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銳麗
(中共晉中市委黨校,山西 晉中 030600)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地發展,其中農業經濟發展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品質,對此農業品牌建設成為了首要的任務。總的來講,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實質上是改變了農產品的市場供給側結構,為市場輸送優質的產品,逐漸淘汰劣質的農產品,增加了農產品的供應彈性與適應能力,提升了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以便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是注重農業品牌建設,能促進我國傳統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農業品牌的建設不僅僅能推動農產品生產方式走向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以及機械化的發展,而且品牌的建立能讓農產品走向品牌化,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從實質上來講,傳統農產品的生產比較隨性,缺乏一定的標準,而且沒有商標、包裝,一旦發生問題,難以追溯源頭。而農產品品牌的建立是對傳統的三無農產品的升級,用現代技術生產出標準的農產品,不僅能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而且有商標和包裝,將農產品的信息具體化,可以進行追溯,方便后期的跟蹤管理。
三是農業品牌建設培育對提升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農產品的品質決定了其銷量。優質農產品品牌較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并逐步形成一種文化消費的習慣,而且隨著國民經濟條件的改善,這種品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優先選擇帶有知名品牌的農產品。
四是注重農產品品牌的建設,有利于樹立我國農業產業的美好形象,有助于塑造國家的美好形象。美好的國家形象不僅要有美麗的山河風景,更要有拿得出手的優質產品。優質的農產品既要擁有優質的品質,還要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有市場前景。而農業品牌的建設能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是農產品品牌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擴大農產品的市場銷量,為農戶帶來經濟效益,改善農村的經濟條件。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在增強,農產品品牌觀念已經逐步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領域中。事實上,消費者大多數都樂于購買高品質、大品牌的農產品。所以強化農產品品牌的培育,既能擴大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經濟的效益,又能為國民帶來更優質的農產品,增強國民的身體素質,讓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都能獲益。
借助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的實施,建立并完善農業品牌建設的激勵機制和扶持體系,打造知名的品牌產品,增加其附加值,以便可以抬高市場售價,增強優質綠色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計劃》中提出三年后,要重點打造一批質量過硬,且具有鮮明的特點,能帶動其他農產品的發展,產業帶動作用明顯以及知名度高、信譽度好,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品類不必要設置限制,可以是糧油品類,也可以是蔬菜瓜果,或者是水產、畜牧等品類都可以。總之,農業品牌建設的主要目的是以國民的需求為主,不斷地滿足國民對農產品品質的需求。
農業品牌建設培育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條件作為支撐的,其中大體上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農業品牌建設培育需要農產品的質量過硬,品質有保障且能持續供應市場的需求。全面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的推廣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戶種植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重點扶持具有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凸顯我國農產品的特色,夯實優質農產品供應的基礎。在種植“三品一標”時,合理的肥水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高質量的肥水管理,不僅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為農產品提供充足的水分,而且還能增加土壤中的肥沃力,促進農產品的生長發育。在施肥方面,要重視播種前的基肥施加。基肥是施加會影響農產品的長勢,有些還會影響其花期的長短,因此要重視。基肥通常是施加百分之五十的氮肥,維持土壤中的養分,確保后期農產品有充足的養分可吸收,以便可以適當延長農產品的花期,有利于促進農產品的豐產,提高農產品的品質。除了重視基肥的施加之外,在日常的管理中,追肥也是尤其重要的關鍵步驟。追肥的方式通常要根據農產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總之在農產品的生長過程中,要及時地添加肥料,可采用噴灑藥劑,也可選用固體肥料。在灌溉方面則要根據農產品的生理特征進行合理的規劃,不同農產品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的水分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農產品在定植時,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僅僅只需要根據實際的天氣情況來安排澆水即可。而在生長旺盛期和開花期間,基于根部急需水分進行養分的合成,因此需要加大澆水量。
根據不同地區自然資源、功能的不同,建設符合各地區發展的農業產區,并且把各產區有機統一聯合起來,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打造受廣大消費者喜歡且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品牌。在種植生產農產品時,可多應用高新科技,在各個環節中采取機械化的操作,提高農機的應用,尤其是在播種、采收等環節上,采用農機、農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全過程全天候的機械化、自動化的模式,從而節省人工成本,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利用云計算、網絡、大數據等各種先進的技術,將農業生產從傳統的方式逐漸改變成現代化發展模式,加強改造傳統的設施設備,研發創新型農技,大幅度地提升農業的自動化水平,將農機和電子技術融合在一起,讓農業的設施設備變得更加的智能,進行精確的數據收集,并加以利用收集的數據分析農業生產方向。
加快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發展,實施農產品的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在農業生產中,可以利用智能監測信息系統,如無人機、聯合收獲機、智能收割機等。利用智能機械實現對農作物的跟蹤控制、加強遙感技術的應用、對農作物的生長形態的加快、對作物產量的跟蹤、對農作物病蟲害的跟蹤等技術的應用,使農作物實現了機械化,保證了農產品生產的質量和產量。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加強農業監測系統的建立,打造農業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監控農產品的全過程,構建農產品品質追溯體系,對農產品的生產采取全程智能監控管理,確保農產品的生產安全,為市場輸送高質量的農產品。
推動農產品品牌標準化生產模式和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的建立,建設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提升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扶持貧困縣開展特色農業專項整治,為貧困縣創造條件,支持其種植生產優質農產品,打造符合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鼓勵其建設農產品品牌,增加貧困地區的經濟效益,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水平,真正做到脫貧攻堅。在《計劃》中還提出要加速培育優質品種的農產品,促進農產品的質量等級評定,加強技術的創新研究,重點突破農產品的種植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技術,尤其是精加工能力,加強建設農產品的加工設備,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建設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提升農產品的物流運輸能力,保障農產品的流通性,提高農產品的倉儲能力,做好農產品的保鮮,確保能將優質農產品及時運送到市場,給消費者提供新鮮的農產品。加強新品種的研發,全面加速綠色農業的發展,推進農業全程標準化,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培育提升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強政府的職能作用,頒發利好政策,用農產品品牌建設培育項目帶動農業生產主體的積極性,引導農業生產主體主動培育農產品品牌,并不斷地創造條件,優化農產品品牌建設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技術更新換代,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打造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品牌,為消費者提供高質安全的產品。并且以消費者的需求來培育農產品品牌主體,加強農產品產業鏈的建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強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積極鼓勵和引導農產品品牌主體對自身農產品品牌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提高農產品品牌的運營服務能力,加強農產品品牌的營銷推廣,監督管理農產品品牌的建設過程,從而不斷地提升自身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加強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改善農民的經濟收入。
為了能更好地規范農業品牌建設,需要加強其標準的制定,農業農村部需積極引導農業生產主體,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式創建農產品品牌,杜絕弄虛作假。為了能更好地管理農業品牌,需要制定農業品牌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逐步將農產品品牌標準化,并推進其評價體系的建立,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農業品牌的建設。大力支持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建設,各地區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品牌標準,以此促進基層農業的發展。農業農村部要統一規范相關農業品牌標準,支持企業制定發布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和國際性的相關企業標準。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宣傳與實施,不斷完善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標準,引導其走向國際化水平。
利用多種手段改變干部群眾的理念和思路,樹立商標意識,建立科學有效的品牌戰略,開展多種多樣的創品牌活動,以此打造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農產品。為了更好地推廣現有的品牌農產品,要創建完備的宣傳平臺,組織各類外部宣傳活動,主動參與農博會,以此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社會知名度。此外,要持續提升廣告投入,拓展其影響范圍,實現大規模生產,加強市場競爭力建設。農產品市場競爭本質上是農業科技和農產品質量的競爭,因此,打造農產品品牌,實施名牌農產品戰略是促進品牌農產品發展的有效途徑。
標準是品牌的出路。為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要在農產品生產環節嚴格遵守標準要求,其也成為了農產品質量全面提升的技術保障。所以,要充分結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促進名、特、優、新產品的發展。在建設示范基地的過程中,要積極落實農業標準化。充分利用示范基地自身的輻射作用,促進農業標準化發展。以此為基礎和前提,創建綠色養殖基地,推動綠色食品發展,保障農產品的品質與安全。引導企業主動落實農業標準化,構建嶄新的發展格局。此外,要主動培育名牌產品,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也可在市場競爭中凸顯份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