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元
摘 要: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一大短板。只有解決人才這一關鍵性問題,才能推動鄉村振興的高效實施。本文在闡述鄉村人才振興與高校思政建設關系的基礎上,提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結合鄉村人才振興的相關要求,積極發揮高校思政建設的作用,為鄉村人才振興輸送更多的教師、醫生等公共服務型人才以及更多的農業方向人才。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人才振興;高校思政建設
一、鄉村振興與鄉村人才振興的關系
鄉村振興作為未來促進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實現的重要戰略,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的全面振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并提出鄉村人才振興中“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加快培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加快培養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加快培養鄉村治理人才”“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等的相關意見。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人才振興提出了類型、素質、環境等方面的總要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鄉村轉移到城鎮,不僅造成鄉村人力資源缺乏,也造成了人才流失。鄉村振興將通過扭轉人口單向流動的形式,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
二、鄉村人才振興與高校思政建設的關系
培養具有扎實專業能力和優良思政素質的人才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培養鄉村新型人才的關鍵在于高校思政建設。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實現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需要高校思政工作加快推進立足于鄉村人才振興方面的建設。將價值塑造有機融合于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中,要在各類課程中發掘思政要素,利用課程教學這一渠道,從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層面構建思政體系,通過完善教師思政能力,使各類專業課程、實踐活動和思政課程同向而行、協同發展,這是高校思政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基本途徑,也是實現全方位的鄉村人才振興的基本途徑。
三、鄉村人才振興存在的短板
(一)人才總數少
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不強,鄉村人才總數較少。有關研究表明,大學生在返鄉工作方面的意愿受父母意愿的影響較大,而父母對子女返鄉就業的支持率不足40%。一半以上的農村籍大學生受到傳統習慣思維的影響,認為在大城市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建設鄉村的意愿不強。由于城鎮配套設施更加完善,有一些鄉村人才將建設鄉村作為“跳板”以實現曲線發展,他們在事業有所起色時就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城鎮,以謀求更大的利益。還有一些鄉村人才學歷較高、知識淵博,在其返回農村工作時受到人際溝通等問題的影響,自身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使得農村人才空有一腔抱負而無法施展,久而久之將產生失落感和挫敗感,導致其最終離開鄉村。
(二)人才結構有待優化
一方面,鄉村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協調以及性別比不平衡。有關數據表明,35歲以下人才數量較少,占比較低;55歲以上人才數量較多,占比也相對較高。這表明鄉村人才隊伍中,老齡化現象較為突出。而在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社工人才中這種現象更為嚴重。老齡化現象突出帶來的是工作者的精力和體力較為欠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力較為不足、創新能力也較為缺失。此外,在鄉村人才隊伍中,男女比例失調,女性占比明顯比男性低很多。另一方面,鄉村人才隊伍中產業分布不均衡。鄉村人才隊伍中,實用人才和社工人才占比較高,經營管理類人才、高精尖技能人才占比較低。大多數實用人才從事初級養殖方面的生產,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的偏少,這與鄉村振興戰略中人才構成結構要求有所差距。
(三)人才素質有待提高
有關數據表明,鄉村人才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初中及以下學歷人才占比較大;大學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偏低,研究生學歷人才占比更低。鄉村人才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鄉村人才隊伍中“科班型”人才極少,具有技術職稱的人才總數少,而不具備職業資格的“土專家型”人才較多,他們對鄉村經濟的發展輻射作用比較有限。鄉村人才參加相關培訓的頻率較低,甚至有部分鄉村人才沒有參與過系統的培訓,缺乏職業技能教育。同時,鄉村人才對培養的重視程度較低,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思政建設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路徑
(一)高校思政建設應注重完善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教育內容
鄉村人才振興的指路明燈是思想建設。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必須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通過高校思政建設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相關內容的宣講與宣傳,加強人才的歷史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通過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高校學生專業課程的課堂作用,在專業課中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理念。以高尚的歷史責任感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情操激發高校學生學習專業技術和知識的動力,樹立高校學生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理想。總之,加強高校思政建設,夯實鄉村振興戰略人才的教育基礎。
(二)高校思政建設要在課程中增加鄉村人才實踐活動和實踐培訓
加強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和實踐培訓不僅涉及高校涉農專業,如動物防疫檢疫、農業機械應用與維修、園林規劃與設計等專業;還包括公共服務領域各個專業,如教師、醫生、科技推廣、文化傳承人、鄉村工匠等相關專業。只有通過在高校各個專業課程中進行思政建設,加強鄉村人才振興實踐活動,才能訓練人才服務鄉村技能,積累服務鄉村實踐經驗。在各個專業課程中增加鄉村人才實踐培訓這一板塊,提高高校人才建設鄉村的思想覺悟,使各個學科人才實現自身價值與鄉村人才振興有機結合,在提高鄉村人才數量的同時,調整優化人才結構。
(三)高校思政建設要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返鄉人才能力
開展針對鄉村振興、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多種技能培訓、心理輔導、就業創業培訓,以提高返鄉人才的心理素質、專業技能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從育苗到農產品加工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只有通過思政建設讓返鄉人才多了解農村知識、農村文化,才能全方位提高他們的能力。思政建設要重視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要對鄉村人才進行定期的培訓,規劃人才研修班,通過人才培訓為鄉村振興輸送專業技術人才,保障鄉村人才具有先進與時俱進的知識水平。
五、結 語
高校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應當以有信仰、有擔當、有本領、有情懷為方向,既要按照學生現有水平進行思政建設,又要增加以鄉村建設為內容的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的鄉村振興社會實踐中,高校學生要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心態,成為服務鄉村的主體,成為真正服務于鄉村振興的鄉村人才。鄉村人才振興任重而道遠,需要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參與者以及高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鄉村人才堅守理想信念,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蔣曉蕾.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9.
[2]王明慧.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
[3]廖智琪.鄉村人才振興目標下的黔南州鄉村人才評價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9.
[4]涂孟梅.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0.
(作者系西安思源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