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組
春暖花開,陽光正好。3月的瀘州市敘永縣麻城鎮寨和村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中顯得格外美麗。不遠處,村黨群服務中心廣場傳來清脆悅耳的歌聲,村民們正在廣場上歡快地跳著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20年,因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寨和村與馳松村合并,合并后面積16.27平方公里,864戶,3677人,為少數民族聚居村。因距離縣城較遠,交通不便,無支柱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低,2021年被認定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
“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寨和村該何去何從,這是擺在村‘兩委’面前的棘手難題。”寨和村黨支部書記王在忠頓感壓力。隨后,寨和村踏上了產業振興之路。2021年底,寨和村產業發展收入增至15.5萬元,同比增長40%,人均純收入達到12360元,同比增長9%。
油茶敲開幸福門
“咱村海拔900米至1200米,受赤水河干熱河谷氣候影響,十年九旱,是遠近聞名的窮苗寨,平時種點莊稼都是靠天吃飯,村里年輕人全外出務工了。”村民黃琴芬臉上寫滿了無奈。
要讓村民致富,最根本的還是要發展產業。寨和村新班子上任后,多次走訪摸排,邀請縣級農業專家實地考察,反復征求廣大群眾意見建議,最終鎖定發展產業——油茶。
說干就干,村“兩委”主動挑大梁,黨員干部扎根一線,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協調占地、流轉土地、疏通道路、修建水渠、引進茶苗、培訓技術……一場產業振興的總動員在寨和村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為了支持油茶產業發展,村上資金吃緊,我們就自掏腰包、主動眾籌,東家湊一點,西家捐一點,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村民熊春勇說道。經過一年辛苦付出,如今的寨和村,一排排油茶樹迎風挺立,原來的荒山荒地已變成綠意盎然的油茶園,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油茶種植技術要求較高,為了讓村民們正確掌握油茶種植技術,寨和村通過“龍頭企業+專合社+農戶”模式,與烏蒙山雨陽油茶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由公司統一進行技術指導和收購。
村民將油茶果采收后以2元一斤的價格賣給雨陽油茶公司,到了豐產期,每畝將有600元至700元收益。“這個油茶種對了!去年我只賣了1700多斤,就增收了3000多元,明年我還要多種點。”油茶種植大戶何述堯樂呵呵地說。
通過種植油茶,去年寨和村受益農戶達159戶,戶均增收1000元。“現在村里油茶產業已發展到1600余畝,群眾栽種油茶的積極性很高,我們打算趁熱打鐵,在全村鋪開干。”王在忠信心滿滿。
櫻桃鋪就幸福路
油茶種植掙得了產業發展的“第一桶金”,寨和村開始瞄準新的產業目標:抓住作為敘永縣南部康養休閑“清韻”旅游帶重要支點的契機,打造以櫻桃采摘、櫻花觀賞、民俗體驗為主的“櫻桃谷”。
“從汶川引進的櫻桃品種瑪瑙紅,個頭大、味道好,一斤要賣幾十元,去年投產后,我小賺了一筆。”村民周定澤精心照料著這些“致富樹”。嘗到甜頭的不僅是周定澤,去年,四組脫貧戶周定銀種植櫻桃2畝,增收3500元;一組脫貧戶傅至國種植櫻桃2畝,增收3800元。“村里發展油茶、櫻桃等產業,不僅幫老百姓增收,也留住了人。”寨和村村委會副主任周銳說,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比出去打工強。
櫻桃可以賣錢,櫻桃花還可以供游客觀賞,這讓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今年3月,競相開放的櫻桃花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看到商機的村民宋飛在村“兩委”支持下,開起了農家樂。“這兩年到村里來旅游賞花、避暑垂釣的人越來越多,我就賣柴火雞、豆花飯等農家菜,生意還不錯。如今村里的櫻桃越來越有名氣,生意也會更紅火。”宋飛滿心期待。
文旅融合提升幸福度
寨和村是川南典型的苗族聚居村,文化習俗保存完整,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川南苗族踩山節”的傳習基地。“將產業發展與文旅結合起來,讓寨和村走出大山、面向外界。”王在忠展望著。
第二屆“拉婚故里??幸福苗場”活動,讓來自周邊鄉鎮的苗漢同胞、全國各地的游客相聚于此,游客達3萬余人,帶動當地群眾銷售高山蔬菜、蜂蜜、臘肉等農特產品,戶均增收800元。
如今,櫻桃花、油茶花漫山盛開,花海民居相映成趣,條條道路蜿蜒盤旋,寨和村儼然成了世外桃源。紛至沓來的游客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機遇,村民錢袋子更鼓了,家底子更厚實了,幸福感更強了。
寨和村的產業富民實踐是敘永縣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的生動縮影,縣委新班子接任后,打出了一系列發力康養文旅、塑造地域品牌“組合拳”,寨和村也將進一步借助政策“東風”,深耕特色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美好愿景。(供稿、供圖單位/中共敘永縣委組織部)(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