管造成極大的刺激,從而增加了靜脈炎疾病的發病概率。同時,還容易出現藥物外滲情況,會引發局部組織出現嚴重的壞死。惡性腫瘤疾病臨床治療中,通常需要為患者輸注大劑量的高濃度營養物質及大劑量的化療藥物[1]。現階段,倡導在化療中使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給藥方式,由靜脈導管系統及供穿刺的輸液座構成,會在體內的靜脈輸液裝置中長期置留,用藥效果更為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6例化療的婦科腫瘤患者(2019.1-2021.10),隨機分成對照和觀察2組。對照組38例,32-67(52.2±2.4)歲;觀察組24例,30-65(51.2±2.2)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PICC導管法,要求患者應保持平臥位姿勢,頭向一側偏,靜脈穿刺點為肘貴要靜脈,當穿刺成功之后,在管鞘中置入導絲,在上腔靜脈中下部置入導管末端,經X線來確認,脈沖正壓封管應使用0-10U/ml肝素鈉溶液進行,每周1次。
觀察組,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法,要求患者應保持平臥位姿勢,對右頸前區進行常規消毒,鋪好無菌鋪巾,給予患者局麻,對頸內靜脈進行穿刺,將可剝離鞘置入進去,明確導絲位置,并對入管長度進行測量,將切口做在右鎖骨下1.5cm部位處,對皮下組織、皮瓣進行鈍性分離,以測量長度為依據,剪切掉導管,之后再連接輸液港底座,將隧道針置入進去,并引出連接好的導管,使用玻璃鞘管置入到頸內靜脈,之后將剝離鞘撤出,對管道及底座進行調節,回抽靜脈血,明確管道是否通暢,切口縫合應使用可吸收線進行,在穿刺口部位處涂抹組織膠水,并使用紗布進行覆蓋,每月脈沖正壓封管1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兩組管路維護操作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導管留置時間,生活質量評分,使用SF-36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用(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差異顯著(P<0.05)。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管路維護操作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導管留置時間對比
觀察組管路維護操作時間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導管留置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婦科腫瘤疾病臨床治療中一般使用化療治療方法,經治療后有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是由于化療治療具有較長的治療周期,加之化療藥物會對患者的血管造成刺激,從而為患者提供方便實用及安全可行的靜脈輸液通路[2]。當前,在腫瘤化療中常用的靜脈輸液通路包括PICC導管及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兩種,兩種輸液方式的主要制作材料均為醫用高級硅膠,生物相容性及柔軟性較好,不會對患者的血管內膜造成極大的刺激,降低了血栓及靜脈炎疾病發生率。但是臨床實踐相關研究結果證實,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相較于PICC導管具有置管維持時間長、管路維護時間短及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可植入到患者的皮下部位處,無需體外留置管,降低了導管移位及感染發生風險,是一種方便及操作簡單的輸液方法。而PICC導管需要經常進行維護,加之導管本身較細,一旦藥物配伍不當及護理不當,便會出現堵管情況,護理難度更高[3]。
本文研究結果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管路維護操作時間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導管留置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化療患者護理中應大力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相較于PICC導管,置管效果更為顯著,防止患者出現較多的并發癥,減少了導管留置及維護時間,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化療患者護理中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應用效果明顯好于PICC導管,推薦在臨床上大力使用。
參考文獻:
[1]雷海云,錢亞萍,李淑穎等.腫瘤患者化療中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01):86-88.
[2]殷黎.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PICC導管在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1):147-148.
[3]周丹丹.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PICC導管在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心理月刊,2019,14(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