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世正
色彩是一種間接的藝術語言,可面向觀眾傾訴創作者的藝術情感。節目編導人員必須把握藝術表演的共同元素,做好燈光設計與色彩要素搭配工作,處理好主題色與背景色、裝飾色的關系,創造獨特的舞臺環境,渲染特定氛圍,面向觀眾表達特殊節奏與情感,揭示表演主題。
通過使用各類技術器材調整舞臺燈光照射方式,可向觀眾展現絢爛多樣的色彩,對舞臺上正在進行的表演活動起到一定的修飾作用;可促進舞臺畫面感的形成,強化燈光對劇情發展演變、人物個性發展的促進與映襯作用。在戲劇表演中,編導對色彩元素的合理運用與正確搭配能夠起到強化舞臺表演效果、凸顯藝術主題的作用。例如,編導人員在排演帶有喜劇色彩的節目時可選擇使用暖色調的燈光,排演悲劇色彩的劇目時可多選擇使用冷色調燈光,以不同色彩表現各類戲劇、節目的情感基調,展現創作者的情感與藝術思想,喚起觀眾在情感層面的共鳴,讓觀眾依托舞臺藝術表演氛圍發揮想象力,思考劇中藝術人物的個性與行為動機,讓舞臺表演活動突破客觀的空間環境限制,強化觀眾的情境代入感。編導人員在舞臺表演空間的色彩設計與運用中應把握簡潔、明快原則,避免過度浮夸的燈光效果破壞整個舞臺美術空間的藝術氛圍。
舞臺表演活動涉及的藝術元素包含舞臺布景、現場道具、演員造型等,此類藝術要素必須獲得舞臺燈光的修飾,才能發揮應有的藝術表達效果,營造出完整、深刻的藝術氛圍與文化意境。為保證舞臺構圖的平衡性,突出各類藝術要素在色彩層面的均衡性,編導人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燈光設計中色彩要素的搭配方式,讓不斷變化的燈光色彩給觀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引導觀眾調整藝術鑒賞角度。在多色調的燈光照射下,舞臺上展現的表演場景開始具備更為突出的真實性,讓觀眾能夠將自身代入到藝術情境之中,掩蓋潛在的舞臺設計缺陷,如表演空間狹窄、演員造型設計缺乏想象力等,可使舞臺構圖具備平衡性與立體性,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舞臺上方主角附近。
編導人員必須保證舞臺表演情節與不同階段燈光色彩風格的同一性,如使用冷色調修飾悲劇情節,讓觀眾能夠透過色彩要素體會到主要角色的內心情感變化。為保證藝術表演效果,編導人員必須精心設計色彩搭配方案,突出色彩要素搭配方式和燈光設計思路的一致性,讓觀眾能夠在短時間內領會劇目的主題與藝術價值,認識到故事情節中蘊含的情感。在進行燈光設計與色彩要素搭配時,必須綜合考慮主要角色的造型、戲劇社會背景、劇作主題等基本要素,保證燈光色彩的合理性。根據舞臺美術設計原則,選擇性質差異較大、具備透光性的光學材料,保證舞臺強光效果的均勻性,給予觀眾視覺層面的沖擊,改善其藝術鑒賞體驗。為了展示舞臺縱深空間的廣闊性與藝術人物造型的立體性,編導人員可選用黑色或海藍色作為背景色,做好打光、光線處理工作,凸顯劇情人物由遠到近的動作軌跡。在劇目表演過程中,編導人員可操控燈光設備,使色彩產生由弱到強的變化,形成視覺層面光感的演變。
使用舞臺燈光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強化藝術表演效果,修飾舞臺空間布景與藝術人物,讓觀眾領會節目的表演風格與內在情感,因此必須有節制地使用燈光。設計者們在進行具體布景色彩的設計與運用時,必須根據舞臺表演需求,正確搭配主色、背景色,保證主體色調具備獨特的美感與藝術表現力,借助燈光色彩修飾布景主題。舞臺表演中燈光主色調的照射時間必須縮短到20 秒以內,并根據布景的大小、外表顏色設計主色調,避免使用無法突出整體藝術氣氛的雜色燈光,在主色調以外適當地選用一到兩種色彩作為搭配的輔助色,讓主色調和劇情主線情節所蘊含的藝術情感保持高度一致,將分散的燈光匯聚在一起,保證各類燈光色彩的均衡性。
在舞臺燈光設計中,設計者應當靈活運用常見的色彩要素,如單色調與藕荷色調,在預演活動中明確把握燈光色彩對劇目藝術表演效果產生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有效控制舞臺演出環境氛圍,展現作品的深層次藝術意蘊,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達成塑造立體化藝術形象的基本目標。例如在表演活動中,編導人員可提前設計好燈光色彩調節方案,在劇情逐步推向高潮部分時,使用暖色調、對比強烈的燈光色彩,在黑色舞臺背景使用黃色、粉色光,最大限度地保證燈光效果。為提升藝術場景的真實性與可辨識性,編導人員應當正確運用燈光色彩,使之盡量貼近現實生活中的光照環境。如在修飾夜間藝術情境時,可使用銀白色的光線模擬月光,讓觀眾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色感,根據舞臺劇情的走向、藝術風格的變化,讓冷色調和暖色調進行不間斷的銜接,面向觀眾呈現空間層面的立體感。舞臺燈光色彩的設計與運用既要體現劇本、表演所要表達的空間感與歷史感,也應當從側面展現劇目中各類藝術人物的性格、行為動機和生活方式等特質。設計者必須把握劇本的主題與基本情節,通過調整舞臺燈光色彩,展現主題思想。例如部分藝術風格較為輕松、歡快的節目,在設計舞臺燈光時,應當盡量采用白色、淡綠色、明黃色等色調,營造輕松的舞臺表演氛圍。
編導人員應當基于故事的基本情節、舞臺氣氛效果調整色彩基調與表現風格。例如在主要藝術人物表現出喜悅、快樂等正面情緒時,可使用粉紅色或明黃色的燈光照射人物及其周邊的環境,在人物表現出悲傷、哀痛的情感時,可使用黑色或淡黃色的燈光照射人物的頭部與背部。舞臺設計人員必須把握燈光色彩要素的搭配與設計規律,基于色彩對觀眾心理的影響,為不同階段的故事情節搭配較為適宜的燈光色彩,引導觀眾沉浸在舞臺藝術情境中,促進整體性藝術美感的生成。例如在舞蹈節目《雪山魂塑》中,編導人員使用了多種燈光色彩,表現了紅軍翻越雪山、克服自然阻礙的藝術情景。在軍號響起時在舞臺正中央投射出一縷白光,為觀眾展現了在翻越大雪山過程中犧牲的紅軍將士的姓名;在描繪雪山環境氛圍時,使用冰藍色的燈光在舞臺上創設幽靜、深沉的藝術氛圍,體現了節目主題的崇高性與悲壯性。燈光設計者還通過逐步淡出舞臺背景色與主色調,營造出夢幻般的虛擬化藝術氛圍,既深刻地展現了自然環境的優美與壯闊,又生動地將雪山進行擬人化的藝術處理,凸顯藝術主題。
為保證舞臺藝術表演效果,必須根據故事情節的逐步推進調整燈光色彩的強度與色調,合理搭配各類色彩要素,讓舞臺空間充滿變動性,給予觀眾高層次的視覺享受,表現出不同天氣、不同自然背景下人物的行為動機變化軌跡,營造出擬真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