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祗偉 王燕珍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闡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重要性,以及通過案例分析云南民族文化的審美特征,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創新點,發展前景這幾方面研究探討云南民族文化的意義。
關鍵詞: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審美;特征
一、云南民族文化元的多樣性
云南地處祖國邊陲,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占4000人以上的有2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白、彝、哈尼、壯、傣、苗、傈僳、回、拉姑、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各民族文化簡樸、自然充滿生命力,有著不同的情感內涵各領風騷。
少數民族的藝術動力和生命力在于多樣的民族性,它的根源來自于中華文化之美。云南民族文化有鮮明的地域性,反映出獨特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心態,如:音樂方面有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孔雀舞、壯族彝族銅管舞、佤族木鼓舞、獨龍族民歌等;文學方面有怒族若柔語言、傣繃文、格薩爾史詩等十幾種種民間文學;傳統手工藝有傣族貝葉經制作、劍川木雕和白族織染以及云南傣錦等。是云南本土民族對生命的歌頌,其獨特魅力引人神往。
二、云南民族文化的審美特征
云南民族文化包涵了多方面的內容:信仰、知識、道德、藝術、習俗等,是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民族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審美心理長期積累和傳承的結果。當地少數民族感謝大自然的賜予,依賴自然,使他們懂得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云南民族地區的文化特點是本土文化在歷史中的傳承與積淀,有著許多優秀的文化遺跡。例如:
昆明晉寧石寨山古滇王國遺址有著絢麗的古滇文化神韻和先進的鑄造工藝,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體系,在中國歷史悠久的青銅文化中占有獨特而重要的歷史文化席位。古滇文化的青銅器種類繁多,據有關方面統計達90種之多,造型各異,制作精美,從類型上分,有樂器、禮器、兵器、生產工具、紡織工具、生活用具、裝飾用具等。當時已經懂得使用模具鑄造青銅器,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麗江的白沙壁畫從內容到藝術風格,突出地表現了佛、道融合的多元文化特點。東巴教的粗獷,藏傳佛教的鮮艷,還有漢傳佛教的莊嚴,各種神佛聚于一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中國壁畫史上獨特的藝術珍品。
在石窟中有石鐘寺區、獅子關區和沙登箐區,計17窟,造像139軀,是南詔、大理國時期的藝術瑰寶。雕像最多的是宗教人物,如觀音、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八大名王、多聞天王、增長天王等。這些形象大都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各有個性。
鶴慶銀器制作技藝歷史悠久,《鶴慶縣志》記載,“屯軍中有善冶煉和以銅、銀加工器具者。村民又習之,諸技藝均能,世代傳襲。”可以看出,距今有500年以上歷史。當地藝人用純銀為主料,以鏤雕和純銀抽絲編盤工藝相結合,根據所需制品形態、規格,加工而成。保留了較為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特征,銀器造型豐富,種類繁多,工藝精湛。
云南民族文化創作了許多輝煌的藝術成就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遺跡,其率直、純粹、原始的審美特征,它們往往直白又充滿對自然的敬畏。
三、保護云南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云南復雜的地質條件,頻發的自然災害,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當地政府部門和少數民族群眾對傳統民族文化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認識不足,保護力度不夠,使云南民族文化特色正在逐漸衰落、消失。尤其是在進行城鎮化建設和過度旅游開發過程中更易忽略對當地本土民族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視與保護。
保護民族文化是世界性的課題,在全球化背景下,倡導尊重多元文化、理解異文化理念需要我們有新的表現內容和方式。同時應結合各地方、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的互動,為現代化進程提供新的文化土壤,使全社會共同關注民族文化及生存環境,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是民族統一和諧發展的根本所在。發展和保護云南民族文化,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
四、結語
隨著對民族文化認識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云南民族文化對于促進當代文化多元發展的重要意義,發展和諧多元化社會,如何推進和融入民族文化正被廣泛地提及,保護和發展云南民族文化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參考文獻:
[1]楊慶.西雙版納傣族傳統聚落的文化形態[M].昆明:云南社會科學,2000.
[2]陳曦,過偉敏. 民族傳統建筑裝飾藝術的現代應用探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7,(3):131-134.
[3]溫小興,李金庚.傣族村寨建設中的風水實踐與文化整合—基于云南官純寨的調查[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57-60.
[4]李偉卿.云南民族美術史.云南美術出版社,1995
[5]王伯敏.中國美術史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6]楊紅忠. 云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繪本典藏.黑白之戰., 2018,12
[7]張增祺. 滇萃—云南少數民族對華夏文明的貢獻.云南美術出版社,2004,4
[8]王國能. 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寫意小品人物畫技法.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2017,7
[9]林平,孔令生.中國少數民族繪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12
[10]普學旺,吉彤.云南少數民族繪畫典籍集成.云南美術出版社,2016,7
[11]宋麗英.云南特有民族文化知識.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12]李昆聲,周文林. 云南少數民族服飾. 云南美術出版社,2002,2
[13]段錫. 云南美術50年. 云南美術出版社,1999
[14]李昆聲. 云南藝術史. 云南美術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