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杭州市統計局聯合課題組
通過加強宣傳引導、精準補短攻堅、開展定期調查、推動互學互鑒等途徑,全面提升杭州全市域各領域的共同富裕工作水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為全面了解群眾對共同富裕的關注度,切實做好“補短板”工作,杭州市重點針對交通、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社會救助、就業創業、收入、文化娛樂、社會治理、生態環境等11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組織開展了專題調查。
通過5615份問卷分析發現:分領域看,滿意率最高的三大領域為社會救助、社會治理和文化娛樂,最低的三大領域為家庭收入、住房和交通;分城鄉看,城鎮居民滿意率最低的三大領域為家庭收入、住房和交通,農村居民滿意率最低的三大領域為家庭收入、就業創業和文化娛樂;分收入群體看,家庭收入10萬~20萬元群體對各領域的滿意率最高,10 萬元以下群體滿意率最低。
從知曉度看,81.9%的居民表示對共富示范區相關政策有所了解,其中 44.8%的居民表示有較深入的了解。
從支持度看,居民對爭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共富政策的支持程度,與其對共富政策了解程度密切相關。在對共富政策十分清楚的居民中,有96.3%的居民對共同富裕目標持積極態度,其中六成以上對這一目標非常看好。而對共富政策僅有一些了解的居民中,該比例不足四成。
從關注度看,醫療(75.1%)、住房(68.3%)、教育(64.6%)、養老(61.6%)是當前群眾最關注的四大領域。家庭收入(49.5%)和交通(43.8%)領域也受到較大關注。
群眾滿意率最高的三大領域為社會救助 (87.2%)、社會治理(84.5%)和文化娛樂(79.4%),最低的三大領域為家庭收入(52.1%)、住房(63.5%)和交通(69.4%)。群眾建議優化二胎三胎女性的就業環境,增加全職媽媽的就業機會,給二胎家庭開放申購指標或出臺優惠政策;堅持房住不炒,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增加保障房供給,規范租房市場;加快地鐵建設,優化紅綠燈設置,合理安排公交線路。群眾最關注的四大領域中,醫療、教育、養老居民滿意率都在(75.0%)左右。

圖1 各領域滿意率情況
城鎮居民對各領域的滿意率均高于農村居民。

圖2 城鄉居民滿意率情況
具體來看,城鎮居民滿意率最低的三大領域分別為家庭收入、住房和交通。家庭收入方面,原因包括日常生活成本較高(64.2%)、家庭收入總體水平較低(52.8%)和房貸壓力過大(44.6%);住房方面,除了房價高(81.8%)外,保障房總體偏少(26.6%)和保障房申請門檻較高(24.9%)也是主要原因;交通方面,早晚高峰道路擁堵嚴重(74.8%)、“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接駁難(38.1%)、早晚高峰地鐵班次間隔時間較長車廂擁擠(3.5%) 是三大困擾因素。
農村居民滿意率最低的三大領域為家庭收入、就業創業和文化娛樂。家庭收入方面,主要是日常生活成本較高(66.2%)、家庭收入較低(56.4%)和醫療、育兒等支出較大(39.3%);就業創業方面,缺少好的工作機會(67.7%)和線上招聘平臺對于虛假招聘等把關不嚴格(38.4%)是主要原因;文化娛樂方面,設施管理欠缺(46.2%)和設施缺乏(41.5%)是兩大問題。
不同收入群體間滿意率情況存在差異,10萬~20萬元的收入群體對各領域的滿意率最高,滿意人數占比為76.8%;10萬元以下的收入群體滿意率最低,為70.3%。
具體來看,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群體(27.9%),最不滿意的三大領域分別為家庭收入、住房、就業創業。10萬~20萬元(42.0%)和20萬~60萬元(27.8%)群體特征相近,這是中等收入群體,最不滿意的三大領域均為家庭收入、住房和交通。60萬元以上群體(2.3%),最不滿意的三大領域為養老、交通、教育,養老服務方面原因是養老服務機構供給不足(66.7%)、養老服務收費價格較高(51.9%)和養老服務整體質量有待提高(44.4%),教育方面原因是義務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88.0%)和公辦幼托教育機構缺乏(44.4%)。

圖3 各收入群體總體滿意率情況
加強宣傳引導。做好共同富裕新聞發布和政策解讀工作,建立健全例行發布機制,全力講好共同富裕新故事。常態化協調中央及省市媒體解碼共同富裕杭州現象,構建共同富裕全媒體傳播矩陣。創新傳播方式方法,推出線上線下融合、大小屏結合的宣講品牌,提升宣傳的精準度、黏合率和滲透力。
精準補短攻堅。對群眾滿意度最低的交通、住房、家庭收入三大領域,研究提出實質性的補短板舉措,明確要出臺的政策、實現的目標或實施的重點項目,作為工作清單加以專項攻堅,讓群眾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
開展定期調查。建立長效調查評估機制,圍繞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定期開展專題調查,持續跟蹤共同富裕工作推進情況和問題整改效果,構建“調查評估—問題整改”的工作閉環。
推動互學互鑒。區縣(市)之間各有所長,通過比學趕超、工作現場會等形式,推動先進經驗、做法的互學互鑒。在相互比較、相互啟發中,全面提升全市域各領域的共同富裕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