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宏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將“堅持敢于斗爭”作為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要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站在“兩個百年”交匯的歷史節點,面對今后五年“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喚醒斗爭意識、發揚斗爭精神,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紀檢監察干部作為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必須帶頭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在新征程中為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做出應有的貢獻。
知責于心,不斷增強敢于斗爭的思想自覺
《決議》指出,腐敗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紀檢監察干部要清醒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清醒認識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和廉潔江蘇建設中肩負的職責使命,敢于堅持原則、動真碰硬,強化直面問題、沖鋒陷陣的精氣神,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更加堅決地同各類侵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消極腐敗和歪風邪氣做斗爭。
對黨和國家的事業負責,堅決扛起“兩個維護”的重大歷史使命和根本政治責任。中國共產黨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歷史經驗。紀檢監察干部要深刻領悟、自覺落實“兩個確立”的決定意義和實踐要求,以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個維護”,同一切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破壞黨的集中統一的各種風險挑戰做堅決的斗爭。深刻把握政治監督的內涵,找準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中的職責定位,胸懷“國之大者”,善做“分內小事”,聚焦“十四五”規劃實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重要任務落地,堅持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查處“兩面人”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問題,通過有力有效的政治監督,確保黨中央政令一貫到底、落到實處。
對人民負責,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檢驗斗爭成效的根本標準。人民立場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根本立場,人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是根本工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4億人民。新時代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各項任務依然艱巨,紀檢監察干部面臨責任更重、挑戰更多,必須帶頭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情懷,敢于亮劍,敢啃硬骨頭,堅持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將是否有利于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反腐敗斗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參加“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堅持聽民聲、察民情、問民意,請群眾出題、群眾參與、群眾評價,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開展小切口專項治理,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不斷提升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實際效果,用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反腐戰果取信于民。
對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負責,將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貫穿紀檢監察工作始終。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挺紀在前,前移監督關口,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就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的具體體現。無數案例表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走向腐化墮落,往往從違規違紀或一般性職務違法開始,如果在出現苗頭的時候大喝一聲、猛擊一掌,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其懸崖勒馬,避免墜入職務犯罪的深淵。紀檢監察干部是否敢于斗爭,不僅僅體現在是否敢于查處嚴重違紀違法行為,還體現在是否敢于開展深入細致的監督,是否敢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是否敢于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要深刻認識到對小問題視而不見,對一般違紀違法行為不重視,就是對干部的極不負責任。要堅決克服當“老好人”、怕得罪人的心態,秉持公心、依規依紀依法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對違紀違法問題及早查處、敲響警鐘,避免錯誤性質由“量變”到“質變”,防止“好同志”變成“階下囚”。
善作善成,不斷提高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斗爭是一門藝術,要善于斗爭。懲治腐敗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較量的是意志、勇氣,考驗的是智慧、本領,不是簡單地好勇斗狠,也不是一味以硬碰硬,而要精準把握政策策略,把握好分寸、力度、節奏、方法,做到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堅持實事求是,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實事求是是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的生命線,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問題。紀檢監察干部在執紀執法的過程中,要全面深入地開展調查,盡可能多地掌握確鑿證據與可靠信息,認真分析事實的本質與真相,依規依紀依法、紀法情理貫通融合,精準運用“四種形態”進行處理。要把握好適用“四種形態”的不同條件和工作標準,明確政策界限,區分不同情況,堅持分類處置,防止出現事實和性質認定不準、政策法規適用不當、執紀執法尺度不一、處理畸輕畸重等現象。在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容錯糾錯”機制過程中,要精準穩慎,以事實和紀法情理為依據,看清“為公”和“謀私”的根本差異,既要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又要防止從寬無邊、超越紀法的籠子,確保監督辦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堅持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三不”。一體推進“三不”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紀檢監察干部必須深刻把握“懲、治、防”辯證統一關系,將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在嚴肅開展審查調查工作的同時,善于深入剖析案發原因,找準思想短板、管理漏洞、制度空隙、監督缺位,善于提出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紀檢監察建議并督促整改落實,促進制度籠子建得更加嚴密有效,善于運用案例開展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切實發揮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
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少數”。反腐敗斗爭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紀檢監察干部要具體細致地研判反腐敗斗爭的主攻方向,對腐敗存量要分清先后主次、輕重緩急,聚焦黨中央關注、影響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資密集、資源集中、群眾反映強烈、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領域,對已經充分暴露出來的優先查處,對已經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障礙的優先查處。注重牽住“牛鼻子”,認真落實《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等“關鍵少數”的監督,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規范用權、廉潔用權、帶好隊伍,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讓“關鍵少數”發揮好關鍵作用。
堅持團結協作,善于凝聚工作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求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紀檢監察干部在反腐敗斗爭中不能單打獨斗,要善于利用各類監督資源、力量、技術優勢,形成強大的反腐敗合力。要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是內在一致、相輔相成的,善于溝通協調、構筑有效載體,推動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同頻共振、貫通聯動,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深入落實“四項監督”統籌銜接機制和“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強化人員統籌、成果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聯動,促進監督體系更加科學、嚴密、有效,實現一體推進、同向發力。積極落實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以及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的有效銜接機制,拓寬問題線索發現的渠道,推動各類監督攥指成拳、聚力攻堅。
克己修身,不斷增強同腐敗做斗爭的意志和本領
“寶劍鋒從磨礪出”。紀檢監察干部的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經形成永不褪色的,必須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
強化理論武裝。應對新時期的新斗爭,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紀檢監察干部要持續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多讀原著、勤學原文、深悟原理,準確把握這一思想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保持高度政治警覺和永遠在路上的政治定力,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
強化專業素質。紀檢監察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忠誠衛士,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做支撐和保障。要積極適應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新形勢新要求,更新知識板塊,優化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邊界,通過自學鉆研、專業化培訓、實戰性訓練等方式,在具體業務工作中練內功、提素質、補弱項、強本領。要積極到監督檢查、審查調查一線經受斗爭鍛煉和磨礪,在急難險重的崗位上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干,學真本領、練真功夫。要熟練掌握、嚴格執行《黨章》《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等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強化紀法貫通、法法銜接,切實增強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提高反腐敗斗爭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強化自我約束。紀檢監察干部必須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自覺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只有無私無畏,才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底氣。要恪守紀檢監察權力邊界,嚴格按照規定的權限、規則、程序行使監督權、審查調查權、處置處分權,敬畏權力、慎用權力,秉公用權、依法用權,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要敢于堅持原則,在執紀執法過程中知難不懼,不為噪音所擾、不為歪風所惑、不為暗流所動,做到忠誠堅定、擔當盡責。要加強廉潔自律,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始終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確保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作者系中共揚州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