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霞,張日連,王丹熙
醫院感染是指病人住院期獲得的感染,分為住院期獲得感染且院內發病、院內獲得感染但院外發病兩類[1]。統計數據顯示,約有15.0%的住院病人并發醫院感染,43.2%的死亡病人曾經歷醫院感染,其中7%的病人死于醫院感染[2-3]。老年住院病人機體功能存在退行性病變,加之免疫力下降,并發醫院感染后死亡率高達21%,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故臨床將老年住院病人作為醫院感染預防的重點對象[4-5]。當前對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研究集中于危險因素分析、預測模型構建,并提出了相關預防護理措施,但尚未構建起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臨床醫院感染管理評價缺乏可靠工具。本研究構建了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并探究其在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住院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歲;住院時間超過48 h;入院前或入院時無感染癥狀或潛伏期感染;病人認知、溝通能力良好;已了解研究項目,且自愿參加。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合并有臟器功能障礙;存在其他系統感染;不能配合研究工作;因病情惡化或死亡原因退出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70.38±2.58)歲;住院時間(9.42±2.48)d;疾病類型:泌尿生殖系統疾病10例,骨骼系統疾病23例,其他27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71.02±2.54)歲;住院時間(9.31±2.54)d;疾病類型:泌尿生殖系統疾病12例,骨骼系統疾病24例,其他24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醫院感染管理模式。①崗位培訓: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或指南制訂培訓計劃,通過帶教、講座等形式開展培訓,明確醫院感染防控管理要求,練習防控管理所涉操作。②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包括病房環境管理、無菌技術執行、手衛生操作、管道管理、口腔護理等,并對病人體征、病情及血常規實施監測,如出現感染征兆,則及時向責任醫生匯報,并采取抗感染治療。③管理工作總結:以周會形式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進行總結,明確問題并經討論確定改進措施,監督落實。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具體如下。
1.2.1 遴選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
1.2.1.1 初步篩選評價指標 研究小組通過循證檢索策略篩選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中文關鍵詞為“老年住院病人/老年病人”“醫院感染/院內感染”“感染管理/管理評價”,英文關鍵詞為“Elderly inpatients/Elderly patients”“Nosocomial infections/Hospital infection” “Infection management/Management evaluation”,選取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數據庫實施檢索,得到相關文獻共48篇,按“發表時間近3年”“發表于高質量期刊”“文獻內容詳實”等標準篩選文獻,得到合格文獻共26篇。研究人員閱讀文獻,并對其內容進行整理、分析,以“醫院感染防控指南”“醫院感染防控護理規范”等文件作為補充,確定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6]。
1.2.1.2 設計第1輪咨詢問卷 本研究參照相關文獻設計第1輪咨詢問卷,問卷包括三大模塊,分別為專家基礎信息調查、指標重要性評價、專家熟悉度與判斷系數調查。專家基礎信息調查內容包括姓名、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職務等,指標重要性評價以“XXX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中是否重要?”格式設置問題,評價選項有“非常不重要”“不重要”“有點重要”“重要”“非常重要”5個,對應分值為1~5分,專家熟悉度與判斷系數調查包括專家熟悉度調查、重要性判斷依據兩項。
1.2.1.3 成立咨詢專家組 ①專家遴選標準:咨詢專家組共由19名醫院感染管理專家組成,均來自我院。納入標準為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職稱為中級及以上;工作內容涉及醫院感染管理領域,包括護理、醫療與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工作時間≥10年;對研究項目具有一定興趣,且能積極參與咨詢。②專家基本情況:研究所選專家年齡(45.29±2.18)歲;工作年限(14.69±2.05)年;職稱為中級13人,副高級與正高級6人;學歷為本科12人,碩士及以上7人。
1.2.1.4 開展專家咨詢 ①咨詢方式:以電子郵件形式開展專家咨詢,每次郵件發送成功后電話提醒專家查收郵件。②咨詢周期:每輪咨詢周期為1周,即專家要在接收郵件1周內完成問卷調查,并返回。③咨詢意見整理:研究人員收到返回郵件1周內,結合咨詢專家意見對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進行剔除、修訂,剔除標準有“重要性評分小于3.5分或滿分頻率小于20%”“變異系數大于0.25”。兩輪咨詢結束后,將修訂后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反饋至咨詢專家,以明確修訂后指標與其意見是否相符,如不符,則結合意見再次修訂直至符合。
1.2.2 應用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對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流程進行完善,細化執行標準,結合過程指標確定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培訓重點,如醫院感染風險評估、中心靜脈導管管理、導尿管管理等,提升護士操作熟練度、規范度;同時,結合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對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進行評價,明確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改進策略以提高管理質量,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1.3 評價指標 ①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應用2周后采用“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價量表”對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評價。量表有組織管理、制度建設、風險評估、感染監測4個部分,對應條目數分別為4個、3個、5個、8個,均采取5級評分法,分值范圍1~5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7。②醫院感染發生率:根據病人感染部位對醫院感染進行分類(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系統感染等)。應用2周后,護理人員統計并發各類醫院感染的老年住院病人例數,計算醫院感染發生率,即醫院感染發生率=(并發醫院感染的病人例數/總例數)×100%[7-8]。

2.1 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遴選結果
2.1.1 專家權威度與積極性 ①專家權威度:兩輪咨詢專家熟悉程度系數均為0.84,判斷依據系數均為0.96,依據公式“專家權威程度=(專家熟悉程度系數+判斷依據系數)/2”計算[9-10],則本研究中專家權威度系數=(0.84+0.96)/2=0.90。②專家積極性:以問卷調查回收有效率、專家意見提出率評價咨詢專家積極性。本研究中兩輪咨詢問卷調查回收有效率均為100%,第1輪咨詢專家意見提出率為18/19=94.74%,第2輪咨詢專家意見提出率為14/19=73.68%。
2.1.2 咨詢意見協調程度 本研究采用肯德爾協調系數(W)對專家咨詢意見協調程度實施評價,取值范圍為0~1[11]。W值趨向于1,則意見協調程度越高,本研究中兩輪專家咨詢意見協調系數分別為0.701~0.795、0.712~0.821。
2.1.3 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結果 通過對兩輪專家咨詢意見的整理,按標準對指標進行修訂,并經研究小組討論、專家組復審,最終確定的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包括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33個,指標重要性評分、變異系數見表1。

表1 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重要性評分及變異系數
2.2 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應用結果
2.2.1 兩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2.2.2 兩組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關于醫院感染上報機制、規范操作有關問題的回應”[12-13]指出,我國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現患率相較歐美國家同期水平偏低,但仍需加強醫院感染防控管理。當前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醫院感染管理流程,但在防控措施落實、防控效果監測方面仍有待改進,需明確其評價指標。
3.1 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科學性與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基于文獻回顧分析法篩選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并通過兩輪專家咨詢對指標重要性進行評價,結合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修訂,遴選出適用性、科學性較強的評價指標。同時,研究所選咨詢專家工作經驗豐富,權威程度系數達0.90,而一般認為大于0.75則可信任度高,且專家意見協調度系數均大于0.7,指標變異系數均小于0.25,而一般認為肯德爾協調系數越接近1,則協調程度越高,提示咨詢結果能集中反映專家意見,提升了敏感指標的可信度,保證了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科學性及可靠性[14-15]。
3.2 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構建了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并在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防控管理中加以應用,結果顯示觀察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00%(P<0.05)。本研究構建的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將組織管理、制度建設納入結構指標,明確了組建醫院感染防控小組、開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化培訓的重要性,肯定了醫院感染管理指南與規范對實踐工作的指導意義,能實現對組織管理工作的有效評價,而過程指標納入了風險評估、感染監測相關指標,如醫院感染風險評估、感染病例管理等,細化了醫院感染管理指標,能為醫院感染管理效果評價提供有效依據,對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提升有促進作用。樊虹雨等[16-17]研究顯示,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有住院時間、靜脈插管次數與時間、導尿管插管次數與時間、抗菌藥物使用等;本研究構建的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了中心靜脈導管管理、導尿管管理、呼吸機管理、抗菌藥物使用四大管理要點,對臨床開展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系統感染防控管理有指導作用,其中中心靜脈導管管理包含穿刺部位選擇、熟練執行置管操作、敷料更換及周圍皮膚清潔、導管留置必要性評估等內容,能確保穿刺部位合適、減少穿刺次數、實現盡早拔管,進而減少病原菌入侵機會[18-19];導尿管管理保證了導尿管規格合適,縮減了插管時間,可降低病人尿路感染風險;而呼吸機管理從促排痰、口腔護理、管路管理、盡早撤機等方面入手,能減少病人痰液瘀積,降低肺部感染風險[20-21]。由此可知,本研究構建的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涵蓋了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其在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能實現對危險因素的有效干預,強化防控管理效果,進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本研究構建的醫院感染管理評價指標在老年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管理中應用能提高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明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