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世軍
當前物流實訓方面存在實訓資源發展不平衡、實訓師資能力參差不齊、實訓項目開設不全面、實訓項目的信息化管理缺乏等方面的問題,隨著5G技術的商用領域的推廣及應用,將有利于構建校企深度合作、產教高度融合的實訓體系,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帶動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庇纱藢⑿聲r代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帶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廣泛應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等新技術的多方共建共享的實訓基地建設蓬勃發展。
李玲玲(2019)將5G和VR/AR運用在思政教學領域,一方面提升了思政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教學效果。耿楠楠(2021)基于5G新媒體平臺,重構了物流信息安全課程的互動協作的實習模式,滿足專業學習需求。楊丹等(2021)認為5G和XR技術將推動實訓教學模式的轉變,基于智能化的實訓教學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校企融合、協同推進。
張小冰;劉杰(2011)以工科專業示范基地建設為例,從工學結合、實訓體系等方面探討了產教結合。謝振華(2016)以服務類專業建設為例,通過整合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資源,從制度、基礎設施、設備、人員等多方面探討了供應鏈一體化平臺的建設。林榕(2020)以物流專業為例,運用“集成創新”方法論,提出實訓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方法、措施。的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實訓平臺建設思路與路徑,提出校企協同的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實訓平臺建設。
不同的學校、院系所能夠掌握或整合的實訓資源是不一樣的,重視程度不一樣也會導致其院校與院校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每個學校都會根據自身學校的自身優勢而明確學校的重點扶持專業、優先發展專業,因此在其實訓基地及實訓室建設、實訓師資引進、實訓項目開發等方面的投入是不一樣的。
不同院校的實訓師資的學歷水平、工作經歷、繼續教育等各方面不一,由此帶來實訓師資在實訓教學方面所展現的能力高低不一。有的學校的實訓師資只要來自企業,是具有非常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但理論功底稍差;有的學校的實訓師資主要來自院校自身培養,科班出身,理論功底扎實,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弱。不同師資的素質不一,對實訓項目過程的指導也會不一樣,導致的教學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各院校雖然會依據專業教學標準開設相關的實訓,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的院校在實訓項目開設時主要還是要考慮其自身的實訓場地、實訓師資等多方面靈活處理。如智慧化的物流實訓場地的建設投入一般都在100萬元以上,對于物流專業在一些在學校中屬于邊緣專業的院校來說,可能不會進行此項投入,因此該校的此項實訓項目就沒辦法開設起來。
參考學分銀行的做法,我們也需要將學生所參加過的實訓項目以及實訓過程、實訓考核結果等進行記錄,作為學生將來對接學分銀行的一個重要數據。但當前大部分的實訓項目缺乏信息化的管理,缺乏對實訓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所有實訓項目的評價的綜合匯總,無法全面的把握學生整體實訓參與及考核情況。
湖南物流管理專業公共實訓體系的構建將立足于5G技術的廣泛應用,構建貫通“中專、高職、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智能化集“教學、培訓、認證、生產、技服”于一體的產教深度融合的包括“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物流功能性模塊公共實訓基地”在內的公共實訓體系,該公共實訓基地將有利于推動湖南省物流管理專業實訓體系的完善,將有利于優勢實踐教學資源的校校、校企共享及跨界協同、建立實訓學員實訓檔案數據庫將有利于推動實現學員終身學習與實訓理念的形成與實施的落地、將有利于推動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在實踐教學領域現代化的穩步推進。
為充分發揮不同院校在不同專業的優勢,不同企業在不同行業領域的特點,不同師資在各自專業領域的特長,在頂層設計公共實訓體系的總體架構的基礎上,整合相關院校相關專業、相關行業企業、不同師資的優勢,共同制定實訓標準、開發實訓項目、規范實訓流程,相關院校、企業、教師多方共享實訓成果,滿足教學、科研、培訓、競賽、生產服務等功能。
為充分發揮公共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滿足不同院校、行業企業的多方需求,在對其總體需求進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公共實訓基地不同功能區(場地)的主要功能、實訓對象、實訓時間等,進行統籌安排,做到公共實訓基地為共建的多方提供全方位開放、全時間段開放實訓。同時,各個實訓場地、實訓室都配備先進的5G技術設備,實現對實訓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全流程的溯源及評價。
校企深度合作是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必備條件,開展企業真實場景的現場實訓是學生實現零距離上崗的基礎。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標準、學生定崗實習實訓等要求,明確深度合作的行業企業,在對企業生產及經營現場、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資源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各合作企業的實訓場地、實訓設備、實訓指導人員等統籌規劃各合作企業的實訓項目,做到真實企業、真實設備、真實操作、真實評價。
根據上述構建目標及原則,以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現代物流理念,掌握物流管理及供應鏈管理基礎知識,具備物流企業運作管理能力及從事系列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物流管理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構建湖南物流公共實踐教學體系。
公共實踐教學實訓項目的開發、實訓的組織、實訓過程的管理、實訓儀器設備的管理等設計多個場地、多個單位、不同的管理者,其教學、管理難道大,需要多方協同共同管理,因此需要制定開放且多方協調的管理機制,制訂系列管理規章制度,統籌多方資源,進行有效的協同管理。如《物流管理公共實訓室(基地)開放管理規定》、《物流管理公共實訓室(基地)學員手則》、《物流管理公共實訓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公共實訓室安全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公共實訓設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管理制度。建立實訓預約申請、審批、執行制度,制訂詳細操作流程,各個工種詳細的操作規程,并制作展板,在實訓場所的醒目位置進行展示,使學員得到熏陶。
5G通信技術為物流管理實訓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在實訓項目開設方面,可以廣泛運用360°全景視頻、5G+VR等技術。通過該類技術,一方面可以對所有實訓資源、實訓項目進行系統化管理,統籌安排實訓項目、并實時記錄、上傳、實訓過程評價等;另一方面,也可將各實訓基地、實訓室、實訓項目運用5G技術轉化為信息化實訓教學資源,供各類學員進行線上學習。并實現5G+云終端技術應用,利用遠程連接技術,將虛擬仿真技術和實訓教學、各實訓場地、各實訓參與主體企業、各實訓教學者、各實訓學員進行連接,全方位打破時空制約,大大提高學生的體驗感,進而在降低實訓成本的基礎上達到提升實訓效果的目的。
一方面分析“中職、高職、本科”不同層次、全日制在校學生與社會學員不同類別的實訓需求特點,聯合學校、企業、教育主管部門等多方進行深度探討,進行公共實訓體系的頂層架構設計,滿足“教學、培訓、認證、生產、技服”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運用5G技術,充分發揮其在“跨校、跨企、跨行業、多需求”等的物流實訓資源整合、實訓計劃安排、實訓過程監控、實訓結果分析與反饋等方面的優勢,成立公共實訓聯盟,不斷充實完善公共物流實訓基地的軟硬件條件,有序開展集“教學、培訓、認證、生產、技服”五位一體的公共實訓。C

圖1 湖南物流公共實踐教學體系總體架構圖
引用出處
[1]袁世軍,陳建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研究—基于湖南省高職示范性特色專業建設實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30-37
[2]袁世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崗位群與通用職業能力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5,(24):156
[3]楊丹,眭碧霞.“5G+XR”支持的實訓教學變革:模式、挑戰與建議[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7):43-47
[4]李玲玲.5G+VR技術與思政教學的融合研究——以江蘇首家VR思政教育實訓室為例.教育現代化.?2019,6(6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