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亮
摘要:基于素描造型的定義,簡單描述素描造型能力即是在平面的物質上表現和刻畫形象的能力,對學生素描造型的教學即是對學生素描造型能力的培養。在高中美術教育中,從高中美術生考學以及未來藝術發展考慮,美術教學中對高中美術生素描造型能力的培養更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在素描教學中,美術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素描造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關鍵詞:高中美術;培養學生;素描造型
一、 培養學生作畫時的結構與形體意識
1.結構與形體是密切相關的,結構是造型的本質,沒有結構就沒有形象。在素描中明暗等可變的因素都是受結構制約的,并且在結構基礎上產生的明暗才能表現物體的特征。而形體是解剖結構中的大塊面的基本形狀,素描造型的過程就是對形象結構、形體分析認識和概括表現的過程。
2.培養學生的結構與形體意識,首先得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結構與形體。教師可以設計一堂關于素描中結構與形體的課程,在課程中以圖樣或實物為例,對物體的結構與形體進行解說分析,按物體結構與形體的分析步驟與方法引導學生與老師一起進行理解。并在課堂中訓練學生在腦海中再現物體的3D模型,并對其進行結構與形體的分析,再將分析的結果在紙上再現??芍貜蛯W生進行此課程訓練,以游戲形式或者其他有趣的形式。通過訓練讓學生逐漸形成物體立體空間構造的結構意識,以及先看到形體,再對形體各個面進行具體分析,最后分析邊緣和輪廓的形體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整體觀
1.在高中美術素描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學生對于整體的把握也是素描造型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如果學生素描學習中缺少整體觀,學生就感知不到自己所畫美術作品的整體效果,一直停留在局部刻畫,也不利于表現完整畫面。眾所周知在進行美術考試時,由于時間的限制和考生缺乏整體觀,很多美術考生的作品都是塑造完美的上半身搭配粗糙簡陋的下半身,抑或是一個近乎寫實的頭、手搭配寥寥幾筆的身體而草草結束。從這就可以看出整體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注重整體從全局出發進行創作,拋棄所謂細節的“摳”,才能創作出一個有整體感、完整的作品,避免出現頭重腳輕的錯誤。
2.要培養學生整體把握和局部刻畫相結合的能力。整體觀察和局部刻畫是辯證關系,整體觀察是為更好地刻畫局部,而局部刻畫又受限于整體觀察。在素描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強調讓學生注重整體,不斷地去進行比較,切忌孤立地去看待某一個局部,我們對于整體關系的控制和把握正是在不斷的比較之中產生的。所以學生畫素描的每一步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畫面,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單個。在塑造的步驟中,更要讓學生整體把握畫面,控制整個畫面的黑白灰、空間透視、大的明暗關系,使畫面處在一個協調的環境中,這一步至關重要,稍一不注意整體關系的控制,就會使整個畫面變得“亂”“花”。對整體感的訓練,就是訓練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對整體感的認識能力,培養整體的眼光修養。因此也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素描作品的品質。
三、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和素描表現力
1.學生在進行素描繪畫中,其刻畫的內容雖然只是一部分物象,但其卻是構成整個畫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只有在素描表現方面比較突出,創作出來的素描作品才會更加具有表現力。所以說,教師在開展素描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結構、形體以及整體感等方面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繪畫時運用自如,還要對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素描表現進行訓練。
2.學生對事物的認知程度在極大程度上受他們所擁有的藝術修養和繪畫水平的影響,因此,美術教師在素描教學過程中加強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素描表現力也十分重要。對學生鑒賞力的訓練可以通過圖片、繪畫書籍、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類型的素描作品,這有利于學生接觸和了解更多素描知識,并通過對大師素描作品的鑒賞學習他們結構的表達、造型的表現和畫面的處理。
3.學生在對大師的素描作品鑒賞后,可以對大師作品進行臨摹學習。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時代的著名人物畫家和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的“六法論”其中之一,“傳移模寫”指的就是臨摹和寫生,對大師的素描作品的臨摹學習中,學生可以先進行臨摹作品的簡單復制,這個階段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臨摹,但這個階段的臨摹學習要做到目的明確并且臨摹作品的量要大,主要側重于對作品用筆技法、構圖、造型等方面的學習。臨摹學習中,不求速度和量,只求質量。這階段學生要對喜歡的大師素描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揣摩,對作品中自己非常喜歡的點進行細致的臨摹學習,并可以嘗試結合自己的審美、繪畫特點進行創作。
參考文獻:
[1]史玲.提高美術專業素描造型能力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1.
[2]曹玉軍.“藝考熱”背景下高中美術特色班基礎素描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1(13):2.
本文系年度課題《高中美術素描教學中繪畫造型能力培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