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玲 陳其華
〔摘要〕 在全國精準扶貧工作結束之后,如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尋找產業支撐意義重大。湖南省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總蘊藏量為全國第二位,《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重點指出要培育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進中藥材基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為此,通過產業調研及障礙分析方法,分析湖南省傳統中藥材產業行業痛點,并從中藥材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關聯性分析的角度,提出立足本土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是農村經濟振興的有效途徑,探討通過科學種植、中藥加工儲運、創新經營、服務支撐、監測保障這一實踐路徑,推動湖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支撐鄉村振興。
〔關鍵詞〕 中藥材;鄉村振興;協同發展;湖南省
〔中圖分類號〕R2?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2.03.028
〔Abstrac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nation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ow to find industri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Hunan Province is rich in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with the total reserves ranking second in China. The strategic pla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Hunan Province focuses on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ases and hel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pain poi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through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obstacl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based on local resource endow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vitalize rural economy,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scientific pla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service support and monitoring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and support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 medicine; rural vital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unan Province
202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原文指出:“實施道地中藥材提升工程,加強道地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生產基地建設”[1]。《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及《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重點指出推動鄉村與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同時,為進一步推進中藥材基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農村部、國家藥品監管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全國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
基于此,農村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已有較完善的頂層設計,而中藥材這一特色產業正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倡導的特色產業。如何基于湖南省傳統中藥材產業現實情況與鄉村振興戰略政策要求,設計出一種相適配、相融合的協調發展路徑,助力湖南省傳統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與鄉村振興同步推進,是亟待破解的產業痛點和政策難點。
1 產業調研與障礙分析
通過查閱網站、實地走訪和專家咨詢等途徑,對湖南省傳統中藥材產業發展背景、現狀與面臨的障礙開展調研。一方面,湖南省中藥材資源較豐富,現有中藥材種類約2400種,占全國的18.7%,中藥材總蘊藏量約1200多萬噸,位居全國第2位。其中部分品種種植史悠久,例如湘潭縣湘蓮種植史超過3000年,隆回縣百合種植史達1200多年,慈利縣杜仲種植史超過1000年,平江縣種植白術有300多年,邵東縣種植和加工玉竹有200多年歷史[3]。另一方面,中藥材產值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2020年,湖南省中藥材主營收入約571億元,約占全省GDP1.2%,比例較低[4]。目前,我省中藥材產業發展還相對緩慢,與四川、河南等中藥材產業強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究其原因,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整體性問題
1.1.1? 區域發展不平衡? 全省很多產區都具備優良的中藥材資源,其中邵東玉竹、龍山百合、靖州茯苓等產業發展較好,其依托產量優勢、政府支持、科研創新和企業投資等有利因素,創新了經營機制,已形成一定規模產業鏈,在一定時期內帶動了農戶增收。但平江白術、道縣厚樸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特別是其種植加工、經營管理等環節較為落后,其產業鏈對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較弱。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格局凸顯地域性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不科學,也導致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夠充分。
1.1.2? 全省總產值不高? 湖南省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總蘊藏量為全國第二位,但整個中藥產業的種植、加工、營銷等環節實際效益并不高。相對于四川、河南等省,湖南省中藥材產業總產值相對偏少,無法穩定立足全國中藥材產值強省前列。
1.1.3? 交易市場欠成熟? 目前,全省暫有邵陽廉橋和長沙高橋兩大中藥材市場,以及靖州茯苓和湘潭湘蓮等傳統藥材集散地。交易市場物流調配功能不強,傳統集散地軟硬件落后,特別是中藥材交易信息平臺及市價反饋機制還不夠成熟。
1.1.4? 產品競爭力不強? 中藥材深加工能力及藥性保護不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意識不強,湖南雖有“湘九味”中藥品牌,但正處于打造階段,缺乏類似“浙八味”“四大懷藥”等知名品牌陣營,大品牌培育和國內外影響力還不強,高附加值產品還不夠豐富。因此,導致的市場份額波動或長期價格疲軟也使種植戶和投資企業對產品缺乏信心,導致產業發展進入惡性循環。
1.2? 局部性風險
1.2.1? 市場風險? 其他地區的同類中藥材產量過剩導致原產地中藥材價格暴跌。例如,白術種植已擴展到安徽和河北等地,2015年受非原產地產區化肥催生和機械種植大面積出產,導致湖南平江白術價格跌幅超50%,種植量一度驟減[5]。
1.2.2? 管理風險? 管理缺乏精準和創新,處于粗放無序的發展階段。例如,慈利杜仲還屬于粗放型種植,產量供應不穩定,大型企業投資緩慢。雖然產品創新有所增加,但各類杜仲企業或合作社生產規模較小,各自分散經營。特別是中小散戶盲目跟風種植,一地多品,特色不鮮明。
1.2.3 自然風險? 湖南省各種植區經營主體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有限,特別是中小藥農的災后生產恢復能力較弱。而農業保險對中藥材這一特殊對象的保險條款和理賠流程都不成熟,造成藥農投保不積極、險企盈利不樂觀和理賠服務不順暢,凸顯了保險服務在中藥材局部性自然風險救濟領域的缺失。
2 中藥材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關聯性分析
中藥材產業是我國比較有優勢、目前最具成長性、聯動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6],其在鄉村經濟中屬于特色型的綠色產業。通過與傳統糧食、蔬果等農作物橫向對比,植物性中藥材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和特殊的剛性需求;通過縱向對比,原產地中藥材本身就是中藥材中具備高品質、高療效的天然資源。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的關鍵是脫貧致富和產業興旺,通過立足本土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是歷史上和國內外農村經濟振興的有效途徑。例如,滇產云南白藥和寧夏原產枸杞等特色中藥材產業的良好口碑與經濟效應都已促進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因此,在某一特定的鄉村地域范圍內,中藥材產業發展程度與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程度之間是較緊密的正相關關系。
3 中藥材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協同發展路徑分析
針對湖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關鍵障礙,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內涵和當地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的設計了湖南省中藥材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略協同發展的總路徑,力求產業發展各環節均匹配鄉村振興政策具體要求。
3.1? 科學種植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深度推進特色產業的標準化生產,中藥材作為特殊的農業經濟產物,在標準化生產方面可從以下幾點發力。
3.1.1? 品種優選純度與藥性保護? 原產地中藥材作為傳統中醫特有的優質中藥材代名詞,優良的藥效(藥性)自然是其最顯著的特征[7],以作為湘產中藥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必須在種植前期對其優質品種純度和藥性強度實施嚴格管控。一是精準劃分湖南省中藥材高純度品種種植區域地理紅線,進行有效的地理隔離,防止品種雜交和退化,按“一地一庫”原則建立原產地環境因素數據庫,由湖南省中藥材管理部門與中藥科研院所優選中藥品種并精準、動態地提供種植指導。湘產中藥材與環境因素數據庫的構建,可實現對不同區域種植種類的預測,為提高中藥材的質量、滿足市場需求和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提供了新的工具[8]。通過定期檢驗原產種植區紅線范圍內藥材純度,及時淘汰不良品種。二是依靠湖南省中醫藥科研院所開發實用性強的出廠前中藥藥性測試機制,實時監測藥性是否退化,維持湘產中藥材在輪番種植后的原始藥性。具體可針對原產地品種建立藥效大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大數據采集來源包括各醫院臨床療效、藥企出廠測試和政府不定期抽檢查等。其中,臨床療效的數據反饋尤為重要。中藥材歸根結底屬于藥品,臨床療效是其品質評價的核心依據[9]。以上大數據可形成動態更新、數據多維的藥效監測管理系統,精準的維持原產地藥效和品質強度。
3.1.2? 可持續與智能化種植管理? 原產地中藥材是在長期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中,在孕育藥材的生態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特殊產物[10],因此,在后天環境中要注意科學地人工優化生長條件和生長環境。一方面,要克服同地連續種植的生長障礙。各級政府應在資金上支持藥企建立連作障礙實驗室,建立環境樣本采集和對比試驗分析機制,定期分析連作障礙的各類后天性人為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另一方面,中藥材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的發掘、整理、優化及示范推廣已成為中藥生態農業實踐的核心任務[11],可加快研發和推廣使用環保化肥、機械種植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綠色化的種植模式。例如,根據種植區實時天氣預報和綜合氣象分析,使用人工智能系統自動化管理施肥過程。同時,加強施肥量多少與產量增減、科技投資額與產品利潤率等確定性函數關系或非確定性相關關系的統計分析,引導企業形成較強的投入產出模型建立與數據處理能力,在產業鏈前端的種植環節實現精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種植管理。
3.2? 中藥加工儲運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促進農業產品的加工環節提質升級,當前湖南省中藥材整體產值和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在于其加工環節的創新升級。
3.2.1? 降低加工環節藥效損傷? 在保證中藥材傳統加工工藝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加工環節對藥效的損傷。研究采收、洗凈、切磨、干燥等各物理或化學加工環節對藥效的損傷,進一步加強全冷鏈技術與加工儲運各環節的融合。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針對以上環節在如何保持中藥材品質和有效成分與臨床藥效不減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自動化加工生產的比例,保持產業規模效應處于最佳水平。
3.2.2? 開發衍生產品、提升經濟效益? 在加工環節中進一步開發衍生產品,例如美容、洗化、糧油、養老保健等關聯產品,同時提高藥食同源產品占比。針對湖南市場上已有的藥食同源優秀產品,例如龍牙百合粉、湘蓮養胃羹、玉竹膏、茯苓餅干等,有針對性地借鑒其前期的衍生產品加工研發技術。特別是產品結構單一的落后產區,需進一步借鑒產品系列較豐富產區的創新加工理念。同時,提升保鮮性與美觀性兼具的現代化包裝設計能力,全程保障湘產地中藥材在加工環節提升經濟價值,提升全省產品的整體產值。
3.3? 創新經營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培育新品牌、新業態和多元化經營,基于湖湘文化背景、數字經濟業態等,湘產中藥材可從以下幾點精準發力來契合鄉村振興戰略。
3.3.1? 培育“湘九味”品牌陣營? 湘產中藥材這一特殊商品和其他產品的區別,在于文化元素在其價值增值甚至是療效提升中具有關鍵作用,尤其在中藥產品推廣中,文化淵源可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12]。首先,集中培育區域性品牌,打造傳統中藥材集群品牌來有力拉動整個中藥材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13],具體可發掘歷史知名度高、市場口碑良好和湖湘地域內獨產的幾味中藥材入選“湘九味”品牌文化陣營,例如:龍山百合、湘潭湘蓮、邵東玉竹、靖州茯苓等,提升全省產品整體競爭力。建議政府部門與投資企業或行業協會聯合成立“湘九味”品牌辦公室,配備藥學、營銷、法律等專業人才,統一指導全省各地中藥材的前期品牌評估、中期宣傳保護和后期法律保障等各項工作。其次,我國中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主要是師徒授受和家族相傳[14],可針對“湘九味”中的傳統中藥材制作技藝及其傳承方式,進一步挖掘非遺申請項目、拍攝非遺文化宣傳片等,鞏固湘產中藥材文化品牌的軟實力,為湘產中藥材品牌立足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品牌基礎。
3.3.2? 保障新型經營投資模式? 在本土大型中藥企業投資中藥材產業疲軟的現狀下,普惠性的支持城市中小投資者與當地家庭式藥農共建經營主體。一方面,政府應對該新型經營主體給予稅收優惠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的牽線知名藥企,針對該類經營主體產出的藥材提供保護價收購,可持續的保障中小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和知名藥企原材料供應。同時,要加強中小投資者與當地藥農的誠實守約約束,避免隨價格上行而另行投機、違反收購合同等不良商業行為。
3.3.3? 創新發掘多元營銷渠道? 首先,利用“中藥材+大數據”來分析市場經營環境。在互聯網經濟和大數據技術時代,中藥產品需要運用數據營銷方式對傳統營銷手段創新[15],大數據營銷是解決經營者與市場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方式,可以重點分析不同渠道營銷數據、用藥患者反饋數據和市場份額變動數據等;其次,利用“中藥材+文旅”拓展產業周邊收入。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文化產業健康協調發展[16],可重點結合湖湘旅游資源與藥材觀賞價值,聯合本土旅行社和當地政府打造新型“藥家樂”康養文旅產品,結合采摘、餐飲、游覽等多元業態開辟經營收入;最后,線上線下拓展全球客戶。一方面,借助大型電商網站、手機直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建立湘產中藥材線上零售特色渠道,同時鞏固國內大批量采購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另一方面,中藥產業作為我國傳統產業,其走向世界不僅是產品的物質輸出,更是中國傳統的文化輸出[17],可利用線下的湖南省各高校駐外孔子學院、湖南省商務廳駐外商務代表和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迪拜分院等教育、商務和醫療的國際性組織,推動湘產中藥材參與國際展會、加強國際傳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渠道可充分放大全球中小批量采購客戶的長尾市場效應,大大降低中藥材產品的滯銷風險。
3.4? 服務支撐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提升農村地區的社會化服務水平,針對如何培訓好種植藥農服務于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如何建設好配套設施服務于產業發展的硬件基礎等可從以下方面探索。
3.4.1? 建立培訓教育扶智體系? 一是精準開發通俗易懂的紙質教材、手機短視頻與直播教程、手機APP等。可基于現有的“湘農科教云”APP平臺,設置答題積分和積分換獎品模式,不斷激發藥農的學習熱情,也可利用網絡課堂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及答疑。二是協調好政府各級中醫藥、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主管部門的補助資金,用于定期組織藥學專家“走下去”面對面指導藥材種植。三是配備專職的“中藥產業輔導員”作為常駐鄉村聯絡人,負責銜接藥農與專家溝通工作;四是利用好補助資金,選拔優秀藥農“走出去”赴全國各優秀中藥材種植區、優秀企業生產區和成熟市場銷售區等開展培訓學習活動。力求通過以上方式,彌補各地藥農對種植技能與管理知識的缺乏,形成以點帶面、輻射當地全部藥農的良好培訓氛圍。
3.4.2? 加速落實配套體系建設? 在提前規劃全省大宗中藥材交易和物流骨干網絡的基礎上,一方面提升邵陽廉橋和長沙高橋兩大市場對接全省產區與國內外采購商的交易服務能力。兩大市場應進一步加強價格和質量監督,建立藥材商家黑名單制度并加大其違規違法的處罰成本。同時,應依托市場基礎和政府支持,定期舉辦國內外綜合性或專業性博覽會或對接會吸引采購商;另一方面,對傳統集散地進行整合和升級改造,特別是打通郵電通信網絡、交通運輸物流等配套體系在種植區與交易市場之間的隔閡。傳統藥材集散地可整體搬遷或升級改造為專業性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區域性中藥市場服務藥農、企業和采購商的配套能力。
3.5? 監測保障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提升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中藥材種植的事前風險預警與事后保險賠償是保障產業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
3.5.1? 建立產業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針對中藥材產業鏈各環節風險進行識別,劃分為三大環節為風險監測主要對象:一是種植加工環節,以盲目種植風險、連作減產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等為重點;二是內部管理環節,以質量管理風險、合同履約風險和環保污染風險等為重點;三是市場經營環節。中藥材是一類特殊的經濟作物,市場價格存在一定的波動性[18],當其市場價格波動過于頻繁或波動幅度超過一定區間達到不可控時則容易造成供給端“藥賤傷農”和需求端“無藥下鍋”的窘境[19],要建立基于市場物價波動的中藥材分類價格動態預警模型是可行的路徑[20],另外,還要以國際出口風險和同類競爭風險等為監測重點。針對以上風險源,應由政府設立專職部門協助企業開展動態信息搜集、指標確定與評估、提前預警發布等,特別是建立當地政府與大型龍頭企業的風險信息交流渠道,保障當地產業整體性風險可控。
3.5.2? 優化農業保險保障體系建設? 合理規劃農業生產保險,確保中藥材生產經營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靠性。目前,針對湖南省中藥材種植經營的保險服務,一方面前期應由政府統籌補助資金,提供更多的免費投保補貼。利用政府公信力進行示范推廣,利用自然災害損失的反面案例教育藥農;另一方面應優化保險企業的中藥生產與經營類風險產品與服務。保險企業應深入種植產區,接觸當地政府、企業和藥農,充分結合歷史風險數據和被保險人經營特點,合理設計藥材類保險產品。
6 結語
湖南省傳統中藥材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明顯,但其產業鏈未深度科學開發的現狀依然存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這一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基于中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政治環境與現實條件,湖南省各中藥材產區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智庫及醫藥科研院所應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既要從產業發展的頂層開始科學設計,又要走入鄉村幫扶和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產業科學發展和鄉村振興實現。
參考文獻
[1] 思? 雨.更好發揮中醫藥優勢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同志就《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答記者問[J].《中國食品》,2021(5):29-30.
[2]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課題組.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思政工作創新研究:以武陵山區農村為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2):29-31.
[3] 周日寶,賀又舜,羅躍龍.湖南省大宗道地藥材的資源概況[J].世界科學技術,2003(2):71-74,81.
[4] 黃璐琦,陸建偉,郭蘭萍.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外業調查情況簡報[J].中國現代中藥,2013,15(7):535-537.
[5] 鐘? 荷.供大于求導致中藥材價格下跌[J].致富天地,2014(10):77.
[6] 湯志飛,陸玫丹,鄧樹青,等.武義縣中藥材產業現狀與高質量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21,62(4):714-718.
[7] 趙軍寧,華? 樺,戴? 瑛,等.道地藥材藥理學與道地藥材標準構建新思路[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4):709-714.
[8] 李? 夢,侯旭粲,張憲寶,等.道地藥材生長環境數據庫的構建[J].中國中藥雜志,2019,44(14):3013.
[9] 彭代銀.基于“識-產-評-用”聯動的道地藥材品質提升思考與實踐[J].中國現代中藥,2019,21(5):559-564.
[10] 孫義新,魏? 源.道地藥材成因及其土壤元素基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1):9.
[11] 郭蘭萍,康傳志,周? 濤,等.中藥生態農業最新進展及展望[J].中國中藥雜志,2021,46(8):1851-1857.
[12] 魏勝利.道地藥材的商業價值及其品牌營銷策略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8):767.
[13] 康傳志,王? 升,黃璐琦,等.道地藥材生態農業集群品牌培育策略[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9):1996-2001.
[14] 楊朝暉,柳長華,宋? 歌,等.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情況調查報告[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6):19.
[15] 倪帥豐,申俊龍,李? 潔.“一帶一路”中藥資源國際價值鏈分工與道地化策略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21,23(2):365-371.
[16] 孔雯婷,郭美斌,周應琪,等.鄉村振興戰略下中藥材種植研學旅行教育淺析[J].熱帶農業工程,2020,44(5):106-115.
[17] 王洪飛,李愛玉.亳州市中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7):34-36.
[18] 富? 強,高文武.中藥材種植注意事項及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21(5):101-102.
[19] 崔旭盛,解軍波,張彥青,等.基于市場價格波動因素的中藥材分類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20,31(9):2256-2258.
[20] 劉心夷.民族特色地區產業的精準扶貧研究:以臨夏回族自治州中藥材產業為例[J].當代農村財經,2017(8):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