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43.7%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興起,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產業正在成為實現創新驅動和財富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實現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變革力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數字產業不斷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同時,伴隨著量子技術、下一代通信等數字技術的持續深入發展,若干領域將實現重大突破,推動社會生產力發生新的質的飛躍,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提升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向更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興起在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推動了數字產業的持續擴張。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加速迭代,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0%,占全球GDP的43.7%。其中,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4.4%,數字產業化占比15.6%。同時,伴隨著量子技術、下一代通信等數字技術的持續深入發展,若干領域將實現重大突破,推動社會生產力發生新的質的飛躍,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提升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等,以國家戰略性需求為導向,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進一步推進實施。
數字技術的交叉融合為數字產業實現迭代創新和應用。數字產業本身具有科技和產業雙重屬性,通過交叉重組融合和不斷延伸,從集成電路、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5G等,再到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集成電路(半導體)等前沿關鍵數字技術與生命科學、材料等基礎學科的交叉創新,形成了龐大且交叉組合的技術簇群,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數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先行投資奠定了數字產業發展的核心地位。《2021年歐盟產業研發投入記分牌》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TOP2500家企業研發投入規模達到9089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6%。其中,ICT領域研發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達到41.5%,較2019年增加1.5個百分點,是增長最快且投入規模占比最大的產業領域。可見,各國對數字產業的研發投入呈不斷上漲趨勢。高素質創新人才基座賦能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高端人才是實現科技創新最活躍、最先進的生產力要素,是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在數字經濟范式下,數字技術與傳統一二三產業的創新融合為數字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數據顯示,2020年,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8.0%、24.1%和43.9%。
跨界融合創新是數字產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典型特征,如通過融合創新涌現出的共享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都是融合創新的成果。同時,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過程也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基于數字技術的制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各方面,實現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應用創新等,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推動生產、消費、制度模式的變革。數字產業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新型生產要素。重構生產端,推動社會再生產轉型升級。通過高級化生產要素,革新生產模式,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催生新產品和服務;改進消費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數字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將提高收入分配效率,進一步創新技術和融合智能應用,改進消費觀;推動制度創新,提高管理運行效率和實現市場經濟良性循環。
在此背景下,為推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及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全球各國紛紛加快了對數字產業的戰略布局。如美國加大AI、量子、半導體等部署力度,確保全球領導地位和技術領先;歐盟發布《2030數字羅盤》等系列戰略文件,堅定實現“數字主權”及監管創新;德國推動高科技戰略,強化突破性創新和核心工業競爭力;日本聚焦“社會5.0”推進科技創新等。
智能、綠色和可持續是未來戰略部署重要導向。智能主要體現在各國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層面的優先基礎布局,各國優先將AI、量子技術、半導體、下一代通信、先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超智能社會、傳感器、機器人、腦神經信息、人機交互、網絡安全、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智慧城市等納入未來數字產業戰略部署范疇。伴隨著數字技術與一二三產業的不斷深入融合,及全球經濟社會逐步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智能將成為未來數字產業戰略部署的關鍵。
綠色主要體現在全球氣候治理和“雙碳”減排目標下推動綠色技術應用創新的必然布局中。《巴黎協定》釋放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積極信號,依靠技術創新與合作應用氣候變化及綠色科技治理等成為國際共識和主要行動。如中國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出“全面綠色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推動綠色新興產業和綠色科技創新作為國內大循環關鍵。實現綠色技術應用創新和綠色化轉型將成為未來各國數字產業戰略部署中的重要因素。
可持續是暢通未來數字產業戰略布局的重要趨勢。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到全球各國戰略部署中,實現緊密融合,是未來各國前沿數字產業戰略布局的一大趨勢。如歐盟堅持推進《2030數字羅盤》計劃,構筑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繁榮的數字未來。日本明確將“確保國民安全與安心的可持續發展的強韌社會”和“實現人人多元幸福的社會”作為“社會5.0”的具體圖景和未來社會發展的新愿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全球共同發展和增進人類福祉。
各國研發投入將在基礎和應用領域尋求平衡。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在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總額和基礎研發投入的同時,也相對注重在基礎、應用、試驗等領域的研發資金配比。全球主要國家應用領域研發投入占比不斷增加。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8年,法國、德國、美國、英國、韓國等在應用領域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增加13%、7%、4%、4%和3.5%。全球各國不僅重視基礎研發,近年來對針對性應用研究的重視力度也不斷增加。
各國各類研發活動的投入與全球整體數字產業戰略態勢相互調整,尋求獲得最大競爭優勢和發展平衡。如中國擁有全球相對豐富的商業化應用場景,并在AI、自動駕駛等應用領域實現更多突破。未來,中國在保證本國應用領域競爭優勢的同時,也會更注重對基礎研發及理論的創新。未來全球主要國家將會充分結合他國戰略態勢,在穩定本國科技研發和創新基礎上,實現研發內部的及時動態調整,進一步尋求最大競爭優勢平衡。
數字產業的競爭格局可能拉大“數字鴻溝”。全球數字產業發展呈現出以歐美發達國家聯合為主、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依舊追趕的總態勢。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雖然在AI、下一代通信等數字產業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但與發達國家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伴隨著各歐美發達國家合作態勢強化、數字主權意識增強、對外技術依賴降低等格局的日益穩定化,國家間的數字技術鴻溝可能不斷拉大。
歐美發達國家的“技術聯盟”進一步強化未來數字產業全球領導地位。如美國NextG聯盟、“跨大西洋智能聯盟”、量子技術聯盟及半導體聯盟等,都致力于推動以價值觀為基礎的發達國家間的數字技術合作。一是對外形成技術壁壘和發展屏障。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聯盟合作實現數據共享、技術可互操作等目標,進一步擴大合作空間和增強技術能力。二是通過統一標準強化國際合作。如美歐通過聯合推動美-歐技術與貿易理事會(TTC)強化標準設計合作等。發達國家在強化數字主權意識和降低對外技術依賴的同時也改變了國家間的競爭模式。數字主權將成為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后的又一個大國博弈領域。對國家戰略而言,充分掌握數據和技術主導權,也將意味著搶占了未來數字技術制高點。
編輯:張程? 35676727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