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超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也逐漸擺脫了過去邊緣化、低質化的發展模式,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在中職教育中各種新的教育模式不斷被引入和實踐,微課作為一種廣受好評的教育模式在中職課堂上也不斷實踐。本文將就微課在中職語文課堂的應用展開討論,以期能為中職教育和素質課堂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微課;中職;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中職是職業教育系統中的重要一環,語文是中職的基礎學科,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和習慣,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語言基礎。在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語文是被使用最為頻繁的學科之一。但是,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語文教學工作的難度較高,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應用各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幫助學生鞏固課程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水平。微課就是互聯網環境下一種全新的語文教學方法。
一、微課對中職語文課堂的氛圍營造效用
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應用技能。通常而言,相較于文字,語篇更能夠對大腦產生感官刺激,且語言能力的形成必須以需要較長時間的閱讀為前提。但是,中職生所欠缺的往往就是深挖文字材料的興趣和意識,他們學習能力較普通高中學生而言相對差,閱讀積累量不夠,閱讀興趣較低。微課模式的特征是直觀化、生動化,強調以圖片、音頻、視頻的形式傳遞教學內容。微課應用在語文閱讀課程中,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激發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改善。
比如,在文言文《春江花月夜》一課中,教師可在簡單介紹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生平后,通過微課來播放這篇文言文的朗讀音頻,在微課中,音頻搭配畫面,皓月中天、江霧裊裊、夜鶯啼囀、江水潺潺,打造一副優美的春江花月夜圖景。為了更好地體現材料的代入感,教師還可在微課中創建一個人物形象,該人物泛舟于大江之上,穿梭于花徑之間,將詩歌中所出現的意象自然、完整地體現出來,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領略春江夜景。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視覺、聽覺和心理感知都被調動起來,擺脫了文字這一單一的語言輸入途徑,對學生主觀情感的調動和學習成果的取得有很大的優化作用。
二、微課對中職語文課堂的難點解讀效用
一般而言,語文重難點教學質量決定了學生能否快速、高質地理解課文,決定著本課的教學能否達成。中職語文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將文章表現內容和作者內在感情進行聯系,從詞匯、句子或手法上逐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核。對于中職學生而言,這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掌握一定的方法,而中職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相對欠缺。而微課依托于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互聯網,可以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富有邏輯性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微課將課程前后的知識內容進行聯系,給學生提供一條更加清晰的理解思路,讓學生完成對作品情感的尋跡性捕捉。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捕捉林教頭的情感變化,教師可以用微課將林沖在被逼上梁山之前的種種遭遇展示給學生,將影視片段的鏡頭剪輯下來,配合微課給學生引導,幫助學生體會這些遭遇給林沖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折磨和自尊上的打擊,了解了林沖完整的生平和遭遇,學生可以更加富有代入感,體會角色的情感和心理過程。微課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教學資料,幫助學生對課文角色內心世界的多角度描摹,從更深層次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對林沖這一角色的同情和對封建壓迫現象的鞭撻。
三、微課對中職語文課堂的情懷塑造效用
情感教育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培養學生文學創作的能力和感悟文學的情調。中職學生除了常態化的校園生活外,沒有多少機會接觸社會中更加多樣的人和事,因此他們的個人生活經歷和情感世界不夠豐富,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創作和表達。而微課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給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可以依托微課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靈感來源和技能借鑒,繼而達到培養學生文學情懷的高維目標。
例如,在《琵琶行》這一課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中國傳統琵琶樂器,讓他們欣賞經典的琵琶曲,如《塞上曲》《夕陽簫鼓》《十面埋伏》等,感受月夜江水、春風玉柳、戰鼓嘯鳴等分為,讓學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陶冶心性、感悟美好,為學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人文養料,推進文學情懷在語文教學中的塑造進程。
四、結語
微課是互聯網+教育發展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在教學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其構建了一個互動、交流的教育環境,變革了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為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更好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創造有利條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中職語文學科的實際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加強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斷創新語文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實現中職語文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雷蕾,徐梅鳳.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教育(職成教),2020(03):40-41.
[2]李嵐娟.基于微課的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