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萍 張立南
摘 要:博物館(紀念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機構,有著對館藏物品進行科學管理、科學保護、整理研究以及公開展出等功能,其中文物藏品的檔案管理是重中之重工作。對文物藏品進行科學的管理和保護,能深度地挖掘出藏品巨大的歷史、藝術和社會價值與作用。文章就在安源紀念館藏品檔案的實際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漏洞,進行分析與改進,以便更好地做好文物藏品的收藏、保護和利用工作。
關鍵詞:博物館(紀念館);藏品檔案;管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25
0 前言
藏品是根據博物館性質及其實現自己主要社會功能的需要而征集的,是博物館(紀念館)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博物館(紀念館)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所有社會教育和服務,陳列與研究,編輯和出版等,都離不開藏品。做好文物藏品登記不僅是文物入藏的重要步驟,也是妥善保管、科學管理和使用的關鍵。
1 文物藏品檔案工作的重要性
①文物藏品檔案工作是博物館(紀念館)開展活動的前提基礎,可展示歷史遺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藏品檔案是對文物的最原始、最詳細的記錄,館里的各項活動都是圍繞藏品進行展開的。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遺存都是通過文物展示出來,人們通過對藏品全方位的歷史信息的研究,推算、掌握著人類的歷史。
②文物藏品檔案是博物館(紀念館)社會價值的體現,可弘揚文化傳統。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革命傳統教育、黨性黨風教育的重要陣地。博物館(紀念館)只有通過文物藏品的陳列展示、宣教活動的開展才能發揮繼承文化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的作用。
③文物藏品檔案是博物館(紀念館)設計文創產品的物質條件,可促進文旅融合。除了藏品本身蘊含的歷史內涵和價值之外,可以通過深度挖掘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對藏品進行創造和提升,設計出新穎而有紀念意義的產品,讓文化與旅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2 紀念館文物藏品檔案存在的現狀
以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簡稱安源紀念館)為例,安源紀念館是為征集、收藏和展示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的文物,研究和宣傳這一光輝歷史的專題性革命紀念館,創建于1956年,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安源紀念館設有自成體系的陳列展覽區,此外還有包括文物資料業務區、行政辦公區、接待服務區和集文物收藏、修復、整理、研究、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文物綜合大樓。館區總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文物庫房面積約2000平方米,館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文件宣傳品類、書法繪畫類、名人遺物類、票據類、瓷器類、武器類、雕塑造像類等。其中一級文物119件(套),二級文物85件(套),三級文物1974件(套)。安源紀念館藏品管理建立了藏品總賬、分類賬及藏品檔案,并在市文物局進行了備案。
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安源紀念館在上級管理部門的組織下,開展了館藏珍貴文物的建檔工作。筆者在更新、充實紀念館藏品檔案工作中,發現之前的文物藏品檔案和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的問題,歸納如下。
2.1 藏品檔案填寫不夠規范
檔案填寫時沒有統一使用不褪色的墨筆書寫,有些字跡潦草,出現隨便涂改的現象;要填寫全稱時而使用簡稱;文物定名很隨意等。
2.2 缺少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
藏品檔案管理缺少專業人才,現有管理人員平常沒有接受專門的業務訓練,再加上管理藏品檔案工作的意識淡薄,造成文物檔案內容填寫得馬虎,敷衍了事。
2.3 登記建檔不及時或內容不全
藏品檔案存在信息內容數據記錄不準確或未填,在藏品來源、征集過程、流傳經歷、鑒定意見等欄目留下空白不填寫;修復、裝裱、復制記錄都沒有及時登記;缺少繪圖(或拓片)、照片及電子文件(光盤)等內容。
2.4 缺乏新技術應用及有效利用
在現階段的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中,沒有使用現代科技技術,普遍使用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達不到網絡時代對文物藏品檔案管理的要求,沒能進行信息數字化的管理。
3 紀念館文物藏品檔案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原因:
首先,文物藏品的原始材料搜集不完整。由于沒有統一的原始材料收集模式,以往搜集材料的過程過于簡單,使文物藏品的原始材料收集不完善、不完整,對后續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其次,藏品檔案填寫沒有統一標準規范。沒有參照國家統一標準規范要求填寫,專業性指導比較少,出現隨意或想當然地填寫,致使對文物的掌握信息有偏差,不能很好發揮其價值。
再次,藏品檔案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夠。安源紀念館缺少檔案管理的專業人員,同時缺乏專業技術力量和規范化管理的專業指導,這嚴重影響了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最后,文物藏品檔案利用率比較低。藏品檔案存在“重藏輕用”的思想,利用率不高,并且查找一件文物藏品檔案登記表非常困難。檔案表堆積于庫房,常年疏于管理,蒙上厚厚的灰塵,紙質也變黃變脆了。這也是沒有對文物藏品檔案進行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化,致使無法發揮出文物檔案信息資源的作用。
4 紀念館文物藏品檔案管理工作對策思考
4.1 健全嚴格的文物藏品管理體系
要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以國家頒布的《博物館工作條例》為重要參照,制定紀念館文物保管的各項制度,做到管理工作細化,在管理過程中進行合理規劃,避免錯誤操作,更能降低管理時的主觀性、隨機性。文物藏品管理方案還可以進一步應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科技,提高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4.2 創建詳細全面的文物藏品檔案
2009年2月16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文物藏品檔案規范》,安源紀念館依照此規范規定,在藏品登記過程中重新整理并研究,進行科學管理與保護,做到“鑒定明確,賬目清楚,編目詳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gzslib202204051636藏品編目以前是采用分類卡片的形式進行科學記錄。但卡片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易損壞、易流失的現象。現在采用活頁形式,把分類卡片變成書本形式,建成專門的文物藏品檔案。藏品檔案反映了藏品的全部歷史記錄,形式有文字、圖表、照片、拓本、電子文件等。登記時嚴格按照規定格式,力求工整、清晰。其歸檔建立具體包括:
4.2.1 歸檔范圍的文件材料
歸檔的材料包括《文物藏品檔案登記表》《文物藏品動態跟蹤記錄匯總表》等。《文物藏品檔案登記表》各欄目的填寫應規范化,具體材料包括館名、文物名稱、曾用名、總登記號、入館登記號、分類賬號、入藏日期、級別、年代類型、地域類型、人文類型、人物傳略、質地、數量、尺寸、內容描述、征集過程、流傳經歷、鑒定意見、修復記錄、現狀記錄、備注、附錄等。
4.2.2 文物藏品檔案材料的內容
文物藏品檔案材料的記錄內容具體包含以下四個板塊:
一是文物藏品的本體屬性信息。其主要內容有:名稱、類別、級別、年代、地域、材質、功能類型、形態特征、完殘程度等。
①文物的名稱、年代類型。文物的名稱,國家有統一的基本規定,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特定名稱,要求鮮明、準確和便于使用。歷史文物定名一般包括時代、款識、物主、事件、地點、用途等幾個部分。如安源紀念館一級文物歌謠《勞工記》的名稱命名為“1925年4月左萬魁手抄安源路礦工人創作的大罷工歌謠《勞工記》”。如一級文物歌謠《勞工記》的年代類型填寫為“制造年代”,年代填寫為“1925年4月”。
②地域類型、人文類型。地域類型、人文類型指的是地域概念、人文信息與藏品之間的關系,如一級文物“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時工人俱樂部印發的《俱樂部全體工人泣白》”,其地域類型和人文類型分別為使用地和使用人。
③形態特征、獨特標記。形態特征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內后外的順序對藏品進行描述。如館藏一級文物“1955年中央軍委授予吳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勛章”的形態特征:該文物總兩件,紅色紙質外盒一個,勛章一枚;勛章為凸起的金黃色向日葵形狀,四周由花邊組成,中間有一直徑為2.5厘米的紅色圓圈,圈內中心有一個紅色五角星,上有豎排金色的“八一”二字。該勛章裝于一個紅色的紙質硬盒內,盒蓋上方是國徽圖案,下方有兩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勛章”的字樣。
二是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信息。其中包含:來源方式、收集經過、流傳經歷、鑒定情況、狀況記錄等。
①來源單位或個人、搜集經過。收藏單位要有藏品的來源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如館藏一級文物“1924年安源路礦工會教育股編印的《小學國語教科書》”來源方式為“征集”;來源單位或個人為“原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會計股股長陳偉鐸侄子陳培馮”;搜集經過是“1986年10月,我館段志英、劉遇春從原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會計股股長陳偉鐸的弟弟陳偉芳之子陳培馮家收集,屬于無償征集”。
②鑒定情況、狀況記錄。鑒定情況的填寫,如館藏一級文物“1923年12月30日安源工人肖春茍認購的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股票”是2003年9月18日經江西省文物鑒定組李科友等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當前狀況:“破損嚴重,中間部分幾乎斷裂,下端中間部分紙質開裂,卷角,相對之前文物本體現狀況比較穩定,暫時沒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③保存條件、歷次保護記錄。庫房的環境、空氣溫度、濕度、采光、監控情況是館藏文物的保存條件。如館藏一級文物“1923年12月30日安源工人肖春茍認購的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股票”的保存條件為“1號庫房(文物庫房)溫度20攝氏度,濕度60%”。館藏一級文物“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時工人俱樂部印發的《俱樂部全體工人泣白》”歷次利用記錄為保護工作開始與結束日期:2016年11月3日—2016年12月8日。
三是文物藏品的研究利用信息。包含文物藏品的主要利用情況記錄、文獻及研究論著目錄、其他聲像資料目錄等。主要利用情況記錄內容包括:藏品展示、出版、復制等使用情況,如館藏一級文物“1923年12月30日安源工人肖春茍認購的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股票”主要利用情記錄為:1992年1月14日,安源紀念館李建軍、肖雪毛經手在江西省博物館復制1份。2002年,復制文物放置在本館基本陳列4單元文物柜中展示,受到社會各界和前來參觀的游客的廣泛關注與一致好評。
四是文物藏品的保護修復信息。保護修復信息包含的內容較多,也是藏品跟蹤動態內容的填寫,包含記錄的年份、提取的情況、研究情況、修復記錄等。這就要求對文物藏品的每次出入庫的情況、修復、鑒定、利用、處理等情況都要詳細、準確地記載。
4.2.3 立卷和裝幀
文物藏品檔案登記表所有內容填寫好后,要用專用袋或檔案卷盒裝幀,并且依據保密規定填寫卷內文件材料為密級檔案。安源紀念館使用的是硬盒檔案卷盒,外表面幅面為225毫米×310毫米,立卷日期即為文件材料歸檔結束的日期,保管期限為“永久”,字體使用紅色。
4.3 配置專業的業務技術人員
博物館(紀念館)要計劃好藏品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配置,成立負責藏品檔案的管理部門,招聘、篩選有專業技術的優秀人員,并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使其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以此來加強對文物藏品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
4.4 運用信息化管理技術
對文物收藏品檔案進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分配項目資金進行檔案數字化系統的創建,實行云儲存和云服務,根據云計算技術,改變傳統式檔案管理工作上的缺點,提高數據處理方法工作效率,保證檔案管理工作可以迅速完成。搭建信息化網上平臺,創建、健全統一的數據庫管理和信息共享資源體制,加強信息資源的互通,實現資源共享,合理地發揮文物檔案管理的使用價值。
5 結束語
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博物館(紀念館)對藏品檔案管理工作要求更高了。因此,博物館(紀念館)應結合自身工作情況,提高館內工作人員的知識與技能,發揮現代化管理優勢,建立完善的文物藏品管理體制,發揮文物藏品的文化、社會和精神價值,以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實現文旅融合的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2]袁洪升.博物館文物藏品檔案的管理與實踐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5):151-153.
[3]王建平.論文物藏品檔案[J].中國博物館,2014(4):53-60.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行業標準:文物藏品檔案規范:WW/T0020-2008[S].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