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的現狀與課題

2022-04-05 00:56:04姜寶有
東疆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多元化

[摘要] 自1940年代中期至今的70余年間,在中國的朝鮮(韓國)語教育經歷了初創、停滯、恢復、上升和興盛五個發展階段,其發展動因包括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經濟文化交流、高校體制改革、人才庫完善等多個方面。發展階段的由淺入深直接反映為專業地理分布的由窄變寬,以及本碩博培養層次的逐步健全。為突破朝鮮(韓國)語教育的發展瓶頸,我國今后的發展方向應確定為區域化和特色化,但尚需解決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研成果前瞻性和課程思政建設等諸多課題。

[關鍵詞] 中國外語教育;朝鮮(韓國)語教育;多元化;特色化

[中圖分類號] H2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007(2022)01-088-06

[收稿日期] 2021-07-09

[作者簡介] 姜寶有,朝鮮族,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朝鮮語語法研究和朝鮮(韓國)語教育。(上海 200433)

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可分為五個發展階段,由初創到興盛并非偶然,其背后有著深刻的理據和動因。中國朝鮮語專業建設的成就體現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橫向上,朝鮮語專業的地理分布由北及南,日漸廣闊;縱向上,朝鮮語專業的培養層次由本及博,日益健全。

(一)朝鮮(韓國)語教育的發展階段

中國高校的朝鮮(韓國)語教育已有77年歷史,具體可分為五個發展階段。[1](1)

第一階段自194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這是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初創期。

這一時期設立朝鮮語專業的高校有北京大學(1949年)、對外經貿大學(1952年)和解放軍外國語學院(1956年)。1949年,北京大學設立朝鮮語專業,其前身是南京的國立東方語言專科學校。國立東方語言專科學校成立于1942年,于1945年在重慶、1946年在南京開設朝鮮語講座,這是我國朝鮮(韓國)語教育的起步。1952年,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以對朝經貿交易為目的設立了朝鮮語專業。1950年代,朝鮮半島局勢進入白熱化。考慮到前線對朝鮮語人才的需求,中國人民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于1956年開設了朝鮮語專業。1949年,作為民族性大學的延邊大學成立,當時開設的朝鮮語文專業僅面向朝鮮族母語者,并未設立作為外語的朝鮮語專業。但當時的“北大班”承擔了外語教學的功能,這是延邊大學受北京大學委托,于1951年始每年一期代為培養北京大學朝鮮語專業的學生。1951年至1957年,北京大學派遣88名學生在延邊大學“北大班”進修。

第二階段自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末,這是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停滯期。

一方面,高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在“文革”期間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隨著中朝兩國關系降至冰點,北京大學和洛陽外國語學院也曾一度停招朝鮮語專業學生。隨后,中朝兩國關系破冰,延邊大學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于1972年增設了朝鮮語專業。但是由于人才培養已經供大于求,這兩所高校的朝鮮語專業于20世紀70年代末便已取消或暫停招生。當時與朝鮮的交流主要在政治、外交方面而不是經濟方面,所以對精通朝鮮語的人才并沒有很大的需求量。

第三階段自1970年代末至1992年中韓建交之前,這是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從停滯狀態擺脫出來回歸正常的恢復期。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和高考的恢復,教育環境恢復正常。以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為契機,民眾逐漸掀起了學習朝鮮(韓國)語的熱潮。社會上的朝鮮(韓國)語培訓班越來越多,與大學相比,民間對朝鮮(韓國)語學習的熱情更為高漲。

第四階段自1992年中韓建交至2000年,這是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的上升期。

中韓建交更加激發了民眾學習朝鮮(韓國)語的熱情,朝鮮(韓國)語教育展現出了積極向上的態勢。開設朝鮮語(韓國語)專業的高校由建交前的5所增至2000年的33所,實現了質的飛躍。

如果以長江為中心將教學區域劃分為江北和江南,那么可以發現,以北京為中心的江北區域較早地開設了朝鮮語專業,然而以上海為中心的江南區域則在1992年中韓建交之后才開始陸續增設。江南比江北推遲了近半個世紀才設立朝鮮(韓國)語專業。

第五階段自2000年至今,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迎來了興盛期。

在這二十年間,朝鮮(韓國)語教育隨著中韓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擴大、發展和深化,實現了數量上的急劇增長。截止到2020年,我國國內高校朝鮮語專業的數量包括本科和專科在內總共達到了280多個。在不同語種的外語類專業中,朝鮮語專業的招生數量進入第4或第5位。但供大于求的供求失衡問題隨之顯露,與一味增加招生數量相比,培養質量的監管更應該引起重視。

(二)朝鮮(韓國)語教育加速發展的動因

進入新千年,中國高校的朝鮮語專業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是由于具備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環境和條件。

第一,中國和韓國的經濟交流在兩國建交的推動下得以恢復并發展。韓國企業入駐中國市場,創造了一定的就業機會,以就業為目的的朝鮮(韓國)語學習者隨之增多。

第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韓文化交流得以恢復并發展。韓國文化(“韓流”)興起,韓國電視劇、韓國流行音樂等漸受追捧,以了解韓國文化為目的的朝鮮(韓國)語學習者激增。

第三,朝鮮(韓國)語的國際地位逐漸提高。朝鮮(韓國)語目前已躋身大國語言之列,居世界第13位,其使用者數量約7720余萬,人員構成包括韓國、朝鮮和朝鮮半島之外的朝鮮民族。

第四,朝鮮(韓國)語高級人才庫逐漸發展壯大。延邊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早在1980年代末便開始培養朝鮮語言文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健全的學科培養體系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朝鮮語高級人才。進入2000年代,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洛陽外國語大學等高校也開始培養作為外語的朝鮮語言文學專業博士。與此同時,從韓國學成歸來的海歸博士也逐漸增多。

第五,進入2000年代,體制改革推動全國高校大力推行學院制。當時許多高校所面臨的困難是新增外語語種的師資力量配備問題,即,面對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和德語專業之外的新增語種,如何滿足專業教師隊伍所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幸運的是,朝鮮(韓國)語高級人才庫的充盈解決了上述問題。事實證明,增設朝鮮語專業比增設其他少數語種更加快速且優質,而外語人才庫中朝鮮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的充盈功不可沒。

(三)朝鮮語專業的分布

開設朝鮮語專業的高校從1950年代的3所增加到了90年代中期的20余所。隨后,僅在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間,增設朝鮮語專業的公立大學就達到了70余所。目前,包括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和專科院校在內,全國共有280余所院校開設了朝鮮語專業。

中國的朝鮮(韓國)語教育可分為面向母語的朝鮮(韓國)語教育和面向外語的朝鮮(韓國)語教育。此外,國內朝鮮語專業的內涵具有一定的異質性,雖然統稱為“朝鮮語專業”,但并非全部都教授朝鮮語言文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只是單純地進行外語技能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延邊大學的朝鮮語學科是中國目前唯一的朝鮮-韓國語言文學國家級重點學科。該學科在縱向上培養層次健全,涵蓋了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各個階段;在橫向上布局完整,除教學機構外還包括朝鮮語研究所、朝鮮文學研究所、國家語言信息化基地、國家雙語人才教育基地等研究部門。

除延邊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之外,所有高校的朝鮮語專業都可視為面向外語教育的朝鮮(韓國)語教學。朝鮮語除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貴州省和福建省之外,中國其他省份和地區均分布有朝鮮語專業。從地域來看,朝鮮語專業集中分布于東北地區、山東地區以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臨海區域。

(四)朝鮮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擁有朝鮮語言文學方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共有13所,設立博士后流動站的高校共有6所。擁有朝鮮語言文學方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有32所,開設翻譯碩士(MTI)的高校有25所。如下表所示:

中國的外語教育已步入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和“新文科背景”給外語教育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為了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融互通,教育部著意培養非通用語種人才,從而極大促進了高校非通用語種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與中國建交的所有國家的官方語言均被納入外語教育的藍圖,其中也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40種官方語言。北京外國語大學較早地實現了建設目標,其教授語種囊括了所有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

教育部面向非通用語種建立健全“通用語種+非通用語種”的人才培養機制,制定了多語種、復合型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方針。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非通用語種的人才培養目標將會更加具體化。非通用語復合型人才應滿足四個方面需求,即,國家需求、智庫需求、企業的海外戰略需求、媒體需求。[2](15)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朝多元化和區域化方向發展,特別需要以下類型的非通用語人才:其一,精通對象國語言文化,熟練掌握英語、德語或法語等通用語的語言文學研究型人才;其二,國際關系、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方面的國家戰略研究人才;其三,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應用型人才。

因此,傳統的“非通用語+通用語”雙語教育應向多元化的多語種外語教育逐漸過渡。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所急需的人才不是單一語種復合型人才,也不是“專業+外語”復合型人才,而是“多語種+”型專門人才。[3]

“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框定外語教育的外延,而新文科背景則能明示外語教育的內涵。“新文科”基于現有傳統文科的基礎進行學科中各專業課程重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達到知識擴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人才培養定位超越了“多語種+”型的專門人才培養模式,轉而注重“國別區域+”和綜合能力兼備的人才培養模式。[4]

我們在經歷由“一帶一路”倡議和新文科背景所帶來的外語教育環境變化的同時,也經歷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外語教育理念的變化。由于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新時代教育理念的觀照下科學設計朝鮮(韓國)語教育,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如果說外語教育的環境變化使朝鮮(韓國)語教育向多元化和特色化方向發展的話,那么外語教育的理念變化則促進了朝鮮(韓國)語教學方法的更新。在當代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人工智能+教育”作為嶄新的教學理念日益受到重視,這預示著教育應向更加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方向轉變和發展。

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影響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使人們對教與學產生了新的理解,這將給外語教學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應該努力直面這種教育大變革的挑戰,同時探索朝鮮(韓國)語教學的新范式。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和新文科背景為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目標指明了方向,但與之配套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師資隊伍建設等具體舉措尚待深入探討。目前非通用語種的所有專業都在摸索自身的發展方向及其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新時代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建設途徑可以有多重選擇,但應充分考慮高校定位和區域特色,即,中國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和區域特色化。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和區域特色化最終將實現為差別性教育和針對性教育。[5](77~79)

(一)朝鮮(韓國)語教育人才培養的多元化

朝鮮語專業的培養目標隨高校性質呈現出差異。一般來說,綜合性大學偏好培養研究型人才,師范大學和外國語大學偏好培養應用型人才;但綜合上述幾種培養目標的復合型人才也逐漸受到重視,三年制專科則始終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雖然不同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但具體到人才培養方案,其課程設置卻是大同小異,很難體現自身的特色。在課程設置上,不同高校僅僅是語言、文學、經貿、歷史、文化、韓中翻譯等普適課程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而已。此外,不同高校師資隊伍的專業方向呈現出不同的偏好。

為達成“一帶一路”倡議和新文科背景所要求的朝鮮(韓國)語高級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必須改變當下以溝通交流為中心的朝鮮(韓國)語教育范式,將其細分為朝鮮(韓國)語言學方向、朝鮮(韓國)文學方向、朝中翻譯方向、中韓國際關系方向,在三到四年級從事專業方向的學習。這種專業方向的細化操作所需求的知識積累難以在本科階段完成,所以應構建“本碩連讀、碩博連讀、直博生”等不同的人才培養渠道。

(二)朝鮮(韓國)語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化

開設了朝鮮語專業的高校在其地域分布上較為廣闊,區域特色較為明顯。中國朝鮮語專業的分布區域包括東北地區、京津地區、山東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華中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其中,山東、東北和長江三角洲等區域在地理位置上與朝鮮半島鄰近,朝鮮語專業尤其多。

西北、西南、華中、珠江三角洲等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地區的朝鮮(韓國)語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已頗具規模,其影響力日益加強。這些區域有望成為實現朝鮮(韓國)語教育特色化的典型區域。這些區域的朝鮮(韓國)語教育享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優惠,同時也獲得了較為充分的經費支持,區域內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可成為朝鮮語專業發展的堅強后盾。例如,西北地區的西安外國語大學在其朝鮮語專業中可教授中亞諸語作為第三外國語;又如,西南地區的西南民族大學和廣西師范大學,在其朝鮮語專業中可教授東南亞諸語作為第三外國語。

在新時代外語教育的新環境下,朝鮮(韓國)語教育應朝著多元化和特色化方向發展。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實現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朝鮮(韓國)語教育的特色化則要落實到具體的課程體系設置上。

新時代外語教育環境意在培養不同領域的外語類專門人才,兼具外語技能和對象國國情知識的外語類專門人才由此成為外語教育的目標。為了達成培養目標,朝鮮語專業應指向多語種、復合型和高素質的多元化人才類型。今后有以下課題尚待解決。

(一)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課程改革

為了實現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應促成跨學科、跨專業的合作,同時專業建設的路徑和舉措要符合新時代外語環境的變化。此外,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應根據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作出修訂。截至目前,朝鮮語言文學類課程是課程設置的主體部分,今后需提高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所占比重。

轉變所授知識的類型,把面向單一學科的課程設置更新為融合多種學科的跨學科式課程設置。換言之,應把自足的封閉式課程體系更新為開放的融合式課程體系,即[2+X]培養方案。[6]作為面向多語種、復合型和高素質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過程改革方案,[2+X]培養方案值得嘗試。

就復旦大學的[2+X]培養方案而言,課程設置總學分為151分,其中通識教育課程為44學分,專業培養課程為73學分,多元發展課程為34學分。學生在取得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培養課程的學分后,可在多元發展課程的34學分中根據自身意愿選擇其他專業的20個學分。與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配套的畢業證上會注明[專業+X(其他專業)],從而凸顯多語種、復合型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

隨著教學方式向多媒體和互聯網的轉變,教師的作用逐漸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抱著教學相長的心態,隨時向學生提供網絡上新的學習內容,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方法、學習目的和特殊經歷等,及時把握學生的性格變化,以便進行個性化和特色化的針對性教學。

這樣一來,社會對教師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師應針對大數據的大容量(Volume)、高速度(Velocity)、多樣性(Variety)和高附加值(Value)等四大特性,培養并訓練自己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從而能夠利用大數據開發學習資料。

學習活動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自己來制定學習清單,自己來決定學習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授課方式更為靈活,由傳統的線下授課轉變為線上授課。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授課方式勢必要轉變為線下、線上混合式。但無論學習環境如何變化,師生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不應完全廢止。

(三)教學研究方法力求多樣,保持先進

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對教學一線來說,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策略相關研究比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研究更加重要。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研究選擇教學項目,關注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策略研究側重于差別化教學研究,關注相同教學內容的不同習得效果。比起研究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研究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學生的問題設計等課堂教學環節的配置問題。

若已采用多種研究方法仍無法找到解決方案,則應果斷引入新的研究視角和框架,使之接受教學實踐的檢驗。[7](44~45)比如,我們可以在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下采用客觀性和主觀性以及主觀化理論來解釋格助詞“?/?”和補助詞“?/?”的區別以及連接語尾“-??”和“-??”的區別。格助詞有標記和無標記(省略)的區別,可以在配價理論框架下得到解決。語誤檢測和分析可以在中介語理論和二語習得理論框架下得到幫助。面向漢語母語者的朝鮮語發音教學、詞匯教學或語法教學可在與漢語的比較或對比中進行,因此對比語言學或語言類型學可為之服務。課堂教學方案的相關研究可采取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框架。朝鮮(韓國)語教學雖說以結構主義為基礎,但適當結合生成語法、認知語法和功能語法可提升教學方案的效果。

(四)朝鮮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

目前的外語類課程思政主要關注英語專業,但如前所述,經過70余年的發展,朝鮮語專業無論是招生規模還是地理分布,均已成為除英語外、不亞于其他通用語種(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德語、日語)的“大規模”少數語種。因此,面向全國各地280余所高校的朝鮮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不容忽視。

朝鮮(韓國)語課程思政雖然遵循外語類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但在具體操作上有著不同于英語的自身特點。以《朝鮮語語法課程》為例,它在課程性質上兼具技能類課程和知識類課程兩種屬性,如何“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思政映射點,是一個要持續摸索的課題。挖掘朝鮮(韓國)語語法系統中的中國元素,以及在朝漢比較中凸顯母語教育和家國情懷等都是值得嘗試的視角。

(五)專業建設改革和瓶頸突破

高校以畢業生就業率和新生志愿率來衡量專業的受歡迎程度,學校每年都要進行這方面的評價。根據新生第一志愿的比例區分出一類熱門專業、二類一般專業和三類保留專業等,第一志愿比例偏低的專業則會處于或存或廢的分岔路口。我國部分高校的朝鮮語專業已從幾年前的熱門專業下降為二類一般專業,甚至被調整為三類保留專業。如果被暫停招生,則朝鮮(韓國)語很有可能從專業教育降格為選修課教育。

高校實施大類招生之后,學生入學一年便可自主調整專業。其結果就是,朝鮮語專業新生在一年后調整到其他專業的轉專業現象日趨嚴重,從而直接導致招生數量日益減少。

不少高校響應新時代發展增設了跨學科專業,像外語專業這樣的傳統專業逐漸萎縮。朝鮮語專業正處于新時代改革的路口,不能不根據時代變化提出相應的對策,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來應對專業降格的危機。從自主建設的專業到融合專業中的開放性成員,為了克服專業的生存危機,朝鮮語專業需要呈現出嶄新的面目。

新生生源逐漸減少,所有高校都積極參與到了保衛生源的競爭中來。外語類專業的新生入學率除了與就業率相關之外,也會受到我國與對象國國際關系的影響。事實證明,中韓、中朝關系的政治外交正常化和經濟文化交流活性化是朝鮮語專業或為熱門專業或為三類保留專業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朝鮮(韓國)語教育擁有70余年歷史,在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在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巨變的當下,朝鮮(韓國)語教育應摸索有效方案,更加注重質的提升。

在新時代外語教育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朝鮮(韓國)語教育應朝著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發展。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實現為多元的人才培養目標,朝鮮(韓國)語教育的特色化則要落實到具體的課程體系設置上。

為了實現朝鮮(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并培養多語種、復合型和高素質的朝鮮(韓國)語人才,我們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課程,積極接受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保持教研方法的多樣性和教研成果的前瞻性,提升專業自身的瓶頸突破能力。與此同時,作為“大規模”少數語種,我們應充分重視朝鮮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

參考文獻:

[1] 中國韓國(朝鮮)語教育研究學會編:《韓國語教育研究的回顧與課題》,首爾:韓國文化社,2012年。

[2] 王一兵:《加強“非通人才”培養是一次創新與改革》,《神州學人》,2016年第1期。

[3] 樊麗萍:《“多語種+”人才培養需辟新途徑》,《文匯報》,2016年3月2日。

[4] 姜智彬:《新文科下的外語人才培養,一種戰略可不夠!》,《社會科學報》,2019年4月9日。

[5] 姜寶有:《韓國語教育的多元化與特色化——“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韓國語教育發展方向》,《韓國(朝鮮)語教育研究》(韓國),2017年第12期。

[6] 復旦大學教務處主編:《復旦大學2020本科教學培養方案》,2020年。

[7] 姜寶有:《朝鮮語/韓國語教育研究的現狀與未來》,《中國朝鮮語文》,2018年第6期。

[責任編輯 楊 億]

猜你喜歡
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節能與環保(2022年3期)2022-11-24 13:25:57
山西大同:多元化養老服務 托起幸福“夕陽紅”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5:30
數字影像藝術創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多元化——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對外并購:數量下降,結構日益多元化
中國外匯(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40
多元化多層次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中國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看国产毛片|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毛片免费试看|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午夜三级在线|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性影院|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无码AV动漫|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亚洲精|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91成人|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 日韩精品毛片|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婷婷伊人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精品99在线观看|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资源|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导航|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在线国产91|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三级a|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亚洲三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