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在線訴訟”正在高速發展 (圖/視覺中國)
嚴嫣
上海律協對外宣傳與聯絡委員會委員、婚姻家事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嚴嫣律師事務所主任
田原
上海律協理事,律師執業考核委員會、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實習管理考核委員會副主任,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譽嘉律師事務所主任
劉炯
上海律協仲裁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王喆
上海律協民事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歐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依法治國方針的推進,智能法院的建設也在逐步完善,其核心是在線辦理案件平臺的建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在線訴訟既符合加強疫情防控的要求,也符合關于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要求。
嚴嫣:請問三位律師,你們在執業過程中是否參加過在線訴訟?在各位眼中,在線訴訟是怎樣的?在你們的心目中,它有哪些特點或短板?
劉炯:2020年,我參加過不少在線的司法活動,包括訴訟和仲裁??傮w來說,又愛又恨,但是愛的成分更多一點。我覺得在線訴訟是一件好事情,極大地便利了雙方當事人,便利了法院,推動了案件的進展,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問題在于它的設備有時候不太好,聲音、圖像包括文字記錄等都有可能出現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今后可以改善一下,向國際仲裁機構學習,他們的系統比較完善。
王喆:在線訴訟,我經歷過較多環節,包括:起訴、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詢問、聽證、審判、宣判、執行等。我個人感覺,線上訴訟在有些環節是便捷的,比如立案環節。上海律師如果去北京東城區法院立案,可能需要知道東城區法院分南院和北院,而且東城區特別大,南院與北院之間相差好幾公里,一旦耽擱就是半天。如果使用線上程序就很方便,簡潔明了,只要在互聯網上把幾個案卷分門別類地遞交,然后根據線上反饋補足內容。從實體審理環節來說,優劣互見。之前在庭審筆錄的修改過程中,有些律師可能會強烈要求修改,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簡稱最高人民法院)要求,為確保庭審筆錄的簡潔與完整性,法官原則上傾向于不修改。在這一點上,在線訴訟對于法官落實這一要求就非常有利,因為代理人只能在庭審筆錄上簽字,沒有調整的余地,可以確保庭審筆錄非常干凈。所以我個人認為線上處理的便捷性,體現在各個環節的程度是不同的,在程序上大多是進步的,在實體審理過程中則有又愛又恨的成分。
田原:剛才兩位律師說的這些情況,我個人的感受也是這樣,還有就是庭審的公平性問題。比如我是一個沒有任何線上訴訟經驗的“老律師”,第一次在線上進行訴訟,對方律師有線上訴訟經驗,對節奏的把控以及對各個證據意見表達的充分性都會有不同。這不是律師不盡責或者律師自己訴訟業務能力不足導致的,而是很多線上應用技巧限制了庭審代理能力的正常發揮。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感覺每個省的法院線上訴訟系統和技術條件都不一樣,要保證什么樣的傳輸效率,那些標準是技術人員寫的,但是在在線訴訟過程中使用系統的主導人是法官,法官只掌握自己的庭審節奏。對于當事人、律師關于線上訴訟方式到底能夠理解多少?法官沒有辦法判斷,法官也沒有相關技術知識和能力去幫助爭議雙方和代理律師解決系統應用障礙,最終導致當事人和律師能夠將就盡量將就,實在將就不了,要么放棄爭取,要么法院中止庭審。如果這個案子當事人沒有請律師,是他自己參與,庭審效果肯定更差。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庭審各方當事人最終陳述的意見是充分的,而且是真實反映他們的意志,這是我認為需要不斷通過完善技術和明晰線上訴訟規則去解決的問題。我們有很多的操作指引和操作方法,從我的角度來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當事人能夠在鏡頭前真實且完整地表達自己,還有就是庭審記錄真實性和如實反映庭審的問題。
嚴嫣:在這里我想問一個問題,分別請三位律師選擇:假設在沒有疫情的前提下,法院讓你在在線訴訟或線下訴訟中選擇,請問各位會如何選擇?
王喆: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絕對的選擇,可能還是一個相對性的選擇。作為一個代理律師,有沒有這一本證據在手,有沒有翻閱的過程,這些常年的職業習慣其實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如果缺失了這些,我暫時會覺得有些不方便。如果真的是證據量很大的在線訴訟,質證環節實際應該充滿交鋒性。但現實中,在線訴訟在確保公平性的同時會弱化這個環節。所以我個人作為代理人并不傾向于在復雜的高強度案件中使用在線訴訟,因為它會使你疏漏這個環節,很可能你所需要表達的一些觀點,沒有辦法在在線訴訟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記憶效果,也就沒有辦法凸顯其重要性。
劉炯:就理論而言,一個是對著屏幕,通過屏幕與其他人交流;另一個是在房間里與其他人交流,二者之間沒有本質區別。從效率上來說,在線訴訟的效率會有很大提高,所以我傾向于選在線訴訟。只不過對于執業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律師而言,習慣了線下訴訟,他們擅于在這種氛圍中捕捉法官的微表情、書記員的反應。遇到復雜的案件或有難度的案件或對我有利的案件,我可能會選線下訴訟。一些簡單的案件我會選在線訴訟。
田原:在線訴訟其實只是一個技術手段,它的核心就是高效和便捷。我贊同王律師的意見,還是要看案件。比較簡單的案件,一些程序性確認的庭前準備工作盡量用線上的,對各方都非常簡便高效。但是在庭審這件事情上,我認為線下訴訟會更有作用。在辯論環節怎么通過你的言辭,讓法官抓住你的重點,接受你的觀點,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為什么我要選擇線下訴訟?重要案件尤其是爭議大的,或者對當事人自身利益非常重大的案件,還是要選擇線下訴訟,尤其是當事人要求出庭的案件。如果律師說“雖然這個技術我也不認可,但是我認為這次庭審的內容不太重要,線上我能夠控制得住、問題不大”,這也意味著你在替當事人做這個決定。最后如果庭審效果不好,而且完全有可能是因線上技術或傳輸的問題導致庭審失去流暢性,那么對他的當事人來說,至少是這個律師對庭審手段公平性、風險性考慮不周。接下來委托人對這個律師的專業性會產生很大的質疑,對律師履職盡責方面也會有質疑,不信任和爭議的芥蒂就此種下。
嚴嫣:不同案件復雜程度、難易程度是不同的,以及這個案件對于我們需要在現場拿捏和把握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可能關系到我們對在線訴訟和線下訴訟選擇的喜好問題。作為律師,我也有這樣的切身感受:線上訴訟的參與感、對法庭的節奏把控度,其實是不足的。但我聽說有些破產案件的法官喜歡選擇線上訴訟,是這樣嗎?
王喆:我們在上海、北京、山西都召開過破產案件的債權人會議,因為每一個債權人會議都是一屋子人,有時等人全部入座需要數個小時,能準時開庭就不容易了。庭審開始后就按照債權類別編號,大家都傾向于先去找最大的債權人,揣測重要債權人的意見,然后去注意他對每個選項的表態是怎樣的。這樣往往會造成聚集效應,甚至參與者都不坐在原來的座位,法官很難控場。而線上訴訟對法官來說簡單很多,每個人都對著屏幕,所有人都是靜音狀態,他想讓誰發言,點開那個人的發言就可以了。發言控制在一分鐘,投票控制在一分鐘,一分鐘內做完決定,然后馬上統計比例,結果就出來了,連從觀察到判斷,再去跟人溝通的余地都沒有。對于法官來說,這是一個程序上的極大便捷。
嚴嫣:國外的一些在線訴訟,他們的技術層面以及規則層面相對完備。我想請教一下田律師,在線訴訟技術從開發到普及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還有一些問題沒有突破?在技術和規則層面是否還有一段路要走?
田原:目前國內的互聯網應用技術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我們在硬件方面,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規則層面還運用得不夠完善和成熟,這里有技術層面的規則。民事訴訟沒有特殊情況應當公開庭審。旁聽人員怎么判斷?怎么處理?線上旁聽人員未來會不會又突然成為證人?身份怎么認定?我們當時還說到一個問題,技術人員在哪里?他從哪個信號源接入?
我之前一直跟我的同事探討一個問題,我說,在線訴訟這件事情會不會存在一個域外法權的問題。我在上海法院開庭,當事人在其他國家,這樣的庭審有沒有效力?按照中國法律是有效的;但按照某些國家的法律,可能就是無效的,這是一個很嚴肅的法律問題。
技術上也有問題。信號接入的時候,信號源在哪里?然后一串協議過來,我們看到的人其實都是視頻,但事實上在法院系統中這些信號的后臺有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包里面必然會有地址信息,必然會有信號源和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東西在數據包里面,將來怎么展示?現在是不是完全把它打包保存下來?哈希指紋也好、區塊鏈存證也好,都只解決了存儲防篡改的問題,但如何真實還原?還原到什么程度?目前無人知曉。未來如果對方突然掉線或對方對線上異常現象有爭議,能不能打開數據包去檢索出來?我們在線下訴訟是沒有這種感受和問題的。從技術層面,我認為目前的技術只是達到在線訴訟最基本的要求。
劉炯:我覺得不同的案件類型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面對的當事人和法官不一樣。國際仲裁更多的是商事案件,商業主體之間,是沒有個人的,所以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他們不會擔心個人身份認證問題,因為雙方都有代理律師。
在技術上也不會擔心被偷拍,比如在網速等細致的方面會有嚴格的要求,確保網絡安全。如果要提建議,比如可以安裝兩個攝像頭,或者雙方各派一個人去對方那里,互相監督。很多時候我們會用到第三方的速錄員,庭審的速錄員是單獨請的,單獨付費。開庭系統也是單獨付費的另外一個系統,他的服務就是把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如果有錯可以馬上指出來,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包括中文、英文,你的所有證據都可以打在屏幕上,當然你也可以手頭翻閱。
王喆:剛才劉律師提到的速錄員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目前的在線訴訟系統是法院主管,據我所知沒有很多地方委托第三方去做這個事情。在目前階段我的想法就是要更多地去忍耐,因為我們遇到過一些問題。
比如法院告訴我們,今天開庭需要三個小時,就登記三個小時,但有的時候拖庭了,時間不夠了。如果發生了超時的情況,在線筆錄就簽不了,你只能看不能簽。但是按照規定,你必須要把筆錄簽完才算庭審結束,所以你只能再去法院簽字,這個是沒有辦法協調的,因為制度上的規定就是必須簽完,不簽完不算結束,這就是技術上的障礙。其他包括反復登錄的問題,法官要跟另外一方談一些事情,系統上現在沒辦法把你屏蔽,只能請你先下線,等談完了再打電話叫你上線,這就比較復雜。所以在發展過程中的協調,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線訴訟已經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我們只能關注、適應、參與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人民法院在線辦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律師行業接下來應該組織一些行業內部的培訓活動,就在線訴訟、全階段參與案件等進行技術上的學習。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