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晶
(遼寧省錦州松山新區城鄉發展服務中心 遼寧 錦州 121013)
種植業作為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十分明顯,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普及綠色植保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普及可明顯降低種植業生產中化學農藥的使用量與使用次數,對保障我國農產品安全、農業節能減排、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我國的環境保護。
1.1 適應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新形勢。我們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并從科學育種、肥料研發、新型農藥、現代化農機裝備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但農民固有的傳統種植理念、經營理念轉變較慢,還不能適應新的市場化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為了控制農作物病蟲害,一部分農民超大劑量、短時間連續使用農藥,造成農藥用量過大、殘留量過高、病蟲抗性增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整體上對農產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安全、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越來越受市場歡迎,收益也十分可觀。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農民思想認識程度也逐步提高,綠色植保技術在種植業中的推廣應用得到了普及。綠色植保技術推動了我國種植業向綠色環保方向長足發展,不僅實現了農產品安全性整體提升,還推動了農產品質量、農業環保與農業節能減排的全面發展。
1.2 提升農產品的安全性。農產品安全涉及民生和社會穩定,農藥殘留量是農產品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在農產品種植生產中,如果農民為了迅速控制病蟲害,盲目超劑量、超范圍、超正常次數使用農藥,雖然短時間可以快速控制病蟲,但是,農產品會出現超標準的農藥殘留,使病蟲抗藥性明顯增強,造成農產品安全性降低、病蟲防治難度加大。綠色植保技術倡導農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采用多種技術防治病蟲,包括選擇抗病蟲品種、輪作倒茬、清潔田園、科學施肥、采用性誘劑和粘板等物理方法,科學使用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等,這些技術在種植業生產上得到了普遍的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農藥殘留問題,大幅度提升了農產品安全水平。
1.3 控制病蟲害傳播。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我國農產品供給有了長足發展,但是農作物病蟲害問題也較為突出,比如病蟲害抗藥性增強、新的病蟲害不斷出現、突發性病蟲害形勢嚴峻等。在農作物生產中我們必須要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植保技術,采用農業、物理、生物、生態防控等防治措施逐漸替代化學防治措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實現種植業與生態環保和諧發展。
2.1 可操作性差。粘蟲板在設施農業中應用效果較好,而在室外應用效果相對較差;殺蟲燈可以誘殺害蟲,但對某些益蟲也可能誘殺,且殺蟲燈的購買成本較高,一般農戶承擔不起;性誘捕器只能誘捕雄成蟲,而對雌成蟲無效,交尾后的雌成蟲依舊可以產卵繁殖;綠色植保技術針對性較強,一般只對1~2種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卻不能對大多數病蟲害起到廣譜防治效果。這些因素制約著農民對綠色植保技術的認可和普遍應用。
2.2 整體推廣應用水平較低。當前,我國在綠色植保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質參差不齊,在思想意識上對綠色植保理念認識不到位,種植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較低,病蟲害統防統治程度低,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綠色植保技術在種植業生產上的整體推廣應用水平較低。
3.1 加強植保機構建設,提高植保技術人員的能力水平。綠色植保技術在種植業生產上的推廣應用,必須依托植物保護推廣機構的公益性技術推廣,必須依靠植保技術人員深入千家萬戶實際指導培訓。因此,各級政府一定要重視植保機構建設,在機構設立、人員編制、經費等各方面予以保障,結合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對綠色植保技術推廣人員在綜合能力、業務素質、技術水平、知識更新等方面進行培養與繼續教育。
3.2 強化技術研發。綠色植保技術在種植業生產上的推廣應用,重點在于技術的更新與新技術的研發。實際上多數農民對綠色植保技術十分熱心,明白這項技術推廣應用的諸多好處,但由于目前的技術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的普遍性需求。因此,我們一定要對綠色植保技術進行不斷拓展研發,并加以示范應用。
3.3 強化病蟲害測報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體系,及時監測、準確預報各地病蟲害發生、消長趨勢,做到早防早治、針對性防治病蟲害,不斷推動綠色植保技術的普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