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婕
貴州省遵義市第三十五中學(貴州省遵義市 563000)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學課堂上師生應當積極互動,且這種互動不能流于形式,而應當落在實處,以促進教學生成。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積極的啟發與引導;學生對教師課堂提問有積極的應答、參與行為,整個課堂氛圍融洽,師生之間良性溝通。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更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會”學習,“樂”學習。作為一線初中數學教師,筆者在教學觀察以及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受到教師執行力以及學生自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初中數學的課堂互動效果并不理想,如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質疑不能給出及時的啟發與反饋;而學生的課堂參與也不夠積極。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采取了課堂觀察、訪談等多元化的調查方式,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本文所指的“互動”,是指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課堂互動的角色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而互動的目的,不僅在于人際交往,更在于教學生成。因此說: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是建立在一定教學關系基礎之上的,以促進教學生成為目的的交往活動。
在這里,筆者要提出幾個問題:新課程改革為什么要強調課堂師生互動?師生互動與教學有效性之間有什么聯系?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借助“中國知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進一步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功能。以白益民教授的研究為例,其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具有實質性互動行為的課堂師生互動,是教師提高教學成效的基礎;而克里克山克教授認為:教師的教學技巧是決定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相關教學技巧中,良好的師生互動如有效的提問、引導以及反饋等是重要的方面。
綜合學者們關于課堂互動的研究,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本質在于師生互動,互動與教學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幫助教師在互動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以適時調整教學技能、改進教學策略;而于學生而言,參與互動的過程也是獲取知識、啟迪思維的過程。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表現出積極的應答、參與行為。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生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以“教師”和“學生”為主要的角色主體。因此,探索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分別從“教師”、“學生”這兩大角色主體入手,以使教學研究更加深入和具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引領課堂互動的關鍵角色。教師的專業素養、角色定位、教育思想等,直接決定課堂互動的方式以及效果。就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專業素養的不足、權威的角色定位等,直接影響了課堂師生互動的效果。
2.1.1 教師的專業素養不足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有專業的素養,如專門的知識、特別的技術。以教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為例,一些專業素養較高的教師,往往能夠將一門枯燥的課堂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而一些專業素養欠佳的教師,則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生硬的講解、單調的灌輸,導致整個教學課堂枯燥而無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每況愈下。當前,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正是因為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不足,影響了課堂互動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課堂互動局限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缺失。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互動,以教師簡單的課堂提問為主,且提問的方向主要是教師面向學生,鮮有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和質疑。此外,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多數數學教師規避生生互動,如小組合作交流、同桌交流等。教師們認為:生生互動并不利于有效的課堂管理,會影響教學秩序、耽誤教學進度。乍一看,教師的上述解釋似乎“有理”,但實則是教師專業素養欠佳的表現,正是因為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不足,導致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會盡可能規避生生互動。
二是課堂互動缺乏組織協調,隨意性較強。有效的課堂師生互動,往往少不了教師精心的組織和協調。例如,一些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巧設游戲環節,不僅優化了課堂互動效果,更有助于借助教育游戲的方式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從實際的課堂觀察結果來看,多數教師將課堂互動簡單地理解為課堂提問,且提問也缺乏精心的組織,隨意性較強,問題簡單缺乏啟發性等,也影響了初中數學課堂互動的效果。
2.1.2 教師權威的角色定位
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教師應當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關系,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教學質量。然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嚴格落實相關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以初中數學的課堂互動為例,教師權威的角色定位,導致在教學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不足,如師生之間的角色地位依然不平等,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移情性的傾聽行為;教師對學生缺乏即時性的課堂評價,課堂評價中鼓勵性評價不多,以簡單的對錯評價為主。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課堂實錄:
這堂課,教師給學生講解的是“科學計數法”。課堂伊始,教師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給學生出了一道關于科學計數的選擇題:
150.5 億元可以寫成:A.1.505×109;B.1.505×1010;C.0.1505×1011;D.15.05×109
教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根據已學知識,判斷哪個選項正確。
學生1:我覺得A 正確。
教師:錯。
學生2:我覺得B 正確。
教師:對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做這道題,為什么有些同學總是把簡單問題想得那么復雜呢?
上述課堂互動,筆者發現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教師僅僅用簡單的“對”、“錯”二字反饋或者是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對學生缺乏指導和必要的傾聽;二是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夠恰當,容易打擊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如“為什么有些同學總是把簡單問題想得那么復雜呢?”,這句評價,容易讓學生1 以及其他同學對參與課堂互動產生恐懼心理,害怕自己回答錯誤受到教師批評。
上述筆者提到:良好的師生互動,學生對教師的問題應當有積極的參與行為、參與態度,能夠給予及時的反饋。而筆者在課堂觀察以及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行為并不積極,這一點以針對學生的調查結果為例: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僅有80%的學生會針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但真正能夠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僅占總人數的15%,而這15%的學生多數為優等生,學習成績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學生,幾乎不會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僅在教師點名提問的情況下才進行被動式的回答。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行為呢?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方面,部分學生自信度不夠,總是害怕自己回答錯誤,或者是害怕當眾發言,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不愿意、不主動參與課堂互動。這一點,與教師權威的課堂角色定位相關。
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其思維并沒有緊隨教師的步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的現象。從而導致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學生缺乏深度的思考,最終影響課堂互動。
作為一線初中數學教師,筆者近年來致力于初中數學課堂互動的研究,并立足研究針對初中數學師生課堂互動提出了以下的對策建議:
在上述的“問題”闡述環節,筆者分別從“教師”、“學生”兩個視角來解讀了初中數學課堂互動的現狀。乍一看,影響師生課堂互動的,既有教師層面的因素,也有學生層面的因素。但筆者認為:影響師生課堂互動的主要是教師層面的因素,學生在課堂互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參與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教師的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積極有效的引導。因此說:要想不斷優化初中數學師生課堂互動的效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基礎,也是關鍵。
3.1.1 教師應當不斷優化自身的學科知識以及教學知識結構
淵博的知識,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前提,也是師生互動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擁有淵博知識的教師,往往能夠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教師的知識基礎薄弱,則往往在課堂上會顯得力不從心,只能“照本宣科”。以“勾股定理”的教學為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推導和證明定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針對這堂課的教學,學識淵博的教師與學識淺薄的教師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學識淵博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推導和證明定理;學識淺薄的教師,只能夠單調地給學生灌輸定理的結果,即讓學生死記硬背定理、公式。前者的教學課堂是雙向互動的,而后者的教學課堂是單向灌輸的。由此可見,教師的學科知識以及教學知識結構,是影響師生課堂互動的關鍵元素。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強化學習,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為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奠定基礎。
3.1.2 提高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
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盡可能規避生生互動,如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等。之所以采取上述教學方式,源于生生互動的課堂“難管”,不可控。筆者認為:生生互動是課堂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更有助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激發主動思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把控能力,如在教學準備環節,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充分考量各方面的因素,通過有條不紊的組織實施,提高課堂互動的質量。
課堂氛圍是師生課堂互動的“軟實力”。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學生往往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不敢”;而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則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和畏難情緒,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心無旁騖地參與互動。那么,初中數學教師如何營造和諧、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呢?
3.2.1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平等和民主
要想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改變過去絕對權威的課堂地位,能夠平等、民主的看待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不一樣的思想。以上述“科學計數法”的教學課例為例,當“學生1”回答錯誤時,教師不應當以一個簡單的“錯”就“打發”了學生,也不應當說:“為什么有些同學總是把簡單問題想得那么復雜呢?”,而是應當積極引導學生1 思考問題的辦法,或者傾聽其解題方法,了解其為什么得到了錯誤的結果。當教師引導學生集體來解答問題時,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都很棒,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下來我們一起來解答這道題,看看什么樣的解題方法最為簡便呢?”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有助于和諧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
3.2.2 巧用鼓勵性的課堂即時性評價,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良好的師生互動,總是不能缺少鼓勵性的課堂即時性評價。要想不斷優化師生課堂互動效果,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改變過去“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能夠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評價語言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探索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氛圍營造的過程中,筆者觀摩了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課堂,雖然其教授的為小學數學,但其課堂教學的方式卻讓筆者深受感觸:吳老師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比較擅長鼓勵性的評價,懂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在教學語言方面,口語表達幽默風趣,同時還有豐富的表情語言、肢體語言等。就初中數學的教學而言,如果教師能夠采取上述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氛圍將會比較融洽,而師生互動的效果也會更佳。
“問題”是師生良好課堂互動的核心元素。就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而言,為了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效果,教師不僅要善問,更要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與交流。
3.3.1 教師要“善問”
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設問,不僅有助于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效果,更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構建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善問”,以“問題串”的方式引領教學內容,促教學目標實現。那么,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問”呢?筆者認為要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在教學準備環節精心設計問題串以及提問方式。如設計導入性的問題、突破重點難點知識的問題,教師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立足“學生主體”這一原則,強調問題的啟發性、邏輯性以及層次性;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不同的教學環節設問。以導入性的問題為例,在“命題與逆命題”的教學中,教師導入性問題如下:一只青蛙有4 條腿,那么,我們能不能說:有4 條腿的是青蛙呢?這是一個富有趣味性的問題,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導入課堂,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2 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
課堂互動是雙向而不是單向的。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互動,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作答,更體現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及學生向教師的質疑和提問。初中數學教師在構建互動課堂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設問,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為優化課堂互動的效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