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其紅 李瑞紅
摘要:高等職業勞動教育更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結合自身的特色,實現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內涵;路徑
一、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
據了解,勞動教育課目前也沒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計劃,造成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開設這門課。即使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勞動教育課程,但大多都存在計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方面的問題,致使勞動教育課程難以取得應有實效。學校保障措施不到位,相應的配套制度、師資、場地也都無法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有效實施。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缺少育人導向,很多大學生坦言參加勞動僅僅是為了掙學分、應付檢查。如今,有些大學生出現好高騖遠、生活上一味追求安逸、啃老的現象,這與高校勞動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持續缺乏有效力量介入和正確的引導,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為了扭轉此種種不良現象,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倡導發展自我、奉獻社會的奉獻精神,各高職院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現實意義重大。
二、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技能,也是人類社會存續發展的基礎。在高等教育發展進入實質性提升、實現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應提高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勞動教育的快速實施對于各高校,無疑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勞動教育是培養對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就不能忽視勞動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的勞動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熱愛勞動習慣方面的重要作用。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掌握勞動技能的階段,還應在塑造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品德,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把教育與生產勞動進行有效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基本原理,也是堅持我國社會主義方向的重要舉措,這對于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現在各高職院校都在進行教育改革,而開展勞動教育則勢在必行,因為這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素質教育沒有了勞動教育作支撐,也很難有效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勞動教育的意義之重大由此可見一斑。
三、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內涵及實施路徑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和方向
勞動教育、傳統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勞動能力教育都是全面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勞動教育與傳統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內容有著顯著的區別,也不等同于勞動能力教育,其目標是勞動價值觀的培育,主要包括勞動精神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三個組成部分。
(一)勞動精神教育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在幾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不斷的積累、充實、創新,也逐步形成了包括心懷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促進中國革命發展的井岡山精神、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特區警方、促進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載人航天精神在內的中國精神,這些精神不斷地充實著偉大中國精神的內涵。而在這些精神中,始終流傳的就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勞動精神,正所謂是勞動創造了歷史,創造了中華文明,創造了中華精神。因此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精神的培養,尤其是勞動精神的培養。勞動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勞動觀念的養成,指導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和勞動觀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勞動技能教育
生產力快速發展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重理論而輕實踐應試教育不良傾向,讓當大學生失去了直接體驗生產勞動機會和動機,造成了大學生勞動技能的弱化乃至缺失。恩格斯認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睆漠斍暗慕逃齺砜?,應試教育的盛行讓各類學校中形成了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良傾向,嚴重影響了教育的成果,背離了教育的初衷,培養了一大批高學歷、低技能的學生,偏離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于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方向?;诖耍斍案呗氃盒談毡匾鞔_自身在傳承技術技能方面的定位,提高學生專業勞動技能的培養。
高職院校的勞動技能教育首先應該面向市場,對標各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設置能滿足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需要的專業,并按照各類專業的勞動技能要求,增設相應的勞動技能課程,減少勞動教育內容和實際生產經營需要之間的錯位,提高學生對實際生產勞動的適應能力,讓學生能夠擁有一技之長,從而在擇業時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借以增加學生的就業信心,提高學生的勞動生存技能,滿足國家對于高素質、高技能、知識化、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培養新時期的社會主要建設產業大軍。同時,當代的大學生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社會對其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具有與專業相契合的高超的勞動技能,還要求他們在實踐中加深中勞動的認識,形成勞動崇高、勞動光榮、勞動可貴的堅定信念,從而擔負起國家、社會、民族所賦予的歷史重任。
(三)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的不斷升級,“轉型發展,創新驅動”不斷地被人們所提及,這也是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而創新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轉型和創新的驅動下,勞動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創新創業能力為現代勞動者最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從這個層面上講,勞動教育已不僅僅是勞動技能的培養,對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被快速的提上了新的日程。這也是對新時代勞動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對于只掌握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更具有競爭力,更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更能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高職院校更要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建立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納入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業工作能力的培養。各高職院校在認真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的同時,更要結合院校自身的特點,對標行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對標行業技術標準,結合學生的專業興趣與志向,確立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培養目標。在督促學生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實踐課程、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理論運用、轉化實踐能力,提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將來走向社會、快速的適應社會提高借鑒與參考。
四、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一)開展日常生活為載體的生活勞動教育
引導大學生開展基于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包括宿舍內日常起居的清理,以宿舍為單位劃定衛生責任區的定期清掃,組織開展宿舍衛生評比活動,開展常規性的宿舍文化宣講活動,增強大學生參與社區生活勞動的體驗感和積極性,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日常勞動習慣,提高高職院校對于提高大學生在自我管理、服務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根據多數大學生對于學習與生活技能相關的勞動課程有較大興趣這一特點,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征與愛好,在傳統手工藝制作、植物養護、家居收納、烹飪等方面開展系列活動,必要時可以建立活動檔案,讓學生將參加公益服務時數兌換成學習時數,提高大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現實需求和內在動力。
(二)開展以學科專業載體的生產性勞動教育
高校應根據學科專業特點,組織研討設計生產勞動實踐教育活動,邀請有合作關系的企事業單位參與,配合開展大學生生產勞動教育活動,制定學生專業實習大綱與考核管理標準,從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運用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方面落實相關考核事宜,發揮勞動教育實施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參與生產性勞動教育的積極性,并增強實際效果。
高校應對接企事業單位,為學生爭取與專業學科密切相關的崗位工作,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生產一線的學習實踐,保證實習實訓的專業適切度,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生產勞動過程中創造有價值的物化勞動成果。
積極聯合合作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做到教育、人才、產業鏈條的緊密銜接,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項目中去,提高大學生創造性勞動的能力,培養新時代工匠精神。
(三)開展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的服務型勞動教育
開辟校園內內服務基地,以校園文明建設為契機,開展美化校園、清潔環境的服務活動,并依托院校圖書館、食堂等場所開展勤工助學、助教助管等提供公益服務崗,定期組織學生參與,
以校園為中心開辟校外服務基地,在周邊的居民社區、街道、敬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建立區塊型志愿者服務基地,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以勞動回報社會的良好習慣。
由政府牽頭在各農村組建高校學生農村勞動教育實習教育基地,讓學生深入農村田間地頭,體驗農村生活,參與農業生產,了解農村現狀,形成習農、幫農、愛農的勞動氛圍,深刻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總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尤其是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時代,勞動的內涵無限的豐富與擴展,勞動的表現形式呈現了多樣的變化,但是勞動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根本基礎的屬性并沒有改變,并隨著社會發展和而持續更新。因此,我們對勞動的認識也應該與時俱進,高等職業勞動教育更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結合自身的特色,實現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將來的職業選擇與技能定向做好準備,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合格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陳亞瓊.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的困境及實現[J].教學與管理,2021,No.853(24):10-12.
[2]經柏龍,周佳慧.裴斯泰洛齊勞動教育思想之精髓及其解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v.45;No.223(01):115-119.
[3]何彥新,董溪.新時代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價值、障礙與路徑[J].科技風,2021,No.462(22):153-155.
[4]王洪晶,曲鐵華.中國共產黨百年勞動教育政策:歷程、經驗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2021,No.340(08):1-7.
[5]畢文健,顧建軍,徐維炯.重視學生勞動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勞動教育的調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No.340(08):97-102.
[6]劉蕾.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的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v.40;No.285(08):67-69.
濱州市2021年度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2021-SKGH-90 ?《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研究-以濱州職業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