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明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成就,全面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目標任務,描繪了“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藍圖,發出了扛起新使命、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令。省黨代會報告做出支持南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部署,充分體現省委對南京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厚望。南京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提升城市綜合首位度,全面增強集聚輻射功能,當好全省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提升創新首位度
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自主可控的排頭兵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南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實力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位居國內第四,人均GDP、每十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數等指標居全國前列,形成一個5000億級和四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邁進全國大中城市十強。省黨代會做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更大力度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部署,南京將充分發揮科教資源豐富和產業基礎扎實雙重優勢,以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勇當全省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紫金山國家實驗室承擔更多戰略任務,著力打造麒麟科技城戰略科技力量承載區,積極爭創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水生態安全與健康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有序推進原始創新策源地建設。到2025年,全社會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打造現代產業地標。緊緊圍繞優勢產業、先導產業、潛力產業和未來產業,堅持分層次系統推進,加快打造軟件和信息服務萬億級產業地標,培育新醫藥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一批5000億級產業集群。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平臺化發展,提升研發攻關、成果轉化、企業孵化能力,力爭“十四五”末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爭取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一批項目落地,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以全面數字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打造區域人才高地。全面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省黨代會關于人才強省建設工作部署,一體推進科技體制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優化完善科技體制改革任務清單,抓好職務科技成果確權等改革試點,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到2025年集聚100個頂尖人才(團隊)、新引進30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同時持續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聚力抓好城市硅巷、大學創新港等載體建設,推動高新區總體排名進入全國前十。
提升開放連接度
當好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排頭兵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一個國家如此,一座城市也是如此。近年來,南京始終把高水平開放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國家規劃建設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江北新區地區生產總值五年實現翻番、綜合實力升至國家級新區第六位,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70余項首創性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邁向新征程,南京將以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示范區為抓手,承擔起聯動東中西、鏈接亞太的重大責任,為全省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提供有力支撐。做強資源聚合平臺。規劃建設總部集聚區,大力引進跨國公司總部、研發中心、功能性機構,引進培育國際一流的科技人才、法律財務等中介服務機構。著力增強大型國際會議、會展、賽事等承載能力,加快提升城市國際化功能和水平。促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增長點。做大雙向開放市場。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商圈和特色商業中心服務功能,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積極培育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內外貿易、進出口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外資利用質量,引導外資參與產業強鏈補鏈。做優綜合樞紐功能。緊緊圍繞省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南京臨空國際開放樞紐”部署要求,把空鐵樞紐規劃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推進祿口國際機場三期、寧宣城際等重大項目,爭創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取得明顯進展。發揮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優勢,提高公鐵水聯運水平,建設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做特制度型開放。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片區“雙區”疊加優勢,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知識產權、貿易爭端解決等領域創新探索,加快推進QFLP、QDIE等金融試點,形成特色優勢,在全省開放新格局中發揮主陣地、試驗田作用。
提升協調均衡度
當好區域一體聯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排頭兵
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近年來,南京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持續優化布局,促進協調發展,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復函同意,建成區面積達868平方公里、較“十三五”末增加113平方公里,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6年2.36:1下降到2020年2.28:1,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率全省第一。南京將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健全區域協調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在全省和長三角協調發展大局中更好發揮作用。全面優化空間格局。深入實施“一核三極”戰略,高水平推進河西、大校場等片區開發,確保“做一片、成一片”。持續支持高淳、六合“一南一北”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節點,形成中部“田園都市”和南北“都市田園”融合發展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深入推進國家城市更新試點,統籌老舊小區“留改拆”有機改造、公共空間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加密過江通道布局,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建成更高水平的“暢達都市”。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和公園城市建設,提升安全韌性水平,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寧鎮揚一體化、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等建設,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合作成果。全力推動南京都市圈“東進”“西融”,在實現產業協同和高頻事項跨省通辦上做文章、求突破,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打造跨區域都市圈合作典范。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抓好國家級農高區、農創中心,以及溧水、高淳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浦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等建設,做大生態經濟和特色制造業,推動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提檔升級,促進郊區新城和新市鎮特色發展,到2025年建成美麗宜居鄉村3000個左右。
提升綠色標識度
當好生態環境提質、綠色低碳發展的排頭兵
生態環境是事關高質量發展和永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近年來,南京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8%以上,空氣質量在省內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首位,“十三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2%,創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未來五年是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南京將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充分彰顯美麗古都的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加強大氣污染源頭管控,實施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治理,一體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一河一策”分類整治2389個入河排污口,推動國省考斷面和入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致力建設“無廢城市”。大力推進長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堅持“與江共生、擁江發展”,堅決落實“十年禁漁”,加強對長江流域重點水生生物監測保護,強化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長效管理,持續優化調整長江岸線功能。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穩固“一帶兩環、十片多廊”生態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實現城市空間與生態空間貫通融合。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制定實施“雙碳”行動方案,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積極推進能耗“雙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布局建設一批低碳重大科創平臺,推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倡導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城市低碳發展建設上探索新路子。
提升共享感受度
當好保障改善民生、推進共同富裕的排頭兵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來,南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財政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75%以上,教育現代化水平、公立醫院改革等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南京將始終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圍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新建、合辦、托管、兼并等方式,大力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優質資源“增加供給”與“優化布局”,加快推動“新五區”三甲醫院全覆蓋、基本便民服務社區全覆蓋,顯著增加群眾的“隱性財富”。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豐富多層次多樣化生活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動城鄉居民增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施多渠道靈活就業,“十四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達130萬人。堅持“調高、擴中、提低”,深入落實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激發技術技能人才、科研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重點群體活力,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經營性收入渠道,加快形成橄欖型收入結構。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建設全齡友好型城市,開展“寧育未來、寧聚青春、寧享天年、寧保無憂”四大行動,創建嬰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實施青年創業主體倍增計劃,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讓新老南京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溫度、社會溫暖。
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南京將堅定踐行“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省黨代會部署要求,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走共富之路,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努力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嶄新業績,在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中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