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春豪
近期,印度國內關于下階段對外政策走向的討論相當熱烈。先是俄烏局勢大幅壓縮印度在美辰之間搞平衡、走鋼絲的空間,頂發關于印度在美俄之間如何取舍的大討論。接著又有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對印工作訪問,明確傳遞中方改善和發展雙邊關系的意愿,也引起印度國內對下一步如何發展中印關系的討論。雖然目前這些爭論一時難以達成統一,但從國際地緣政治的現實和發展態勢來看,印度對外政策確實到了需要反思乃至修正的時候。
首先,要堅持“獨立外交”,摒棄“選邊站隊”。近年來,印度對外政策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逐漸偏離不結盟的戰略傳統,轉而以戰略自主的名義搞“多頭結盟”“議題結盟”,并在實踐中日漸被卷入美國的戰略軌道,特別是在對華政策上。
這一政策的大背景,是美印在防范和制衡中國方面取得某種“共識”J美國出于對華戰略競爭的考慮,大幅抬升印度在美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竭力推進“扶印制華”策略。2022年2月頒布的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罕見地將“支持印度持續崛起和地區領導角色”作為落實“印太戰略”的十項行動計劃之一。印度則認為中美競爭為其提供了漁翁得利的“機遇”,試圖迎合美國實現“借美抗華”。印度外長蘇杰生在2020年出版的專著《印度方式:不確定世界下的策略》中稱“有時,國際環境需要我們倒向某方”,“(對外政策)某一方向的進展有助于增強其他方向的優勢”。換句話說,印度在美國對華競爭中更多地選擇站在美國一邊。
但從阿富汗變局到俄烏局勢以及歷史上大量案例表明,美國對他國向來奉行“有用則用無用則棄”的自私主義外交政策,甚至有時將他國“往火坑上推”。而對其他國家來說,無論自愿還是被迫跟隨美國,往往承擔巨大風險。對于這點,印度不可謂不“心知肚明”。也正因此,印度在此次俄烏局勢上并沒追隨美國譴責和制裁俄羅斯,甚至有意通過建立盧布一盧比結算機制維持印俄經貿關系,這種“獨立自主”的政策值得肯定。
進一步講,雖然美國出于對華'競爭的考慮,短期內對印仍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但在“反俄制俄”已成美西方“政治正確”的背景下,在美俄對抗近乎難以轉圜的情況下,任何形式的“選邊站隊”只會加劇陣營化對抗,既無助于國際和平與穩定,也無助于印度自身的國家利益。
其次,要堅持“管控風險”,摒棄“冒進冒險”。近年來,印度對外政策的另一典型特征是風險偏好日益上升。從對巴基斯坦發動跨境外科手術式打擊,到近期詭異地因“技術原因”向巴基斯坦“誤射”導彈,以及在中印邊境對峙期間搞“先發制人”偷襲的危險舉動,概莫能外。
印度對外政策風險偏好上升的驅動因素,既有國內高漲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在外交層面的傳導,也與其自認為有美國“壯膽撐腰”的認知宥關,還與其國家安全團隊的“高度自信”有關。比如,據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在2020年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中給印度提供了“實質性支持”。再比如,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素以出“奇招”“險招”出名,外長蘇杰生也表示“承擔風險是外交的內在組成”,“并非所有風險都是急劇的,許多風險只需要自信地算計、堅定地常態化管理(就能控制),但其累積的效果是國際地位的實質性提高”。
但是,這種“精細的風險管控”在現實政治中有很大不確定性?近期俄烏局勢的突變再次印證了過高的風險偏好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美國和北約的推波助瀾,將烏克蘭逼上“火中取栗”的險境。不管局勢最終如何演變,烏克蘭都是遭受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對于本就面臨戰略互信缺失的中印、印巴關系來說,印度近些年“高風險、高收益”的做法往往會適得其反。
以中印邊境對峙為例,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冒險政策使雙邊關系跌入低谷,對兩國經貿、人文、全球治理等各領域合作都造成影響,其對雙邊關系的系統性影響難以準確估量,但印度又真正從中獲取了何種實際利益呢?近年來,中國政治話語體系中反復強調的“風險意識”“底線思維”“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等理念,或許值得印度借鑒。
再次,要追求“最大安全”,摒棄“絕對安全”。印度對外政策一直強調“絕對安全”,這部分源于其在歷史上屢受外部力量侵入的不安全感,部分源于英殖民者“科學邊界”“緩沖地帶”等思想的遺毒。因此,印度一直高度警惕域外力量在其周邊的力量存在,特別是警惕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20世紀80年代末中印關系正常化以來,雙邊關系見證了長足發展,但印度戰略界“防范中國”的戰略迷思始終揮之不去。
但是,這種對“絕對安全”的追求,實際上是漠視其他國家的安全關切,更有將國家妥全議題泛化以致沖擊其他領域合作的風險。雖然蘇杰生提出處理對華關系的“三個相互”,即相互尊重、相互照顧敏感關切、相互照顧利益,俱印度在政策實踐層面依然是追隸“絕對安全”。比如,印度將邊界問題與雙邊關系掛鉤的做法,違背了“將邊界問題置于雙邊關系適當位置”的政治共識;印度將國家安全議題泛化,在經貿領域推出對華歧視性的經濟政策,也不利于兩國民間互信的增進。
無論從俄烏局勢還是中印關系的現實來看,片面追求“絕對安全” 只會導致“絕對不安全”。對于印度這樣擁有悠久文明和深厚戰略文化根基的國家來說,應該清楚追求國家安全的限度和尺度,將“最大安全”而非“絕對安全”作務國家政策目標。
具體到中印關系層面,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訪印期間提出“以長遠眼光看待雙方關系、以共贏思維看待彼此發展、以合作姿態參與多邊進程”三點思路,向印度方面拋出橄欖枝。希望印度方面能夠相向而行,適度修正對外政堅持獨立自主、注重風險管控、追求最大安全,給中印關系的緩和與發展提供動力,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注入“東方力量”。(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
環球時報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