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視域下朝鮮族村落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

2022-04-05 00:56:04全信子李玉花
東疆學刊 2022年1期

全信子 李玉花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了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借此機遇,朝鮮族鄉村通過深挖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在“留住鄉愁”的同時,亦賡續了鄉村文脈的傳承,進而探索出了一條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中心引領助力鄉村繁榮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 鄉村振興;水南村;歷史文化資源;鳳梧洞

[中圖分類號] G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007(2022)01-107-05

[收稿日期] 2020-10-13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南方明清以來漢族“移民島”的人類學調查》,項目編號:18ZDA160。

[作者簡介] 1.全信子,女,朝鮮族,延邊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跨國民族文化變異與社會發展;2.李玉花,女,延邊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跨國民族文化變異與社會發展。(延吉 133002)

在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全國人口大遷徙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鄉村振興不僅是“留住鄉愁”、留住人才的當務之急,更是深化改革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在此背景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村落歷史文化資源得到了挖掘與整理,并轉化成為鄉村振興的巨大推力和抓手。

位于東北邊疆的朝鮮族村落圖們市水南村即是詮釋這一成功振興模式的鮮活樣板。該村通過挖掘傳統村落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出民俗體驗、休閑娛樂等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多樣化需求的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產品,助推鄉村旅游,同時盤活自身優勢,發展特色餐飲、特色民宿、特色景區等鄉村旅游服務經濟。這樣的經營模式在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理念,豐富的精神財富和豐盈的經濟收入,讓廣大農民在新農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水南村的實踐證明,民族村落的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是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精神結晶和文化源泉,其經驗,對整體鄉村振興如何進一步發展與深化具有指導價值和現實意義。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位于市區北7公里處,東通琿春市,西距延吉市26公里,距高速公路路口1公里、高鐵站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水南村林地資源和水資源十分豐富。該村東、南、北三面峰巒疊嶂,郁郁蒼蒼。從圖們市水源地鳳梧洞水庫放流的河水與六大溝溪水匯合后,繞村而過,給人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美。水南村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常規旱田作物。其耕地在被國家征用之前,村落總耕地面積為266公頃,其中水田100公頃、旱田166公頃,是石峴鎮重點水稻產區。早期移居水南村的朝鮮族農民們賡續了朝鮮族重視教育的傳統,在經濟生活不富裕的情況下,仍堅持自力更生創辦民族教育,早在“文革”以前,水南村就已成為教育發達、風景優美的朝鮮族鄉村。水南村還是延邊地區聞名的反日武裝斗爭根據地,20世紀20年代,消滅侵犯東北邊疆的一百多名日本侵略者的震驚國內外的鳳梧洞戰斗,就在這里打響。優美的人居環境、充裕的耕地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水南村一度成為圖們市較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農村。

改革開改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南村傳統農業經濟受到沖擊,“三農”問題、城鄉二元結構等問題日益突出。伴隨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城市規模的擴張,水南村耕地多次被征用,失地農民日益增多。1986年8月,水南村先后在建設變電所、設立圖們市開發區的過程中,被征用大面積土地,其中包括近100公頃水田地。截至2013年,水南村總耕地面積減至154公頃,剩下的土地多是土地質量較差、產量不高的丘陵和山地。失去土地依附的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紛紛離開家鄉,選擇進城或出國打工,其中赴韓務工的比重最高。青壯勞力流失,村里只剩下年邁體弱的老年人。昔日充滿活力的村莊,因人口的大量遷出,無人管理村莊,成為了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泥草房破落的“空心村”,農村生活共同體面臨解體。

在村落存與亡的關鍵時期,村民們選舉曾出國打拼、具有國際視野、有膽略有能力的返鄉青壯年為村長,組成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新班子審視村里的狀況,結合水南村的特點,提出“有文化的村有未來”的發展思路,制定了發展鄉村經濟的策略。他們利用本村民俗文化鮮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及民俗風情,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并與鄉村振興戰略接軌,邁出了農村建設的新步伐。

水南村由于地處交通要地,是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村落。朝鮮族先民們早在清朝東北“封禁”時期就潛入這一地區,開發農業,成為開拓這一地區的主力。日本入侵之后,反日志士們利用這一地區與圖們江接近的優勢,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和反日學校,使水南村成為早期延邊反日武裝斗爭的重鎮。

(一)水南村朝鮮移民與水田的開發

中國朝鮮族是從朝鮮半島遷入到中國東北的跨境民族,圖們江地區是早期朝鮮農民選擇移民的首要地帶。19世紀中葉以后,朝鮮咸鏡北道一帶連年發生災害,民不聊生,朝鮮農民不顧封禁令,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墾荒定居。此時清朝正值沙俄侵略,東北邊疆危在旦夕,致使清朝于1885年廢除東北封禁政策,并把圖們江以北長約700里、寬40-50里的地區劃為朝鮮移民專墾區。這一舉措吸引了更多的朝鮮墾民,他們紛紛越江而來,分布區域逐漸跨越了海蘭江區域。隨著朝鮮墾民的日益增多,清朝為了安撫朝鮮墾民并發揮其戍邊和生產積極性,在延邊地區設立專管朝鮮移民的“4堡39社”,開始對朝鮮移民進行行政管理。

水南村的形成與19世紀末朝鮮農民的移民密切相關。起初,水南村和下嘎村之間長滿了茂密的蘆葦和柳樹,猶如無人之境。但隨著清朝“移民實邊”政策的實施,水南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漸漸吸引著朝鮮農民到此地開墾。當時,鳳梧洞清澈的溪水經由水南村,以溪水為界分為水南和水北,土地既肥沃又適于居住。鳳梧洞本身就是深山溝,亦稱鳳梧溝。水南村形成早期,主要是來自咸鏡北道的吉州和明川等地的朝鮮農民到此地開墾火田。之后來自咸興的金氏和姜氏共16戶,以及來自江原道的元氏帶很多家屬在此定居。隨著朝鮮移民的增多,水南村規模也逐漸增大,從鳳梧溝的入口往里走2~3公里,就形成了下村、上村、姜村、樸村等10多個村落。

早期的朝鮮墾民到此后,不僅耕種旱地,而且還克服了東北天氣寒冷、水溫偏低、無霜期短的自然環境,試種水稻,最終取得成功。1890年圖們江北岸鐘城崴子開始種植水稻。1900年龍井以東海蘭江畔的瑞甸平原和智新大教洞附近試種水稻,后來逐漸擴展到延邊各地。[1](360)早期遷入到水南村的朝鮮墾民利用鳳梧洞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開始試種水稻。此村一位元氏的朝鮮農民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試種水稻。從而改變了這里只種旱田的單一生產局面,并為豐富此地農耕文化和推動東北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水南村近代學校的建立

早期朝鮮族教育深受近代啟蒙教育運動的影響。在中國新學堂運動的影響下,朝鮮族的第一所近代私立學校“瑞甸書塾”,于1906年10月由反日志士李相卨在龍井創辦起來。從此,創辦近代學校的熱潮迅速波及到全東北的朝鮮族分布區域。通過近代民族教育對青少年灌輸反日民族思想,培養反日人才,使之成為民族啟蒙運動的先驅。1911年4月,汪清縣立嘎呀河第三簡易識字學塾(今下嘎小學)成立,教員2人,學生79人,班級3個。[2](442) 1910年代,隨著延邊地區的反日運動逐漸轉為反日武裝斗爭,尤其是1920年,延邊各反日團體的建立,更迫切地需要能擔負起反日民族獨立運動的學生,于是1920年3月在北鳳梧成立汪清縣公立第二國民學校。同年7月,南鳳梧成立汪清縣公立第三國民學校。[2](443)近代學校教育,增強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識,為今后的反日反封建斗爭培養了大批人才。

(三)反日第一槍“鳳梧洞戰斗”

中國全面抗戰始于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然而,早在1920年,延邊地區的朝鮮族反日武裝部隊就已經打響了反日第一槍“鳳梧洞戰斗”,拉開了在中華大地上反法西斯戰斗的序幕。延邊朝鮮族反日武裝團體早在1919年建立,從1920年初開始頻繁地渡過圖們江襲擊朝鮮邊境的日本警備部隊,擾亂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忐忑不安的日軍,過江追擊延邊地區的朝鮮族反日部隊,踐踏中國主權。1920年發生在水南村的“鳳梧洞戰斗”,就是日軍受到由洪范圖指揮的朝鮮族反日聯合部隊伏擊的一次有名的戰斗。這一年6月4日,延邊的朝鮮族反日武裝部隊偷襲圖們江對岸的南陽洞日本憲兵巡查小隊,日軍為了報復,派兵過江襲擊水南村。洪范圖指揮反日部隊充分利用鳳梧洞的有利地形,采取疏散群眾、堅壁清野的戰術,經過三屯子戰斗、后安山戰斗、琵琶洞戰斗等一系列戰斗,殲敵150多人,擊傷數十名,繳獲步槍60余支、機槍2挺和手槍數支,戰斗最終以日軍慘敗而告終。[3](117) 震驚國內外的“鳳梧洞戰斗”,有力地鼓舞了延邊各族人民抗日的信心,揭開了延邊地區反日武裝斗爭的序幕。

(四)襲擊水南偽稅務局事件與鳳梧洞五區區干隊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震驚中外的“9·18”事變,強占中國東北,對各族人民進行血腥的殖民統治。面對東北內憂外患的危急形勢,1931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了汪清縣第五區區委,并相繼成立基層黨支部和赤衛隊。 1931年12月,石峴赤衛隊朱明南等年富力強的7名青年響應中共汪清縣委第五區委和石峴支部奪取日偽武器的號召,組成了襲擊隊,潛入水南村襲擊偽稅務局。朱明南率先打頭陣,不幸被敵人的哨兵發現,英勇就義。目睹此景的俞世龍,不顧一切沖了上去,打死了哨兵,率領隊員們攻進兵營,打死敵人2名,俘虜5名,繳獲短槍3支、步槍2支。[4]為更好地展開反日武裝斗爭,在原赤衛隊基礎上建立的五區區干隊,以三道溝為主要活動區域,后轉移至鳳梧洞上村一帶堅持抗日斗爭,曾多次奪取敵人武器。1933年,因日偽軍“討伐”加劇,區干隊轉移到十里坪,后與汪清縣游擊隊合并。

(五)鳳梧洞上村八烈士殉難地

“9·18”事變后,延邊地區抗日游擊隊的發展壯大和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不斷擴大,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氣急敗壞的日軍,對抗日軍民多次進行討伐,更加瘋狂地掃蕩抗日根據地。面對這一局勢,抗日游擊隊在中共東滿特委的領導下,依靠根據地民眾,與敵人展開浴血奮戰,許多抗日志士壯烈犧牲。1933年7月8日,石峴日本守備隊、偽石峴警察分駐所、偽石峴武裝自衛團、偽鳳梧洞武裝自衛團,聯合“討伐”抗日游擊區鳳梧洞上村。中共汪清縣第五區區委書記吳仲和、樸柱益、張學奎、樸春的妻子和孩子等8人在敵人的“討伐”中慘遭殺害,此8人遇難之地被稱為“八烈士殉難地”。

綜上所述,水南村以朝鮮族的教育搖籃,民族解放斗爭的發源地而聞名于世。從水南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我們能感悟到朝鮮族的遷入、反日斗爭等坎坷而艱辛的光榮歷史。水南村歷史文化資源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水南村蘊藏著能夠反映早期朝鮮族歷史文化的諸多故事。水南村位于連接圖們、琿春、汪清三地的交通要道,離圖們江僅有幾里地之遙,19世紀后半期大量朝鮮移民遷入延邊,這里成為必經之地。在水南村落腳、定居的朝鮮移民,在這里開墾土地,建立學校,建設邊疆,可謂開啟了延邊朝鮮族歷史的先河。

第二,紅色文化資源多而廣。這里有早期在民族主義者領導下進行的反日武裝斗爭的歷史,也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抗日武裝斗爭歷史。1920年6月,反日武裝部隊在鳳梧洞打擊了日軍,揭開了延邊反日武裝斗爭的序幕。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在石峴地區的樟洞、牡丹、鳳梧洞地區創辦近代學校,宣傳馬列主義和反日思想。1931年1月,中共汪清縣第五區委建立后,根據革命的需要建立了鳳梧洞五區區干隊,反日斗爭力量有了很大的發展。可以說,從反日斗爭到近代教育、基層黨組織領導的抗日斗爭到日本的大“討伐”,水南村見證了整個抗日戰爭的歷程,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因此,水南村的革命傳統包括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抗日陣營的歷史,包括個體和群體,還包括反日基地、戰績地、烈士殉難地等,點多面廣,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

第三,農耕文化互補多元。延邊朝鮮族遷入東北大地后,與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在拓荒墾殖、開發和建設東北邊疆的過程中,同甘共苦,互通有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朝鮮族遷入時,我國東北地區主要是以旱田種植為主,沒有水稻農業。朝鮮族與漢、滿等民族相互學習對方文化,朝鮮族積極傳播水田文化,傳授水稻種植經驗,而漢、滿等民族向朝鮮族傳授適合東北地區的旱田農業知識,為東北的農耕文化發展增添了光彩。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全域旅游戰略的實施,依托村落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旅的深度融合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已成為農村工作的重要話題。發展鄉村旅游,扭轉傳統農村發展滯后局面,轉變鄉村經濟增長模式,實現鄉村的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踐活動。

水南村利用民俗文化獨特、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特點,與圖們市鳳梧洞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文化旅游產業。水南村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人口流失、人口老齡化嚴重,開發歷史文化資源,缺乏專業化人才等因素,影響了水南村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應該說,目前水南村歷史文化資源尚未形成產業鏈,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當然,近幾年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南村在開展農村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努力以文化帶動鄉村振興。

第一,加強對村民的歷史教育與村落認同感。開發水南村歷史文化資源,首先有必要加強對村民的歷史教育,使他們懂得開發這一文化資源的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豪感,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產業,不僅有經濟效益,同時還具有社會文化價值。水南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村民們共同傳承下來的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可以研究過去的歷史和文化,也可以創造出經濟價值。水南村利用歷史文化資源,讓村民們感受到水南村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了解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和日趨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訴求。同時通過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打造農村特有的文化產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增強農民對村落的認同感。

第二,傳承村落文脈,激活發展活力。歷史文化資源是鄉村文脈延續的關鍵載體,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而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和“魂”。在實施鄉村振興工作中,水南村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鄉村旅游等產業。鄉村振興的本質是要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特別是一些具有深厚文化資源的鄉村,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優勢,通過將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特色文化產業,從而增強村落的持久活力。

第三,紅色與民俗并舉。水南村發揮朝鮮族傳統村落的優勢,在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挖掘朝鮮族民俗風情,提升鄉村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水南村以朝鮮族非遺文化傳承人和鄉村文化能人為骨干,努力建設民俗文化帶頭人、民俗文化志愿者及民俗文藝表演者相結合的文化隊伍,傳承朝鮮族民俗文化,提升水南村宣傳品位。目前村內有諸多木匠、坐炕、圓鼓舞等相關非遺文化傳承人,民俗文藝帶頭人7人,鄉村文化志愿者74人。此外,水南村還組建了圓鼓舞隊、象棋協會等十余個朝鮮族民俗文化組織,正在努力打造朝鮮族民俗文化教育基地。節慶“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孕育、形成、發展、衍化的”文化活動[5](99),特別是水南村積極參加圖們江文化節,用自己的歌聲和舞姿,弘揚朝鮮族的傳統文化。

第四,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助力鄉村振興。在開發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水南村除適當地發展有助于旅游業的特色餐飲、民宅住宿等生活設施外,還要完善展覽館、體驗館等文化設施,為村民們創造發展旅游業的條件。因此,讓歷史文化資源體現旅游價值的同時,還能實現經濟價值。

水南村為使歷史文化資源在現代社會中擁有新的價值和生命力,在完善配套的旅游設施和積極宣傳的基礎上,還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資源,提高旅游的品質。

首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下旅游基礎。水南村依托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朝鮮族民俗風情突出的優勢,在省級包保單位吉林省教育廳“民俗文化興村、研學旅游強村”的思路下,發展鄉村旅游業。水南村利用國家撥款的資金,建立了以會議室、教室、演藝大廳為一體的圖們江學院,還修建了能滿足200人現場教學和培訓的文化廣場、70平方米的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民俗餐廳、露營營地、吊橋、木棧道等硬件設施。當前鄉村旅游已不再是農家樂形式,為滿足游客不斷增長的高質量觀光需求,水南村利用優越的自然資源,協調民營公司擬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扶貧資金500萬元,開發水南村生態旅游項目——碧海云天。同時,水南村重視文旅融合發展,策劃建立石峴地區日本侵略罪證館,以文字、圖片、文物等多種形式,展示侵華日軍的野蠻罪行及水南村人民的抗日活動。

其次,深度挖掘本土歷史素材,講好“故事”。歷史文化資源如果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系統化,難免讓游客產生枯燥感和距離感。如果講的“故事”生動有趣,扣人心弦,能對游客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水南村通過講“故事”,使旅游產品富有文化內涵,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實現訪問到再訪問的效果。為滿足各階層游客的需求,水南村挖掘故事素材,通過搜集并整理相關史料,凝練故事主題。再則,水南村把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生動的故事結合起來,使更多的游客關注當地的文化,提高村民的參與度,并逐漸使之成為開發歷史文化資源的主體,推動歷史文化村落的進程。

再次,舉辦紅色文化與娛樂活動并舉的多樣化活動,借此達到宣傳紅色文化精神的目的。水南村注重紅色文化的基因傳承,多年來舉行各種活動,讓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其中。例如,2014年水南村為紀念鳳梧洞戰斗86周年,舉辦了“中國朝鮮族象棋研討會”。以象棋為媒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象棋愛好者來到鳳梧洞戰績地——水南,見證鳳梧洞戰斗歷史,讓游客對此段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使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朝鮮族的反日精神。2016年水南村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隨后以此為契機,接待了延邊州各地前來開展黨員活動和黨日活動的團隊。并以圖們江學院作為紅色文化教育和民俗文化研討基地,組織黨員在圖們江學院進行黨性教育。同時,水南村積極帶動村民參與旅游活動,接待住宿、提供餐飲、打掃衛生等,目前全村共有農家樂4戶,農家旅館22戶。平均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000余人以上,人均年收益增長1500-2000元。水南村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初見成效。目前水南村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殊榮。而這些殊榮的獲得,正是通過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朝鮮族傳統文脈贏得的,這是促進農村的科學發展、達到鄉村振興的路徑之一。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未來農村如何發展,何以振興鄉村,成為當今農村工作中的重要話題。依托鄉村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發展鄉村旅游業,激發村落內生的力量,實現村落內涵發展的振興之路,是現今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是圖們市水南村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和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孫春日:《中國朝鮮族移民史》,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2] 圖們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圖們市志》(1644~1985),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

[3] 《圖們市文物志》編纂委員會:《圖們市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編委會,1986年。

[4] 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襲擊水南偽稅務局遺址》,http://www.krzzjn.com/html/72069.html。

[5] 范建華:《論節慶文化與節慶產業》,《學術探索》,2011年第2期。

[責任編輯 張克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69视频在线|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午夜福利网址| 国产网站在线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jizz国产在线|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 国产一级毛片yw| 日韩国产另类| 色综合国产| 色综合狠狠操|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亚洲一区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va| 日韩午夜伦| 9999在线视频|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狠狠干欧美|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欧美97色| 日韩毛片基地|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午夜a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成人在线网|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本午夜网站|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91亚洲精选|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午夜啪啪福利|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www.亚洲一区|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