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張一弛
摘 要:國內博物館文創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卻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高校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作為博物館與高校的合作形式之一,不僅能夠改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現有問題,還能夠促進文創設計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真正實現學研延伸互助與學研協同育人。
關鍵詞:文創設計;項目式教學;博物館;高校;合作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34
1 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1.1 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背景
博物館自17世紀誕生至今,已經逐漸由文物收藏、藝術展覽的場所,轉變為教育民眾、傳播文化的公共文化機構。①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走進博物館,通過參觀與學習來滿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被視為聯結博物館與民眾的重要紐帶之一,因為其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博物館的展覽功能,也能夠輔助實現博物館的文化傳播與公共教育功能。
自2008年起,我國逐步實施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在促進全民共享文化資源的同時,也給博物館的日常運營帶來了挑戰與壓力。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與銷售,無疑是構建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樹立自身品牌形象的關鍵舉措。現實的數據證明:優質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能夠以其獨特的設計形式與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廣泛的消費群體。就目前而言,國內博物館文創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博物館文創產業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文創產品設計的經驗與水平不足。
1.2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存在的問題
1.2.1 設計創意單一化
“創意”一直被視為文創設計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是文創產品與普通文化產品的主要區別之一。當前部分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未能多角度地進行創意思考與文化轉化,甚至仍有部分博物館將新興文創產品與傳統旅游紀念品相互混淆,忽視了文創產品的文化創意屬性。導致設計創意單一的主要原因有:對博物館藏品資源的文化意涵認識不足,尚未深入進行文化符號的延伸與轉化等。
1.2.2 產品種類同質化
產品種類同質化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尤其表現在中小型博物館盲目復制大型博物館文創產品方面,博物館間的文創產品趨同現象明顯,這種現象終將阻礙文創產業的發展。導致產品種類同質化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是對受眾的文創產品需求調研不夠全面;二是對文創產品與受眾生活間的融合關系研究不夠透徹等。
1.2.3 研發團隊匱乏化
國內絕大多數中小型博物館一般都采用館員兼職或產品外包等運作方式,這種現實情況直接限制了研發活動。“館員兼職”勢必無法專職化、專業化地進行文創設計研發和分析受眾需求;“產品外包”則可能會因為不了解館藏文物無法較好地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導致研發團隊匱乏化的主要原因是博物館運營經費不足,加上未能合理規劃社會力量參與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等。
1.2.4 文化內涵淺層化
設計人員只有在對藏品附屬文化信息深刻領會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將其具象化進而賦予設計之中;受眾也可通過產品物象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從而提升使用產品時的體驗感。導致文化內涵淺層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文博類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未能將藏品與相關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等。
1.2.5 本館關聯疏離化
當前,一部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設計尚未能體現所屬博物館的專屬特色,這種現象十分不利于文化創意品牌的形成與建設。導致本館關聯疏離化的主要原因是對博物館的自身特色缺少把握與總結,未能有效提取相關地域文化特點等。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引入高校師生資源,開展項目式教學合作,可以為提高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水平提供新的思考角度與解決方案。
2 高校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
2.1 教學形式的選擇
如何培養學生切實解決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性問題,是高校設計專業教學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設計專業與社會市場銜接度較高,僅憑單純的課堂理論知識與校內設計訓練無法適應實際設計工作的要求,鑒于此種現實情況,導入項目式研發實訓鍛煉是實踐教學的優良選擇。通過項目式教學,可使學生置身于仿真模擬式工作環境中,從而提升他們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諸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等)也將得到有效的鍛煉。②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課程不宜采用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重視發揮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該課程要求學生在深入學習了解博物館文化的基礎上,提取其中的典型符號作為文創產品的設計元素,進而開展系統而具體的設計工作。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理論教學不僅應包含文創產品設計理論知識及案例分析,還應兼顧史地文獻檢索、文物藏品解讀、博物館文化分析等諸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論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三種主要設計方法,即直接引用(對博物館藏品進行完整或局部元素的引用)、符號轉換(將富有文化內涵的藏品進行符號化轉換)、以形傳意(以產品的多元形態傳達藏品的文化意涵)。③將實踐教學與項目式研發實訓相結合,是改良本課程教學方式與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完整地設計研發程序,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強化實踐教學所產生的效果。
2.2 項目式教學程序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的教學程序主要可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2.2.1 現狀調研分析
學生應針對博物館現有的文創產品進行詳盡的記錄與分析,并邀請參觀游客參與問卷調查作為考察輔助數據,從而初步探討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案。結合相關分析結果,擬定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全新定位與設計規劃。以上教學活動與實際設計工作流程中的前期市場調研環節十分類似。gzslib2022040518162.2.2 素材資源搜集
獲取大量優質的素材將會為后續的設計工作提供充足的創新空間,博物館的文物、文獻、圖像乃至館體建筑均可作為文創設計的素材來源。除了博物館圖像數據庫的現有資源以外,還應定期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考察并進行攝影、手繪等記錄工作,從而使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博物館蘊涵的歷史文化。
2.2.3 創意構思提煉
創意轉換為設計屬性,分別對應文化空間的三個層次:外在層次是有形的、中間層次是行為的、內在層次是心理的。故而外形和圖案、行為和過程、精神和意境這三者是較為普遍的文化表達方式和應用形式。④通過對文化元素的審思與對載體的選擇,將相關文化創意明確且細膩地呈現給受眾,從而滿足受眾精神層面的需求,方能實現符號象征性的消費。
2.2.4 設計功能探討
若文創產品設計僅局限于文化的表象和形式,便無法將文化內涵與物理功能進行很好地融合,故而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需從素材與產品之間的形式對應、意義聯系出發,同時應力爭適應受眾的感質需求與情感體驗。⑤文創產品設計除了要注重外觀設計外,更要注重功能設計,其中包括基本功能、故事功能、體驗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傳播功能等。⑥
2.2.5 市場反饋研究
市場反饋數據是檢驗文創產品設計優劣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具體的數據,項目式教學團隊可以從素材資源、創意構思、設計形式等方面對文創產品設計進行優化改良。同時市場反饋數據可作為生動的教學材料,引導學生在設計中更加注重考慮用戶的情感體驗、使用體驗等。
3 項目式教學視角下的博物館與高校合作互利
3.1 助力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
3.1.1 充實研發團隊
當前大多數博物館因缺乏充足的運營經費,無法設立館屬文創產品設計團隊,故合理而積極地規劃相關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創產品設計研發中來就顯得尤為重要。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可將高校設計專業師生這一優質的設計研發力量引入博物館。基于項目式教學的課程成果,可以為博物館儲備大量的文創設計備選方案,為其文創產品的推陳出新提供一定的緩沖空間。
3.1.2 深化文化內涵
產品外包、設計周期過短、設計人員缺乏文博知識等具體原因,導致部分博物館文創產品文化內涵不足。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的理論教學部分包含文史知識講授、館藏文物釋讀、博物館學普及等前期教學板塊,為學生鋪墊了充分的文博類理論知識,助力學生在設計中將相關產品與歷史文化進行有機結合,進而打造出富有文化內涵的普知型文創產品。
3.1.3 豐富設計創意
設計研發力量薄弱、文博理論知識缺乏都會嚴重制約設計創意的產生。高校設計專業師生作為持續接觸社會新興變化的特定人群,能夠迅速把握當下的設計潮流動向,更好地對文物資源進行衍生拓展與轉化研究。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的實施,能夠為博物館設計一系列文創產品,從而補充完善其文創產品體系,并為其后續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創意靈感與來源。
3.1.4 減少產品同質
針對受眾需求的文創產品市場調研,是改善文創產品同質化的重要舉措之一。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項目式教學模擬實際設計工作流程,重視前期市場調研,以采訪參觀者與發放調查問卷為主要調研手段。項目式教學的前期調研、數據分析等實踐環節,可以協助相關博物館重新審視文創設計方向,同時明確本館的文創產品定位,逐漸形成特色鮮明、富有競爭力的文創產品體系。
3.1.5 密切本館關聯
高校設計專業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具體博物館進行相關構思與創意,發掘博物館自身的特點、提取地域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項目式教學產出的文創設計產品勢必能夠凸顯合作博物館的自身特點,有利于博物館文化創意品牌的形成與建設。
3.2 學研協同育人模式
高校與博物館合作,發展學(高校)研(博物館)延伸互助,進行學研協同育人,可以實現高校教學育人與博物館文創設計的雙贏。⑦
3.2.1 獲取優質設計素材
文創產品的設計素材是設計工作的基礎與內核。一方面,博物館的文獻、圖像等資料均為文創產品設計的優質素材,并且此類一手資料也保證了文化創意的學術準確性,遠勝于當下雜亂失實的網絡二手資料。另一方面,優質的設計素材對于提高學生設計品位和開拓學生的設計視野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3.2.2 提升設計實踐能力
學生參與具體設計項目的每一個工作環節,熟悉并了解整套項目設計的完整流程,進而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訓練創造性思維,將常規課堂教學所接受的設計理論知識與實際項目的設計實踐操作融會貫通。博物館研究人員在重要環節的評價與反饋,則可以輔助學生對設計作品進行改良與反思。
3.2.3 提高文化理論素養
博物館豐富的文化資源對提高設計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積極作用,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邀請博物館研究人員,針對既定的設計項目開設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專題講座,將文博理論指導融入項目式教學,助力學生更深入地以文創設計產品詮釋相關文化。
3.2.4 增強就業適應能力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項目式教學,將遵循實際設計項目的運行模式,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文創產業發展現狀的了解與把握。同時,項目式教學也可營造設計項目的仿真工作環境,為學生提前積累承接實際設計項目的工作經驗,從而增強學生日后的就業適應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4 結語
博物館文創設計項目式教學聯合博物館文化資源與高校人力資源,不僅能夠切實改善目前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還能夠促進博物館文創設計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與持續發展。
注釋
①陳凌云.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1.
②吳丹.項目化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評論,2011(3):74-76.
③周美玉,孫昕.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20):1-7.
④張穎娉.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及案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102.
⑤張硯雪,王瑋,王喆.博物館文創商品開發設計框架與方法實踐探索[J].包裝工程,2020,41(2):324-330.
⑥王娟,張儒麟.“互聯網+”背景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2):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