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聰
最近,班上有很多同學向我“投訴”小俊,說他要么在課堂上找別人說話,影響他人學習,要么下課時拉著別人玩游戲……當我私下找小俊談話時,他卻委屈地說:“老師,為什么他們都不愿意理我?我很想和他們交朋友?!?/p>
看得出來,小俊平時的一些行為并非出于惡意,只是不懂得如何與同伴交往。其實不止小俊,班上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有交友煩惱。作為班主任,我覺得及時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友誼觀十分必要。
我并沒有直接指出小俊在交友中的不當之處,而是召開了一場“誰是最受歡迎的人”主題班會。開場便是暖身游戲——互贈“友誼的小船”:每個人折一只“友誼的小船”,并贈給一名同學,贈給誰就代表想和誰交朋友。
這個游戲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等所有人都將“友誼的小船”贈送完畢,我再問學生有什么發現。孩子們立刻說:“小云收到的‘友誼的小船’最多?!?/p>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想和小云做朋友嗎?”我追問。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拔抑?,他熱情開朗,善解人意。”“他經常幫助同學。”“還有,他的學習成績特別好,品學兼優?!薄?/p>
這時,我將目光落在一只小船都沒有收到的小俊身上,說:“小俊,那你知道什么樣的人不受歡迎嗎?”
小俊支支吾吾地回答:“打……擾別人學習,總愛和別人計較……”
擁有良好的品質,才能受他人歡迎,看來小俊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沒有當場指出他的缺點,而是微笑著問他:“那你想和小云交朋友嗎?”
小俊朝我使勁點頭,我趁熱打鐵,宣布了“小船計劃”,說:“接下來,請大家重新互贈‘友誼的小船’,這次,一個人只能收一只‘友誼的小船’,互贈雙方就是朋友了,之后要通過努力讓友誼更加牢固。也許最開始這份友誼并不是你想要的,但彼此了解后,你會收獲一份不一樣的友情?!?/p>
“老師,怎樣才能讓這只小船不翻?”面對大家的疑惑,我繼續解釋:“大家先用鉛筆在小船的左邊寫上好友的4個優點,右邊寫上4個缺點。之后,對方要是改正了一個缺點,就將其畫掉,并補上一個優點,讓‘友誼的小船’始終保持平衡。如果小船的左右兩邊都變成了優點,那么恭喜你們,‘友誼的小船’就能走得又穩又遠?!?/p>
這個計劃受到同學們的熱捧,小俊和小云也在那節課上互贈了“友誼的小船”,只不過,小俊的小船左邊是空白的,因為小云暫時找不到他的優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小俊的壞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此期間,小云也動過重新匹配“友誼的小船”的念頭。我沒有同意,畢竟兩人的“友誼”是我匹配的,如果他們“翻船”,其他人也會效仿,“小船計劃”就會失敗。因此,我及時疏導兩人。
“小云,你覺得小俊每次都是故意這么做的嗎?”
小云聽到我這么問,猶豫了一會兒,說:“那倒不是,我覺得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太想和我分享好玩的事情了?!?/p>
“那你覺得該怎樣幫他呢?”我繼續引導。
“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提醒他,下課帶他一起看課外書、參加社會實踐,而不是每天玩游戲……”
“看來你已經找到與小俊交往的鑰匙了,相信他會在你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好?!痹谖业墓膭钕拢≡朴种匦陆邮芰诉@項計劃。
隨即,我將目光轉向小俊,說:“你要怎么做才能贏得小云的信任?”
小俊堅定地說:“我會向小云看齊,改掉愛說話的壞習慣,邀請他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想想他有沒有空。”
“近朱者赤,為朋友改正缺點能讓你們的友誼更加堅固。老師看好你們!”
當然,真正的友誼不是喊出來的,而要歷經風雨的洗禮。在平時的校園生活中,我也會為孩子們創造相互協作、增進情感的機會。例如,在學校舉行的“跳蚤市場”活動中,我安排小云和小俊搭檔售賣。小俊看到小云熱心服務,自己也勤快起來,大聲吆喝,積極售賣。這次活動之后,小云終于在小俊的小船左邊寫上了“熱心助人”4個字,讓“友誼的小船”趨于平穩。
一個“小船計劃”不僅培養了孩子正確的友誼觀,更讓他們在交往中相互學習,增進情感。在小云和小俊的影響下,班上其他同學的小船一定也能乘風破浪,越走越遠……(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英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