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春 楊勇



摘要:在我國水彩畫的藝術發展進程中,黑龍江水彩畫具有鮮明的特點,充分體現了文化特色,因此在我國水彩畫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發展,黑龍江水彩畫藝術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畫家與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黑龍江水彩畫藝術的歷史發展、語言特征以及創作手法的研究,深入了解了黑龍江水彩畫的風格特點,以期為之后人們學習黑龍江水彩畫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黑龍江;水彩畫藝術;語言特征;創作手法;風格特點
一、黑龍江水彩藝術的發展歷程
1.黑龍江水彩畫藝術的萌芽期
20世紀20年代初期,黑龍江的繪畫風格受到上海洋畫運動與俄國美術學校的影響,水彩畫在黑龍江這片沃土上播種、萌芽、生長。在我國,最早在1930年水彩畫作為基礎教學內容帶進美術教學課堂,為之后水彩畫的廣泛傳播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從此之后,黑龍江水彩畫逐步創建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高昆先生最早傳播水彩畫,他曾受聘于黑龍江省許多學校,培養了許多水彩畫創作人才,之后的胡梅生、肖紅等都是這一時期黑龍江水彩畫的重要貢獻者和藝術創作者。
2.早期黑龍江水彩藝術的狀態
20世紀30年代,對黑龍江水彩畫的傳播貢獻最多的一批畫家例如劉志謙、鄂廣居、韓樂然等使得黑龍江水彩畫的創作風格豐富了起來,并影響著新中國成立后乃至現代社會的水彩畫藝術。早期的黑龍江水彩畫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例如高昆的《極樂寺廟會》,畫中描繪的人物形象鮮明、特征深刻,在他的筆下,豐富的符號、鮮活的色彩甚至能傳神地描繪出人物內心變化2;張翔得的《待到雪化時》這一作品,運用干濕筆觸的結合,將畫紙部分浸濕或者全部浸濕,在畫紙未干時進行色彩的疊加,只要將畫紙的干濕水分與時間的把握適宜,作品體現出的效果就會自然而又圓潤,能夠充分表現作品的氛圍與趣味。早期的黑龍江水彩畫作者充分汲取西洋畫的長處,進行取長補短,并且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優勢,在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之后,逐漸適應西方水彩畫的風格特點,兼容中國傳統文化與北方地區的表現形式,創造了具有黑龍江獨特地域文化特點的水彩畫藝術,推動了整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水彩畫藝術發展。例如趙云龍的《暮歸時斜陽正濃》、杜拙的《干季》、王曉東的《有風吹過》都使黑龍江水彩畫藝術風格煥然一新3。
3.上個世紀90年代后黑龍江水彩畫的發展
上個世紀90年代后黑龍江水彩藝術蓬勃發展。黑龍江水彩畫的眾多作品入選全國展覽,詮釋了黑龍江水彩藝術家們勇于探索的精神與思維,并且不同的繪畫藝術家對于水彩藝術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藝術形式4。黑龍江水彩藝術的多樣性逐漸吸引到更多的水彩畫藝術愛好者,使得黑龍江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逐漸更加多樣化,也更加豐富多彩。隨著各種藝術展覽與交流活動的開展,標志著黑龍江水彩畫藝術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
4.黑龍江水彩畫藝術的繁榮期
改革開放之后,黑龍江水彩畫藝術正式步入繁榮期。近些年來,黑龍江水彩畫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發展日益繁榮,并且取得了較多優秀的成果,水彩藝術的創作隊伍也在不斷充實。在黑龍江水彩藝術的發展道路上,離不開眾多藝術家的努力。其中趙云龍老師的總體領導與指揮帶領黑龍江水彩畫藝術走上正軌。他創作的作品大都體現出了東北鄉土風情,包括《初春的陽光》《機聲隆隆》《初雪》等,他的作品運用寫實紀實的手法,細致地描繪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表現出東北鄉土風情與寧靜深遠的意境。這一時期的水彩畫多運用濕畫技法,風格多有所突破創新,并且多運用山村溪流樹林入畫,帶有鮮明的地域風格。例如孟憲德的《上觀蒼宇》、趙云龍的《高原秋日》等作品都是運用濕畫技法5。2008年,以張翔得、武英揚、范垂范等為代表人物成立了“黑龍江現代水彩畫院”,使得水彩藝術創作趨向于理論化研究,全國廣泛開展水彩畫展覽,將水彩畫帶進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也將水彩畫帶進美術教學中,不斷擴大了黑龍江水彩畫的影響力。
二、黑龍江水彩畫的語言特征
1.水彩畫的繪畫性和表現性
黑龍江水彩畫開辟了一條屬于黑龍江水彩畫的道路。方亮的作品《往日》就是這一類的代表作,著重水彩畫的繪畫性和表現性,題材選用東北老工業基地,體現了強烈的繪畫性與表現性的視覺效果,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繪畫寫實,構建畫面的沉重感。王建斌筆下描繪的東北地區春天的村莊、早秋的田野,以及沉靜的大地都是借鑒了法國“巴比松”表現技法6,運用技法描繪生生不息的地域文化元素,用水彩的語言描繪出油畫的感覺,進而探求鄉野下的水彩藝術表現手法與表達的理念,通過對人間煙火與鄉野景色的生動描畫,使得水彩畫在傳統中走向成熟。
2.借鑒傳統繪畫
黑龍江水彩畫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基礎之一就是將傳統的中國畫語言融入當今水彩畫創作中,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家們不斷學習不斷嘗試,將傳統中國繪畫中的一些有利的東西包括精神內涵、繪畫筆法、布局風格以及特殊材料等融入水彩畫藝術創作中,最終才能形成現代豐富多彩的黑龍江水彩畫藝術風格。現如今我們看到的水彩畫具有濃郁的中華民族的風格特點,例如趙云龍的《清晨》《霽虹煙雨》等作品,在對風景描繪時借鑒了中國畫寫意的技法,運用傳統中國畫工具毛筆在水彩畫上進行勾勒描畫,使得作品增添了中國特色,也表達出了中國精神內涵7。孟憲德教授創作的《中國復興號》這一作品更是引入了中國傳統畫中的構圖方式,將高遠、平遠、深遠熟練運用在水彩畫中,創造出來屬于中國特色的筆墨情趣,打造出中華精神。
3.與西方文化結合
水彩畫最初是由西方引入我國,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在繪畫藝術上,藝術的融合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簡單模仿,而是要從更深層次上探求思想的融合。當今黑龍江水彩畫的內涵表現很大程度被西方繪畫觀念影響,西方繪畫主張藝術思想的解放,并且通過創新達到藝術創作的需要。這些思想自從傳入我國就開始影響著黑龍江水彩畫的藝術發展,直至今日,許多繪畫風格仍有這些思想的影子。
4.與本土文化結合
黑龍江水彩畫藝術一直都致力于將黑龍江本土文化融入水彩畫創作中,進而體現出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創作者對于水彩畫的獨到見解與創作能力,同時又積極探索水彩畫藝術創作的多樣性。一直以來,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創作者們都強調,黑龍江水彩藝術不能脫離黑龍江省本土文化,不但要借鑒西方色彩,還要兼顧東方審美,更要保留水彩畫流暢透明的藝術特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張玉新創作的《寂靜的清晨》這一作品就通過對黑龍江本土景色實地寫生,并且對畫面中的人、物都進行整理,反映了黑龍江的地域文化與精神內涵,最終作品形成了他個人風格還表達出了鮮明的黑龍江地域特點。著名畫家王維芳的作品具有典型的黑龍江地域特點,例如他的作品《魚塘》《雪居》等,通過對色彩的控制形成了明亮生動的畫風,十分的質樸。老一輩的畫家根植于黑龍江的大地,體驗過真正的北方民間生活,用他們的畫筆描畫出人們逐漸遺忘的生活細節,他們創作出的作品放大局部,生動且直觀。《曾經有過的記憶》《瑞雪》《冬至》《果子熟了》等作品就具有典型的北方煙火氣息,大雪地、紅高粱都來自于畫家的童年生活體驗,這些細節都是潛移默化深深刻在他們的腦海里,這些都是文化印記8;《懷念北方》《公路沿線風景》等系列,畫家們通過構圖變換,刻畫出了北方平原廣闊的環境以及浩瀚的時空,江岸勞作的漁民,遠方的地平線,身邊清新冷冽的空氣,使得畫風簡約而又深沉,充滿層次感,讓人如置身其中。
三、黑龍江水彩畫的創作探索
1.具象寫實的創作方法
通過眾多水彩畫藝術創作者的不斷探索,現代黑龍江水彩畫的題材豐富多彩,并且在老一輩的帶領之下,也逐漸形成了屬于黑龍江水彩畫的繪畫體系,這與黑龍江的自然環境與風土人情有著密切關聯。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家們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平原、建筑工廠以及沿江兩岸的北方農村都運用了具象寫實的手法,刻畫了北方深沉厚重的景象。因此,從整體上來看,許多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家刻畫風景或者人物題材的作品時,大都采用具象寫實的創作手法,將當地的風景文化都運用到作品中。比如,水彩畫家武英揚的《洪水中的哈爾濱》,不僅將洪水的情況表現得生動形象,還將人民英雄抗擊洪水的英勇形象和大無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9;其《雪中的中央大街》系列作品,更是通過對建筑物的描畫,運用具象寫實的手法將雪中的中央大街還有靜謐的街道描繪得讓人置身其中,表達了作者對于家鄉的思念之情沉重深厚。
2.意象抽象的表達方法
在黑龍江的水彩畫發展過程中,同樣重視意象手法的運用,意象的創作手段能夠表達人們的精神內涵,達到情感共鳴,更有助于陶冶藝術情操。從孟憲德的近期作品《天宇洪荒》系列和張玉新的近期作品《等待春天》中,意象抽象的表達方式的應用提升了水彩畫的藝術精神,表達了黑龍江水彩畫藝術家們對于北方天地雄渾壯闊的向往,這些意象的表達完全可以看出創作者對于家鄉的熱愛。這兩幅作品都是對于北方自然的意象主觀感受;此外,趙龍的《郵寄的風景》《你好,哈爾濱》系列和韓靜的《那個城市》《迷城》系列作品10,都是描畫作者對于這個城市主觀的感受,也體現了城市的變化。
四、結語
中國水彩畫的發展經歷了幾十、上百年的曲折變遷,從播種、萌芽到發展繁榮,黑龍江水彩畫的發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藝術文化發展的多樣性,藝術的發展需要不斷探索學習、借鑒融合,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風格被人們所認同,走出一條具有北方特色與時代特征的創作道路。
參考文獻:
1.趙占元.當代黑龍江水彩畫地域性的文化傳承考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4):146-148.
2.李冰雪.地域文化背景下黑龍江水彩畫的傳承與創新[J].山西檔案,2017(06):183-185.
3.全香春.地域文化影響下的黑龍江繪畫藝術風格特點研究[J].美術大觀,2018(03):66-67.
4.張軍,孫海佳.概述黑龍江水彩畫造型語言的地域特征[J].藝術科技,2017,30(03):86.
5.田野.黑龍江省水彩畫當代藝術特征[J].戲劇之家,2020(08):114.
6.李波.黑龍江省水彩畫雪域題材表現技法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3(18):91.
7.譚崑,許衛朕.黑龍江省文化品牌“水彩畫藝術”研究[J].戲劇之家,2018(18):157.
8.陳德剛.黑龍江水彩畫地域特征研究[J].戲劇之家,2020(18):159.
9.方亮,張玉新,姜巍.黑龍江水彩畫的當代語境與意象表現研究[J].藝術教育,2018(11):134-135.
10.王洪義.哈爾濱水彩畫地域特征探研[J].美術,2018(12):43-51.
作者簡介:
姜衛春(1964.10— ),男,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彩、 繪畫
楊勇(7984.5— ),男,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水彩、 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