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輝


摘要:隨著教育的普及,社會對特殊兒童的教育也逐漸重視起來。各學校紛紛安排適齡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工作,特殊的兒童需要特殊的教育,該如何開展呢?本文就筆者所在學校的在IEP平臺指導下開展的送教上門活動進行了分析展示。
關鍵詞:特殊兒童;偏遠山區;自閉;IEP;送教上門
本文所提的山區特殊兒童,指的是身體帶有殘疾,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兒童。這類兒童因身體的缺陷無法走進校園接受教育,處于偏遠山區的殘疾兒童因為家庭條件、家長意識等原因更是容易被忽視。為了讓這些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能跟正常兒童一樣接受學校教育,也為了能盡多減少他們與正常兒童的差距,學校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對學校招生范圍的一位不能進行隨班學習的孩子進行了上門送教。
對智力殘疾孩子送教上門對一般學校老師來講,存在一定的難度,應該采用什么方式送教,給孩子上門送什么,是我們老師一直面臨的問題。我們的送教對象是一位名叫姜姜(化名)的11周歲男生,根據初期了解到的情況,這個孩子是多動型自閉癥患者,日常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父親在外打工,母親不知去向。姜姜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還能看得住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的奔跑速度變快,爺爺追不上,因此只能常年把他鎖在家中看管。初次面對這種情況的孩子我們難免手足無措,但在“浙江省網絡IEP平臺”的信息幫助下,我們一步一步展開了對姜姜的送教上門工作。
一、基本信息搜集
由于姜姜同學的自身缺陷,用一般的交流方式我們不能直接了解他的情況,因此我們必須與家長直接溝通交流,對姜姜當面進行評估。根據IEP平臺提供的測驗評估量表,對姜姜的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溝通、生活自理、認知、感官知覺、社會技能7方面內容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詳見表格:
根據上表內容對姜姜在七各方面的優弱勢進行分析,在送教中,我們要對姜姜進行“精細動作訓練”,通過精細動作訓練增加動手能力,同時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根據情況,制定個案
通過上門對姜姜進行當面評估,我們就能為姜姜制定合適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孩子發展的短期目標。在制定短期目標之前,我們征求了姜姜爺爺奶奶的意見,取得他們對我們的目標的支持和認可。姜姜的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我們盡量讓爺爺奶奶參與到孩子的教育訓練中來,這樣效果的持續性會得到保障。
三、根據目標,設計課程內容
對于送教上門這項特別的教學工作的來說,并沒有配套合適的教材可供我們選擇或是參考,我們只能根據所定的短期目標,從相關的資料以及專業的培智老師那里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案,結合姜姜的實際心理情況、生理情況以及殘疾類別和程度進行修改,使之成為適合姜姜的切實可行的教案。
簡案1:認識蘋果
教學目標:
(1)理解指令:一樣的放在一起
(2)將蘋果放在一起
教學過程:
(1)老師在姜姜面前吃切開的蘋果,吸引姜姜的注意力并,他分享嘗味道,并拿出完整的蘋果,告知這就是蘋果。
(2)教師拿出準備好的籃子,里面有2個蘋果和1個香蕉,教師從籃子里拿出一個蘋果放到桌子上的盤子里,又從籃子里拿出一種水果,當拿到蘋果時,說“它們是一樣的,都是蘋果”;當拿到香蕉時,說“它們不一樣”。
(3)教師讓姜姜來試一試,從袋子里找出蘋果和盤里的進行配對,正確完成給予獎勵,做錯了可以再試,如果不明白就教師給予輔助。
(4)教師拿出之前準備的兩只籃子,一只籃子里面放著蘋果,另外一只菜籃子里面放著梨子。教師讓姜姜把桌子上的蘋果收到籃子里,要“一樣的放在一起”。
(5)教師把兩個蘋果放在一起,幫助姜姜總結,它們是一樣的,都是蘋果。
簡案2:抓豆子
教學目標:手部運動肌肉調整
教學過程:
(1)老師準備適量黃豆,兩個碗,一把勺子
(2)老師將碗左右擺開,把豆子倒入左邊的碗中,用勺子將豆子舀到右邊的碗里,倒豆子時發出豆子撞擊到碗的聲音,吸引兒童。
(3)多次演示,把勺子給姜姜嘗試,做到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四、短期階段性評價,適時修改
當姜姜的送教上門完成短期計劃后,根據IEP平臺的提示要求,我們對姜姜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了評估,并根據姜姜的當下的實際情況對下個階段的個別化教育計劃進行調整。這樣會使我們計劃對姜姜的成長將更有針對性,也使我們的送教上門有真正的收獲。
五、IEP品平臺使用感受補充
浙江省網絡IEP平臺的推廣,讓我們這些非專業培智教師在對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孩子進行授課時,有了方向性的引導,學習到了如何一步步去了解、去引導這些孩子。IEP讓這些特殊的孩子一直處于有組織有系統的訓練中,但是只依靠學校和老師還是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這些孩子家人的參與,希望在平臺當中,能夠適當地加入家長的參與設計,這樣對特殊兒童的成長會有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清明.對支持在特殊兒童IEP中存在方式的探索[J].教育教學研究,2021(10)中旬刊.
[2]連福鑫、陳淑君.理想與現實:特殊教育學校個別化教育計劃實踐個案與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