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李遠麗 劉繼焜
摘要:近些年來,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很多學校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各類學科競賽作為重要抓手。根據工程造價專業的特點,對社會、行業企業和在校生展開為期三年的調研,研究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實踐。研究發現,經過近三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學生參與各種技能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水平持續提高,學生的專業課成績得到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高職學生;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近些年來,國家各部委相繼出臺了激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以培養“大國工匠”與“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為主[1]。由于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教育規模越來越龐大,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供求不平衡,就業壓力大,特別是發生疫情以后,房地產經濟低迷,使得工程造價專業學生面臨巨大就業壓力[2]。本課題組經過調研區內外36所開設工程造價專業的高職院校,發現有不少院校是在師資、實訓基地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增設的。因此,如何提升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為很多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
一、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高
在當今信息時代,創新創業具有一定風險性,絕大多數高職生在畢業時會選擇“專升本”或直接就業,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學生占的比重非常少。學生在學校學習主要以“課堂+實訓”的模式為主,大三上學期才到企業進行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在校期間到企業實習實踐的機會少,深入工程項目實踐的機會更少,這就導致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對創新創業道路充滿恐懼,不利于學生后期到企業后盡快轉變角色[3-4]。
(二) 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脫離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創新創業基礎課程,但是創新創業內容沒有能夠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雙創課程的開設時間與專業課授課時間不匹配,缺乏從專業的發展培養雙創能力的學生,導致雙創課程與專業課程不能有機結合,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將雙創活動與專業聯系起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專業脫鉤,削弱了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創新意識,不利于高職高專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能人才的培養[5-6]。
(三) 雙創導師能力不足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是由雙創導師來完成的,雙創導師能力直接決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任務的質量,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力量不足的現象,很多學校甚至由剛剛畢業的年輕教師來講授雙創課程,這部分教師雙創知識全部來源于教材,缺乏實踐經驗,缺乏把雙創知識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能力,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滯后不前,影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工作[7]。
(四) 雙創教育缺乏保障制度
目前,國家雖然出臺了激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但距離政策落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期間,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激勵政策,特別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創新創業政策更加吸引人。據調研,目前廣西區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工程造價專業雙創教育只是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形成相應有效的規范和制度,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缺乏系統動力和連貫性。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和學校對工程造價專業雙創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并提供制度保障,以便創新創業工作能夠持續有效開展。
二、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實踐
(一) 雙創課程融入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本課題組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人才培養進行了調整,如在新生入學教育就融入了課程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進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問卷調查發現,自從把雙創教育和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后,從2018級開始,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明顯加強, 相關數據從原來2016 級的11.2%,提升到35.3%。同時,專任教師在專業教學和實習實訓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學生時刻受到雙創教育的氛圍熏陶,激發學生對雙創工作的熱愛,使大部分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證明,在專業課中融入課程思政融入雙創教育,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幫助[8]。
(二) 改革課程體系,創新創業融入專業課
根據課題組開展企業調研問卷顯示,95%的企業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創新創業課,96.5%的企業贊同把創新創業課與專業課進行深度融合,并且改革現有的實習實訓模式,以企業真實工程項目融入課程體系。經過企業調研還發現,創新創業課應以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專業技能訓練為輔助手段,對在校大學生開展雙創教育。因此,要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對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經過三年的教改和企業調研,我們教研室對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把BIM技術融入核心專業課程教學中,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新增工程造價BIM軟件應用實踐課,在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增設安裝BIM軟件應用,在合同管理與招投標課程中增設廣聯達電子招投標沙盤實踐課,在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新增廣聯達項目管理沙盤應用實踐課,同時,在高年級開設創業項目分析課程,結合本專業特點進行授課,以培養符合建設行業單位需求的有用人才。
(三) 依托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培養創新創業精神
從2017-2021年,本課題組教師積極帶領學生參與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建筑信息模型(BIM) 應用技能大賽、全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建筑工程識圖”“測繪”等賽項,廣西大學生BIM應用技能大賽等全國全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了一次一等獎、七次二等獎、十次三等獎的好成績,很多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技能競賽,獲得了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通過參加教育部和建設行業舉辦的技能大賽,有利于各高職院校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校企合作關系,有利于檢測各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對工程造價專業學生雙創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四) 組建創新創業專業社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社團活動是高職生課余重要工作,學校的許多活動都是依托社團來舉辦,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可以提升個人的創新創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有利于推動校園第二課堂建設。本課題立項后,于2017年組建了園林與建筑工程系BIM社團和測量協會兩個創新創業社團,并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設置雙創訓練營和技能實訓培訓班,依托校企合作企業力量開展項目實戰,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社團骨干成員成長迅速,所有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均出自于這2個專業社團[9]。
(五) 校企合作,搭建創新創業環境
學校積極與工程造價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緊密合作,建立“教師工作室”,形成“校中廠”形式。讓企業專家、學校教師、學生社團成員一起合作開展實際項目工作,把學生安排到“工作室”參與實際項目過程學習,按企業崗位標準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可以結合企業實際工程項目工程造價成本建模分析,開展“互聯網+BIM技術”的創新創業活動[10]。
(六) 組建創新創業教學團隊,服務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教師是雙創人才培養的實施者,是課程體系的構建者。高素質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雙創教育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針對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師隊伍存在對創新創業理論研究不透,缺乏實踐創業經歷現象,學校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參與實際工程創新創業項目實踐,邊教學、邊實踐、邊指導。同時,還利用社會資源,聘請工程造價行業專家、創新型企業家等作為兼課教師到校任教,現逐漸構建成一支既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雄厚理論知識的專兼職師資隊伍。
隨著我國雙創工作的穩步推進,必然將呈現萬眾創新創業的景象。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融會貫通,支持大學生參與各級學科競賽、提升校內實訓基地水平,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組建專業社團、融入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經過三年的建設,本課題組與研究發現,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升,技能競賽獲獎次數和質量明顯提高,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今后,我們將不斷挖掘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進一步完善工程造價高職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升,增強核心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馮建新“. 1+X”制度下高職工程造價專業“魯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師,2020(10):182-183.
[2]謝英姿.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策略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1):34-35.
[3]馬可靠.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08):123-125.
[4]郭愛美,朱玉紅.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的改革路徑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05):33-39.
[5]王小艷,印寶權.高職工程造價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研究——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4):286-287.
[6]陶禮軍.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2,22(03):49-50.
[7]朱孟玲,陳月容,王京平,董燕紅.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耦合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35+37.
[8]吳嬋君,金燕.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雙創型人才”培育體系研究——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32):96-98.
[9]王德成.高等職業院校中專業社團作用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48):282-283+292.
[10]謝文波.高職藝術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75):177.
[11]閆亞琳,張明芳.翻譯本科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討——以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本科專業學生為例[J].科技資訊,2019,17(33):196-197.
[12]湯進.構建適合工程造價專業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科技視界,2018(26):180-181.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桂農職院研〔2017〕8號”立項教育教學改革課題“農類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JJ1721。
作者簡介:張黎(1980-),男,廣西三江人,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造價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梁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