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源
摘 要:“三農”問題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的勝利,駐村第一書記制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分析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所面臨的權責分配不清晰、鄉村整體的持續發展意識較為欠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對今后駐村第一書記如何在鄉村治理中發揮更高效的作用,推動鄉村治理更快更好發展的路徑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治理;鄉村振興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駐村第一書記制度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打好我國脫貧攻堅戰的一項有力制度。駐村第一書記的選派主要來源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選出的具備優秀綜合能力的年輕黨員干部、后備黨員干部,他們到需要幫扶的貧困村擔任黨組織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大多擁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具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富有領導力,以年輕男性居多。他們駐村后對于自身的工作滿意度與公共服務動機都較高,能夠盡職盡責地幫助貧困村實現脫貧計劃。202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指出脫貧攻堅戰雖然已經打贏,但是仍然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2021年5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意見》,明確表示對所選擇的鄉村振興任務重的貧困村,要繼續選派第一書記,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因此,在現階段針對鄉村發展的政策規劃中,駐村第一書記的使命仍然任重而道遠。深入分析并解決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所面臨的問題,更大限度地發揮其特定優勢,助力鄉村不斷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水平邁進,對于緊跟國家形勢,有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有著深遠的研究意義。
一、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的現實意義
駐村第一書記在精準扶貧中為貧困村脫貧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當下繼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中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駐村第一書記制度是一項復合型、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并不僅僅是針對經濟或人事某一方面來工作,而應當是綜合整個鄉村的具體情況。[1]在鄉鎮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下,駐村第一書記進行實地考察,針對鄉村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干部開展工作。一方面能夠快速找準自身定位,分析阻礙鄉村發展的深層次原因,盡力找到鄉村可治理的途徑,挖掘經濟發展的源頭,幫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村容村貌,早日實現鄉村共同富裕及提升整體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政府治理的工作效率,提高為民辦事服務的效率。同時他們也能夠將自身所積累的社會優勢資源運用到鄉村社會治理中,實現資源的再整合,最大限度地幫助鄉村發展接續前進。
二、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駐村第一書記權責分配不清晰
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的不同階段,工作內容與側重點會隨著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即便如此,但依然會存在一些理論層面所沒有設想到的問題。其實踐中的困境可能會存在“兩層排斥”,分別為上級政府、原派出單位和鄉鎮干部、村干部。[2]首先,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工作后承擔的職責重大,但上級政府賦予其的權力卻稍顯不足,加之有的選派單位在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后并沒有為其提供多方面強有力的支持,導致駐村第一書記獲取治理資源的途徑受限,束縛了其相關工作的開展。其次,駐村第一書記由原單位派遣下來之后必須受所在鄉鎮的管理,而鄉鎮干部與村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之間的職責劃分并不明確,易出現一些本不屬于駐村第一書記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都交由駐村第一書記去完成的情況。這種做法影響了駐村第一書記的實際工作效率,加之雙方缺乏權責方面的有效溝通,駐村第一書記與村干部產生分歧在所難免,而雙方關系處理不好會讓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受到制約。
(二)鄉村整體的持續發展意識較為欠缺
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幫扶下,貧困村陸續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但如何鞏固好鄉村的脫貧成果,推動鄉村后續的整體發展,依然是當前鄉村治理工作的重點問題。在國家評定的當前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莊中,有的基層干部工作有所懈怠,將鄉村治理的工作暫時擱置,沒有及時將鄉村可利用資源做到物盡其用,對于今后鄉村整體的長遠發展,如何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規劃并不明確。加之村民們的生活雖然不再困頓,但是大多數缺乏持續致富的意識,思維模式較為單一,對鄉村振興概念模糊,認識不足,將自身定位于鄉村治理中被動接受者角色,對于駐村第一書記接續推動鄉村治理工作配合度不高。因此,分析鄉村內外部特點、解決鄉村當前主要矛盾、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提升群眾公信力與參與度等,都是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工作中需要逐步攻克的問題。
(三)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鄉村治理工作繁雜瑣碎,需要有完善的治理體系支持。厘清當前阻礙鄉村發展的各方面因素,及時掌握村民的思想動態,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但一些村莊在鄉村治理體系方面有所欠缺,甚至沒有體系可言,使得整個村莊的治理顯得雜亂無序,間接導致駐村第一書記的鄉村治理工作進展緩慢。村民作為村莊的主體,治理體系的不完善讓他們缺少參與村中政治生活的途徑,對村中事務了解不足,訴求無處表達,與村干部的工作配合并不和諧,使得鄉村治理工作的進展難有突破,甚至停滯不前。同時,治理體系的欠缺也會制約村莊的整體發展。一些鄉村可建設的部分如法律監督、思想文化、人才培養、村容村貌等方面沒有相應的建設方案與實施計劃。長此以往,鄉村治理的腳步會越來越緩慢,整個村莊難以得到新的發展。
三、駐村第一書記的鄉村治理路徑探究
(一)健全駐村第一書記權責機制
1.明確權責歸屬
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外部人才治理鄉村的重要中堅力量,應當制度化規范其應有的權利與職責,以確保其駐村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各級地方政府應認真研習駐村第一書記制度的內涵與意義,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完善有關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的相應政策與實施細則,明確其工作范圍與內容,賦予其確切的權責。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考核與獎懲制度,加強多方監督與互相監督,讓駐村第一書記發揮出自身最大限度的鄉村治理效能。
2.加強權責溝通
除制度規定外,駐村第一書記也要根據自己所在鄉村的實際工作情況主動與各部門加強溝通,緊密聯系,定期向上級部門與原派出單位匯報自己的工作進度及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等。遇到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如鄉村治理資源短缺等問題,要及時報告以共同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在村莊治理的過程中,要與鄉鎮干部、村干部進行實時溝通,積極協調,遇到意見不統一時采取公平公正的決策方式,確保雙方做好各個維度的相互配合,提升共同的工作效率。
(二)推動鄉村整體提升鄉村振興的動力與意識
1.因地制宜打造鄉村特色致富項目
駐村第一書記通過了解當地實際的外部特征與內在發展狀況,以及村莊目前可開發利用的資源等,將鄉村現有的內部資源和自身可利用的外部資源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鄉村特色致富項目。針對一些地理條件不好,交通不暢、公共設施不夠完善的村莊,駐村第一書記要想方設法為村莊籌資修建道路,改善交通狀況,不斷完善基礎公共設施,增加外部優質資源進入的有效途徑。駐村第一書記可為當地農產品聯系外部資源,為村民尋找銷路,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有的鄉村適宜發展庭院經濟;有的地區地處山脈,耕地較少,農民無法靠土地獲取高收入,可以發展養殖業、特色旅游業等。在發達的互聯網時代,駐村第一書記應充分利用網絡自媒體等途徑將鄉村的特色產品或特色風貌進行展示,實現村莊與產業雙宣傳,打造品牌效應,形成優質產業的循環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讓鄉村的整體發展從質上得到提升。
2.注重鄉村治理成果的宣傳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任務已經由推動“精準扶貧”調整成了推動“強村富民”,工作的重點有所轉變。[3]因此,駐村第一書記在針對鄉村特點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為鄉村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有了初步成果后要及時在鄉村中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對鄉村治理成果進行展示,增強村民對駐村第一書記能夠帶領大家持續發展經濟,提高鄉村整體發展水平的信賴度,從而提升駐村第一書記的話語權和領導力,加快扭轉部分村民的固定思維模式,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鄉村治理工作,不斷提升村莊整體的鄉村振興意識與動力,更好地從制度上、產業上進行創新,從而為鄉村治理帶來新的發展。
(三)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的建設
1.完善鄉村法律體系建設
鄉村治理離不開法律規范體系的支撐,完善基層法律監督體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權益。駐村第一書記要發揮對基層黨組織的法律監督作用,推進鄉村的法律體系建設,促使鄉鎮干部和村干部規范自身行為,有效提高基層工作的效率與辦公透明度,提升基層領導干部的政治素養與法律監督意識。同時,駐村第一書記要擔負起提升黨員黨性修養的任務,積極倡導基層黨組織定期開展黨性學習活動,激發黨員干部的權力監督意識與責任感。針對基層群眾也要定期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與教育,逐步讓群眾懂法用法,全面提升整個村莊的法律意識,讓鄉村治理的工作有法可依。
2.完善鄉村思想文化體系建設
鄉村的整體發展走向與村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息息相關,在向村民普法的同時也要注重形成與法律體系相輔相成的思想文化體系。駐村第一書記要定期開展知識普及與文化宣傳活動,向村民及時傳達國家的惠農政策,科普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與意義,講解治理成果優秀的鄉村事例,大力表彰鄉賢典范,積極開展鄉村文化實踐活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村民踴躍參與。由此可以提升村民的思想文化高度、道德修養水平,長期堅持下去會使鄉村整體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3.完善鄉村民主自治體系建設
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基底。駐村第一書記可以推動鄉村實行民主自治,指導村民依法自主管理與村民利益相關的村內事務,并賦予其相應的民主政治權利,讓民主與自治緊密相連,形成鄉村民主自治的治理體系。[4]駐村第一書記通過幫助村民學習了解國家政策、鄉村事務,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其對村中事務或鄉村治理工作的看法與建議,讓村民找到表達自己利益訴求的渠道,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基層政治生活,與村干部形成良性互動,使鄉村治理工作更加有針對性地順利開展。這種由鄉鎮主導、村民廣泛參與的鄉村民主自治治理格局也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體現,能夠有效緩解鄉村治理中由于民意欠缺出現的矛盾,提升鄉村治理的治理效率。
四、結? 語
駐村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之一。對于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駐村第一書記依然有著深遠的職責與使命。要時刻緊跟新時代形勢,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完善鄉村治理的缺失,推進鄉村治理改革創新,成為鄉村治理新模式的推動者與踐行者。
參考文獻:
[1]姚韋克.駐村第一書記的“資源化”困境及破局關鍵[J].長治學院學報,2021,38(05):130-132.
[2]許漢譯,李小云.精準扶貧背景下駐村機制的實踐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縣駐村“第一書記”扶貧為例[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3):82-89.
[3]丁輝俠.繼承、創新與發展:駐村第一書記制度變遷的基本路徑與理論邏輯[J].學習論壇,2022,(01):43-52.
[4]南志剛.中國鄉村治理模式的創新:從“鄉政村治”到“鄉村民主自治”[J].中國行政管理,2011(05)
(作者系桂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