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素有“足球之鄉”的美譽,在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區體育局關愛支持下,在體教融合“一條龍”的培養機制下,普陀校園足球飛速發展、茁壯成長。
2019年,普陀區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優秀試點區”。同年11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近幾年,在中國女足和上海女足的隊伍中,更是展現出引人矚目的普陀力量。普陀區校園足球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和始終圍繞“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的發展理念,堅持走好體教融合“一條龍”培養機制是分不開的。
1.建立機制,完善“一條龍”學校體育人才培養體系
不斷完善小學、初中、高中直至高校、專業隊的“一條龍”機制,積極探索體教融合模式下的學校體育項目“一條龍”布局和課程、師資、場地、評價等配套供給,在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普陀女足“一條龍”始于1993年,打造了以“曹楊二中為‘龍頭’,梅隴中學女足為‘龍身’,金沙江路小學、新普陀小學、曹楊二中附屬學校為‘龍尾’”的“一條龍”訓練模式。2021年,有16所學校評定納入了足球“一條龍”學校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普陀女足團隊在“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方面成績斐然,不僅為國家隊輸送了唐佳麗、趙麗娜、張馨等國腳,還使60多名隊員進入高校深造。因此,文化成績和運動成績雙豐收是普陀女足“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的縮影。
2.增課提質,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工作
按照上海市政府相關文件精神,鞏固課程主渠道育人作用要求,普陀區穩妥推進實施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體育教學改革,增加體育課時,全面提高學校體育課程質量。普陀區有3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0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2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示范園,建設了12支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精英隊,共340名營員,10所營地校。區內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嚴格落實每周至少1節足球課,突出課程“一條龍”建設,并積極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之間的教研活動,提高足球課質量,抓好學校足球隊訓練。
3.培育品牌,提升青少年體育賽事整體水平
優化區內足球競賽體系,落實“常賽”工作。普陀區已構建“四橫四縱”的立體化校園足球賽事體系,提升賽事水平,為“一條龍”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1年,普陀區青少年體育系列賽暨“滿天星”精英賽共設12各組別,107支隊伍,1236名足球員,共進行了422場比賽。2021年11月,舉辦了普陀第二屆幼兒足球嘉年華活動,共有18家幼兒園、38支隊伍參賽,較大程度帶動了幼兒園足球活動的開展。
4.依托資源,加強基層教練員和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依托上海市校園足球發展中心等各方資源,結合普陀區“763”人才攀升計劃,協調普陀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教練員資源,推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教師和教練員參加全國、市級足球骨干教師培訓,定期開展訓練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2021年,8名足球教師和教練員積極參加各級培訓。
5.拓寬渠道,打通人才發展雙通道
普陀區在建立校園足球“一條龍”體系的布局時,按照上海市教委相關政策,小學升入初中按照對口入學政策自然升學,初中升高中按照上海市教委體育優秀生政策執行,后續培養將根據學生意愿和自身發展情況,可以選擇考入大學深造或選入專業隊走專業道路,雙通道發展。如,足球隊員曹嘉儀、陸佳妮通過參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總營),入選“最佳陣容”,并獲得運動員等級證書,從而進入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