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波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030000)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實現對施工現場與施工技術的安全管理,可以確保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建筑公司要加強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與施工技術的管理工作,規(guī)范施工過程,做好施工現場的安全工作,減少施工中出現的安全和質量事故,確保建筑工程順利完成。
建筑施工的過程很復雜,管理很困難,不但要滿足各方要求,還要調解施工中的矛盾。因為施工操作不規(guī)范造成施工事故頻繁發(fā)生,有些項目經轉包后由沒有資質的勞務隊施工,缺少施工技術,造成事故發(fā)生。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技術管理主要是施工材料、施工機械、施工人員等的安全施工技術管理,涉及的內容很多而復雜,因此需要具備專業(yè)素質的相關管理人員來解決問題。安全施工技術管理主要是防范施工現場的安全和質量隱患問題,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就目前現狀來說,我國的建筑事業(yè)已經得到了全面發(fā)展,但在發(fā)展中,不少建筑一味地追求高度和體量,缺乏對安全技術管理的關注,還存在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技術和能力水平參差不一,施工工序混亂、施工現場材料質量不符合標準的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應該進行有效的安全施工技術管理與質量控制,加強建筑施工項目的質量安全,保證建筑施工現場的合理和科學。同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技術的管理能夠優(yōu)化施工工序,使建筑工程達到預期目標。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技術管理可以確保各工序順利進行,因此必須提高對此的重視。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建筑工程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愈發(fā)受到社會以及建筑企業(yè)的關注和重視,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的整體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建筑工現場施工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問題,這些不足和問題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效率、質量與安全性,并帶來一定的隱患與問題。文章將對當前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與闡述。
雖然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yè)逐步趨于正規(guī)化管理,有比較全面的管理規(guī)則和制度,但是監(jiān)管體系完善、改進的速度慢。如施工企業(yè)經常會按照自己的時間進行隨機安全檢查,不能保持建筑工程施工場地的安全氛圍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管理制度體系,缺少有效的執(zhí)法和強制執(zhí)行的依據,不能落實安全管理工作,不能約束施工人員的違規(guī)操作行為。因此,建筑工程監(jiān)管體系急需完善與更新,以適應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當中,各施工單位工作的交叉影響很嚴重,各施工單位間,尤其是分包單位和總包間單位、分包單位和分包單位之間、總包單位和建設單位之間的安全責任界限不明確,讓有些施工人員有了施工操作不按照安全監(jiān)督管理要求的機會。有些施工單位甚至在簽訂合同時故意把風險與安全責任轉移給對方,帶給其他施工單位較大的安全隱患[1]。
建筑工程施工時,只靠建筑工程合同,雙方自我約束還不夠,尤其是涉及金額較大的資金投入環(huán)節(jié),經常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隱患。所以,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建筑工程建設單位的監(jiān)管,尤其是危險系數較高的部位和環(huán)節(jié),如高空作業(yè)、深井作業(yè)和深基坑等特殊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督促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訂與落實,減少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概率和級別。但當前監(jiān)督管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存在的問題也較多。
一般情況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技術制度應該嚴格依據“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工作要求,安全管理理念和意識立足于防隱患和防事故,合理落實和貫徹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責任,盡力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建筑工程在設定現場安全管理責任制度時,還存在沒有立足于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有些安全管理措施不能及時得到落實和貫徹,無法達到預期管理要求。施工單位沒有高度重視現場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造成建筑工程隱患問題不斷出現,不能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
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中,許多安全設備已經不能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原因是安全設備老化和損壞。常見的安全設備如安全繩和安全帽等,施工人員長時間使用,沒有認識到安全設備長時間使用會出現安全隱患,或是為了節(jié)約設備費用讓施工人員使用具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施工人員為了方便會自己搭建腳手架,但是不能保證這些腳手架的安全,還可能影響施工方案。除此之外,佩戴上崗資格證雖利于安全管理,但許多施工人員沒有認識到上崗資格證的作用,缺少安全意識,甚至進行不正確的施工操作。
一些施工企業(yè)不能確保安全生產,不依據相關規(guī)定設定安全管理部門,缺少安全監(jiān)督管理人員,而且安全監(jiān)督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建筑工程設備與技術不斷地完善更新。但是施工人員大部分是農民工,不太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對施工技術的認識較為落后,也沒有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這種情況也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難以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和質量。有些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應急和用電的方案不合理,也難以保證方案的可行性。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需要專業(yè)工作人員開展,但當前我國建筑行業(yè)中專業(yè)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管理人員數量明顯不足,管理人員的匱乏會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質量,阻礙施工現場管理順利開展,無法發(fā)揮出施工現場管理的作用和價值;
第二,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能力較差,許多建筑企業(yè)往往會要求其他工作人員兼任施工現場管理工作,這種行為難以保證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發(fā)揮作用。
因為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有許多臨時性、低水平的施工人員,加上施工時間較長,人員數量多,流動性大,所以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對安全監(jiān)督管理人員的評比與考核,提高防護水平。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jiān)督管理,保證施工人員具有較高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知識,保護好自己和其他人員的安全。
我國建筑工程項目數量增加了許多,為了減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降低安全損失,增加社會穩(wěn)定性,保證建筑工程按時間完成并且工程質量符合標準,只依靠管理人員是無法完成的。政府部門應要求參與單位完善安全監(jiān)督管理制度體系,明確施工人員的安全管理責任,做好教育培訓工作,檢查施工過程中安全制度的落實情況,一旦發(fā)現未按制度落實安全責任管理工作,應該立即進行檢查和整頓,體現制度體制的權威[2]。
在簽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過程中,應該增加對安全責任條款的約束,明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責任與監(jiān)管責任,不能用分包的方式轉移安全管理的義務。還應經常檢查和監(jiān)督合同對象和分包的安全情況,落實制度和安全責任義務,避免對其他單位的工作產生影響。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從準備環(huán)節(jié)到材料使用,從基礎作業(yè)到高空作業(y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不一樣的安全管理重點。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要做好監(jiān)管工作,抓住重要監(jiān)管內容。就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設備質量和施工材料不符合標準的問題,現場管理人員應采用可行手段來解決。如針對施工材料,管理人員應用抽樣調查的方式,檢查現場施工材料,發(fā)現質量不合格的問題應立即更換,針對老化的施工設備必須立即處理,防止使用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
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中,應加大對現場安全隱患的排查力度,有效控制施工現場事故,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增強建筑工程現場的安全性。建筑單位應該使用有豐富經驗的人員并將其作為為安全隱患分析員,讓這些人員定期排查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降低安全隱患對施工現場的影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員根據施工的標準要求及計劃方案制訂合理的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方案,確保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安全事故后能及時得到處理,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不利影響,避免安全事故惡化,可通過現場演練,保證應急方案的可行性[3]。
施工技術管理的先決條件是完善的施工現場技術方案。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依照施工現場技術方案進行。在制訂施工現場技術方案時,要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技術,研究施工技術對施工質量的影響,對照相關的質量標準,保證施工現場技術方案的合理性。同時,管理人員需要對施工現場的技術方案進行討論,從而不斷對施工現場技術方案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提高施工現場技術方案的應用效果。
施工現場技術管理中,審核施工圖紙是必須的。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圖紙,確定施工技術應用的條件,并調整和優(yōu)化施工圖紙。在施工現場中,除非出現意外情況,否則不能更改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必須保證施工人員能夠嚴格依照施工圖紙開展施工工作。
施工單位必須提高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水平,一方面,需要提高管理人員聘用的標準,通過提高準入門檻提高管理人員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多種方法手段,如聘請專家指導,開展施工安全意識講座等方式,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專業(yè)能力水平。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管理理論水平,并把握機會不斷通過參與講座、實踐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施工現場管理能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性。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可以掉以輕心,要認真履行安全監(jiān)管的責任,堅持安全生產的原則,最大程度地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必須重視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有效落實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工作,減少安全隱患事故的發(fā)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