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傳穎
隨著俄烏沖突的加劇,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第二戰場。如果說物理空間的沖突尚且局限于俄烏兩國之間的話,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真正具有全局性和全球性對抗的戰場。特別是美國作為俄烏沖突始作俑者,盡管在軍事干涉方面態度謹慎,但是在網絡安全方面早已采取了多重措施。
明面上,美國對俄羅斯網絡領域的制裁是互聯網企業沖在最前線。沖突剛爆發不久,美國主要的互聯兩企業就果斷采取措施制裁俄羅斯,包括切斷俄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供應鏈,停止向俄境內提供服務。更有甚者,美國一級骨干互聯網供應商cogent通信直接切斷了與俄羅斯境內的通信。可以說,在美國企業的制裁下,俄羅斯的信息基礎設施正常運行面臨巨大挑戰。
暗地里,美國政府和軍方早就按捺不住,向烏克蘭提供網絡方面的援助。烏克蘭雖然不是北約成員,但沖突爆發后,還是被邀請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CCDCOE)該中心向烏克蘭提供包括技術、戰略、作戰和法律在內的多個領域的研究、培訓和演習。據媒體報道,美、英還聯合向烏克蘭派遣網絡戰專家團隊,提供防御性支援。
不僅如此,我們還注意到一系列新的攻擊手法、混合作戰模式在俄烏網絡戰場上試驗。如通過衛星互聯網向烏克蘭提供通信和互聯網服務,依托社交媒體對軍事目標進行精準定位,通過深度偽造來影響輿論等等。
俄烏沖突為未來網絡作戰提供了一個樣本,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揭盈,相信我們對于網絡安全的理解也會不斷加深。作為網絡空間中的大國,這場新形態網戰對中國也有啟發。美國為了避免局勢升級,在采取網絡行動方面廢是有所保留,但就目前已經展現出來的手段就給俄羅斯造成了很大損失。
首先,要改變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就可以實現絕對安全的觀點。事實上,俄羅斯近些年一直在致力于降低在網絡空間中對美國的依賴。但目前來看,這樣的策略并不能完全改變俄羅一斯的處境,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把牌拱手讓給了美國一方。對中國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大光纜和國際互聯網出口布局。另一方面,要鼓勵互聯網企業走出去,加強全球布局,這樣才能真正改變美國隨意施加單方面制裁打壓它國的游戲規則。
其次,需要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的全局性作用。俄烏沖突中雙方的關鍵基礎設施都曾因遭受網絡攻擊而停止服務。中國大量的網絡信息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的安全也需要未雨綢繆,提升至戰備保護水平。當面對國家級的網絡攻擊時,現有的保護舉措、應急措施是否還能發揮作用?我們應當把困難估計得更加充分一些。
最后,加大和平時期網絡空間規則制定的參與力度。在俄烏沖突中,有關方面也采取了一些較為理性的做法。比如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拒絕烏克蘭請求封殺俄羅斯域名的提議。但俄烏沖突所暴露出來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缺失,整體上仍進一步放大了全球網絡沖突的亂象。基于此,中國需要為國際網絡空間治理貢獻更多力量,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意見來保障未來網絡空間的和平與發展。▲(作者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