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琴
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嵌入政府治理全流程,公共服務日益向數字化轉型。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結構與運行方式發生全方位改變,政府數字化已成為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變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通過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政府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基層領導干部作為連接政府公共服務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是推動大數據技術賦能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基層領導干部的數字素養決定著數字政府的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然而,由于受認知條件、工作環境與心理因素的影響,很多基層領導干部無法適應因數字化轉型形成的新型工作模式,造成“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技術負壓”和“數字束縛”等現象[2],甚至出現由于對數字化平臺不熟悉或操作不當而引發的輿情問題。為適應數字時代變革,數據獲取、分析以及熟練操作運用理應成為基層領導干部的基本功。大數據時代,基層領導干部必須提升數字素養才能提高履職能力。
當前,人類社會正面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應用特征的深刻技術變革。因應技術變革需要,政府必須推進治理方式的現代化轉型,不斷推進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2019 年10 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要求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2021 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進一步提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3](P18)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的出現,使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結構與運行方式發生了全方位改變,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日益數字化、智能化,政府與民眾打交道的方式也由線下“面對面”發展為線上“鍵對鍵”。《2020 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在線服務指數目前已經提升至全球第九位,達到“非常高”的水平。隨著數字技術在政府部門的應用普及,政府行政工作目標的設定、工作計劃的開展到公共服務的提供都必須借助數字技術以及各種數字平臺,才能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度,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缺乏一定的數字知識與技能,基層領導干部在內外部協作和在線服務人民群眾的過程中就難以提高工作效能。只有不斷提升數字素養,持續增強以數字技術開展公共服務的新本領,才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與群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適應數字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基層領導干部是連接數字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要確保高質量、數字化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落實到位,基層領導干部主體作用的發揮意義重大。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爆發增長、海量聚集、多源異構,需要基層領導干部對海量數據進行“提純”并處理,通過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及其關聯性,形成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與結果的準確判斷,將其應用于社會治理和政府管理工作。一方面,基層領導干部作為數字時代行政改革的排頭兵,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須養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習慣,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基層領導干部作為政府治理行為的主體,需要不斷運用大數據優化治理體系和運行邏輯,基于整合的數據庫,在充分挖掘人口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制定與實施各項政策,增強公共服務的針對性,提高行政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滿足人民群眾對政府治理的新期待。然而,當前一些基層政府尚未完全適應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深刻變化,其制度運行中還存在諸多規則空白,有大量需要補短板、強弱項的空間。基層領導干部只有不斷提升數字素養,掌握以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運用為手段的行政管理工作新本領,才能不斷加強制度規則設計,推動政府治理理念和手段創新,確保數字政府建設目標早日實現。
社會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與產生威脅的嚴重性,對政府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沖擊和挑戰。基層領導干部要科學應對各種不確定的風險挑戰,就需要利用大數據對產生風險挑戰的各種因素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極高的敏銳性和預見性分析、研判數據背后的規律性,從而加強制度規則設計和精準施策。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把握互聯網規律能力、引導網絡輿論能力、駕馭信息化發展能力和保障網絡安全能力。大數據時代,基層領導干部只有具備較強的數字素養,才能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各類預案中制定合理之策,借助各類新媒體發布權威聲音,及時與公眾進行良性互動,主動接受公眾輿論監督,積極回應媒介和公眾關切,有助于樹立政府公共服務的良好形象。
“數字素養”概念最先由以色列學者Yoram于1994年首次提出。他認為,數字素養包括軟件或操作數字設備技能以及各種復雜的認知、運動、社會學和情感技能。1997 年,PaulGilster 對數字素養作出了更加深刻的闡述,認為數字素養是“理解和使用計算機呈現多樣化信息的基本能力”[4](P48)。Shetzer和Warschauer更是進一步完善了數字素養的內涵和外延。他們指出,數字素養涵蓋使用和理解數字信息的能力,還應該包括構建聲音、文本和圖像等數字信息的能力,由此將數字素養分為三個部分:交際能力、構建能力和研究能力[5]。Jones 和Flannigan 則將數字素養概念中的數字信息擴展為各種數字媒體資源,認為數字素養是閱讀和理解媒體資源以及處理、評估和使用數字資源以獲取新知識的能力[6]。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數字素養應該包括意識樹立(低階)、技能培養(中階)、行為實踐(高階)三個維度。因此,構建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框架體系應該從認知、能力和實踐三個維度來進行。
數字認知素養主要指基層領導干部在海量信息和算法控制中對數字保持主體性自覺的意識,包括數字價值意識、數字服務意識和數字與信息安全意識。隨著數字技術不斷嵌入政府部門,基層領導干部的辦公場景也從傳統的線下轉移到線上。工作場景的變換同時也是治理空間和界面的轉換。一是數字價值意識。基層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數字化、信息化的價值與重要性,進而倡導數字思維,準確識別并認清數字發展新趨勢,對信息公開持積極的態度以謀求科學應變,主動擁抱數字化時代。二是數字服務意識。基層領導干部要精心設計信息服務的每個流程和環節,運用數字技術方便、準確、快捷地幫助基層民眾解決公共問題,提升基層數字治理效果。三是數字與信息安全意識。基層領導干部要了解使用數字技術的風險,始終繃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這根弦,提前預警、合理管控數字化風險,同時還要掌握數字環境下所需要的安全措施,學會給數據加密保存或設置訪問權限等,保障數字化工作穩步推進。
數字能力素養主要指基層領導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數字技術時應當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一是運用數字知識能力。基層領導干部要了解數字技術及技術系統的基本原理、互聯網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數字政府建設的目的和基本內容,提高數字運用能力。二是軟件和設備操作技能。基層領導干部要了解硬件工具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征,熟悉和理解操作軟件工具和技術所需的數據信息和數字內容。三是信息和數據搜索處理能力。基層領導干部要能夠識別有關工作的信息內容,提升個人信息搜索能力,成功搜索和過濾數據、信息和數字內容,并對數據、信息和數字內容進行精準定位和檢索;同時對信息來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進行正確判斷,學會運用數據分析各種信息,并用可視化工具如圖形、圖像等展示其內部關聯性。
數字實踐素養主要指基層領導干部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的信息獲取、溝通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一是信息處理和傳遞。基層領導干部要充分、高效地利用相關信息技術設備或檢索工具來獲取工作所需的信息,要對電子數據做好儲存管理,同時能夠對處理好的信息進行有效運用與分析,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熟練運用數據化工具進行數字傳遞。二是溝通與協作。基層領導干部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平臺,讓現實與虛擬交織、線上與線下融合,通過與群眾良性互動,了解社情民意并回應社會關切問題。基層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在線交流和互動來獲取各種信息,從而有效開展內外部的工作協作。三是問題提出與解決。基層領導干部要學會借助“互聯網+”提出政務服務議題,構建開放共享的基層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一站式”服務,同時利用網格化管理精準感知和定義不同人群的公共需要,從而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務,實現公共服務供給精準化。
提升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綜合施策。
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數字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是重要方式。數字時代,宣傳手段先進與否會影響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必須立足當前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宣傳的資源和條件,結合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宣傳教育的目標,創新與拓展新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構建起立體多元的宣傳體系,創新數字宣傳方式方法。如,采取線下參觀學習或現場會、線上數字主題交流活動、現場數字技能大賽活動等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方法進行有關數字素養的宣傳,吸引基層領導干部關注和參與,營造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濃厚氛圍。同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推動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以此強化基層領導干部數字意識,促進基層領導干部轉換傳統思維模式。
提升基層領導干部數字技能,組織開展培訓是重要手段。數字時代,要把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數字治理能力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高等學校(MPA 培養單位)的重要教學培訓內容,圍繞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運用視頻、動畫、VR(虛擬現實)、直播等多種載體形式,對基層領導干部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數字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提升他們通過數據獲取與分析了解社情民意、制定并執行政策、推進各項工作的能力。試點探索“互聯網+”行政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根據國家數字技能教育標準,推行“數字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以此推動數字化行政職業培訓模式發展。同時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摸清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差異化設計培訓內容,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培訓方案,打造具備高水平數字技能、能夠勝任各項工作要求的基層領導干部隊伍。
針對數字鴻溝較大、數字化行政職業培訓體系尚未形成等問題,積極探索開展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示范點建設工作。支持經濟發展與數字基礎比較好的地區先行先試,創新工作機制模式,探索有益經驗。對敢于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務、政府治理、經濟發展等領域創新運用數字化治理且取得顯著成效的地區、部門、基層領導干部要選樹典型,將其好的做法及時提煉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數字治理相對落后的地區、行業和單位要主動進行深度調研,了解先進地區、行業和單位數字政府發展情況、大數據分析應用情況、數字公共服務做法特色、政務大數據整合共享和對接應用情況等,就工作中遇到“堵點”“難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對標對表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典型的好做法好經驗,創新數字工作新思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與水平。
加強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與技能理論研究,根據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基層領導干部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監測調查和評估評價活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不斷激發基層領導干部提升數字素養的動力。強化以應用為核心的數字素養實踐考核機制,針對基層領導干部數字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業績情況,以工作匯報、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檢查基層領導干部的綜合數字素養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基層領導干部考核選拔機制,將具備較高數字素養和復合型知識的人才充實到基層政府部門的一線隊伍中,為組織、指導、參與政府治理轉型儲備專業人才。建立數字開發、管理及應用的獎勵機制,激發基層領導干部推動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數字化的積極性。
在推進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基層領導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數字惠民”理念,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樹立守正創新觀念,高度重視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數字化轉型。要切實做到以黨建統一思想,為政府數字化轉型提供思想引領和組織支撐。要充分認識數字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持續推進數字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用高效的數字服務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的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同時要做好數字服務下沉工作,通過上下聯動,整合資源,打造開放、共享、互通的“數據超市”,推進大數據應用,優化服務流程,提升群眾辦事的滿意度。要加快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努力實現數字治理平臺城鄉全覆蓋,打破部門間壁壘,打通政府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真正讓基層群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構建新時代惠民服務型“數字政府”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