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發展歷程*

2022-04-08 13:15:50鄭巧英施曉華
圖書館論壇 2022年4期
關鍵詞:數據庫圖書館服務

鄭巧英,施曉華

0 引言

從1970年代末期開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由單一功能性系統轉向到綜合性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ILS,也稱為圖書館集成系統、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1980年代初,伴隨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落成,基于對國外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的學習,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交大圖書館”)開始自主研發多用戶流通系統①,以支持當時對圖書計算機借閱與圖書全開架的管理要求。交大圖書館一直秉承“技術開拓”思想,不斷對新服務、新理念和新技術進行探索,為圖書館服務與發展作出了貢獻。本文全面介紹40多年來交大圖書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研發與應用的發展歷程,從自主研發到使用成熟產品,再到推進實現開放共享的新一代圖書館信息系統架構,通過理念與技術創新推進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建設的發展。

1 帶光筆聯機多用戶的圖書館流通管理系統SJTUCS(1982-1988)

1982年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先生捐款興建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成為1949年以來接受海外捐贈的先例。建設現代化的包兆龍圖書館,采用先進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顯得尤為重要,而當時國內尚無相應的圖書館計算機應用系統,因此,交大圖書館決定自主研發計算機應用系統[1-2]。經過對國外圖書館計算機系統的調研和考察,確定首先在HP公司的HP3000/39小型計算機上[3],基于IMAGE/3000數據庫②,開發單功能的流通子系統。流通子系統采用當時國際流行的條形碼(Bar Code)和光筆(Bar Code Reader)技術,配合包兆龍圖書館啟用,讓讀者能快速準確完成圖書借閱手續。

交大圖書館研發的“帶光筆聯機多用戶圖書館流通管理系統SJTUCS(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irculation System)”[4-5]是當時我國第一套能交付使用的先進圖書管理系統,功能齊全、安全可靠,性能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6]。SJTUCS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借書、還書、圖書續借、圖書預約、圖書催還、罰款、查詢、讀者數據管理、書目數據管理和流通統計,以及打印統計報表和各類通知單等[7-8]。當時交大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尚未研制,沒有完整的圖書館書目數據庫作為流通系統運行的依據。但為了配合包兆龍圖書館啟用,SJTUCS以單獨的流通系統先行投入運行。系統書目數據和流通事務數據是在圖書借閱同時添加,隨著圖書借閱量增加,書目簡要數據庫和流通事務數據庫的信息(圖書書目數據和讀者數據記錄)得到不斷累積。

由圖1可知,帶光筆聯機多用戶圖書館管理系統SJTUCS的運行環境和設計要點主要包括:

圖1 基于HP 3000/39小型計算機的SJTUCS圖書流通管理系統[5]

(1)SJTUCS系統的運行平臺是HP公司的小型機HP3000/39,硬件配置為1兆內存、65兆硬盤。軟件配有MPE/V操作系統③、IMAGE/3000數據庫、QUERY/3000和V PLUS/3000系統軟件,以及SPL④、COBOL⑤和BASIC⑥編程語言等。備份系統采用67.5兆的盒式磁帶機,除控制臺終端外,還配置4臺帶光筆的HP2379A終端機和兩臺本地打印機、兩臺條形碼打印機。SJTUCS系統設計后備系統,以采用帶光筆的HP-150微機作為運行平臺,一旦主機系統發生故障,可獨立運行和處理借書、還書等主要的流通功能,并將信息數據存于軟盤,待主機系統恢復正常后,通過軟盤中的流通事務信息更新主機系統上的數據庫。

(2)配備磁性檢測器,支持開架服務。當時國內圖書館普遍采用閉架管理,包兆龍圖書館率先實行圖書開架服務,這是提高流通服務效率的創新措施。圖書館安裝了上海交通大學研制的JX-II型磁性檢測器,圖書和期刊裝入磁條,作為安全監測。

(3)系統架構。SJTUCS系統既可以作為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子系統,又自帶圖書流通事務所需的簡單書目數據庫,包括索書號、書名、作者、出版項、條形碼等字段,即可對接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編目子系統,通過實時或批處理的方式獲取相關信息,也可以作為獨立運行的系統,采用光筆和條形碼技術,輸入簡要書目數據,以滿足流通事務處理、統計和信息查詢等需求。

(4)支持多語種,面向全部館藏。任何語種的圖書,只要具有索書號和復本數,在借閱時候貼上的條形碼即可出借,再由館員輸入簡要書目信息,即可實現系統所支持的功能。

2 自主研發第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MILIS(1988-1993)

SJTUCS既能獨立運行又留有與集成系統的接口[9],在此基礎上,1988年交大圖書館研發的主機-終端式第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中西文兼容圖書館聯機管理集成系統MILIS(MINISIS and IMAGE 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誕生[10-11],以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MINISIS和網狀型數據庫管理系統IMAGE為基礎,通過MINISIS所提供的功能模塊,開發圖書館業務管理所需的全部功能。系統由中西文圖書采購子系統、中西文圖書編目子系統、中西文圖書流通子系統、中西文期刊管理子系統、公共目錄查詢子系統、資金管理子系統(圖書采購經費管理)6個部分組成;先后運行于1988年引進的美國惠普公司HP3000/930、1991年引進的HP3000/920以及1992年引進的HP9000/815S小型計算機上;采用當時先進的光盤技術、光筆和條形碼技術、微機與主機通訊接口和仿真技術以及軟件接口技術;編目數據組織使用USMARC和UNIMARC標準格式數據源,保證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共享性,可正確、迅速、方便地處理各種業務。MILIS系統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MILIS系統于1989年3月通過上海市高等教育局鑒定,專家認為“其基本性能指標已達到80年代國際水平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199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圖2),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圖3)。自MILIS系統在交大圖書館投入全面使用后,1991年起12家圖書館相繼購買使用了該系統。

圖2 199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圖3 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3 自主研發第二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UNILS(1993-1998)

MILIS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采用主機-終端式的架構,1990年代開始逐漸不能滿足應用需求。為此,1993年4月交大圖書館研制出第二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中西文兼容圖書館管理集成系統UNILS(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on UNIFY)。該系統是一個通用的聯機多用戶系統,包括圖書采購子系統、圖書編目子系統、流通子系統、期刊管理子系統、公共查詢子系統和圖書采購經費管理子系統[12]。1993年7月,通過上海市高等教育局鑒定,專家認為率先在國內將圖書館管理集成系統建立在開放式系統上,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從運行環境的潮流看接近90年代國際水平。UNILS是中西文兼容圖書館管理集成系統,運行于任何開放式的UNIX操作系統環境并遵循TCP/IP網絡協議,可以在多用戶或網絡環境下運行。UNILS系統利用UNIFY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⑦及先進的開發工具ACCELL/SQL、數據庫結構查詢語言SQL、應用生成器(Application Generator)、第四代語言(ACCELL/4GL)、圖表生成器(ACCELL/RPT)和C語言等研制而成。校內校外或國內國外的讀者均可通過校園網絡CERNET和Internet查詢該系統的書目數據,獲得必要的資料。

UNILS系統建立在交大圖書館MILIS系統的基礎上,除保持MILIS系統的特點外,系統功能和系統架構得到優化(其數據庫結構見圖4),能利用空間開銷,提高運行效率。該系統應用窗口技術,隨時提供幫助信息,用戶使用方便、快速、易用易學;利用自動分析技術,可幫助用戶對一些數據作自動判斷和自動生成;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和計算機的性能及容量,對系統進行集成和拆卸,即系統可按需擴大或縮小。系統實現真正集成,集采購、編目和流通于一體,基于中心數據庫模式,最大限度實現數據一次輸入多次使用,支持數據共享,實現最小限度的數據冗余。

圖4 UNILS集成系統數據庫結構[12]

為優化及完善系統性能,適用校園網絡應用和開放特征,對UNILS做了延伸工作。1994年開發中西文書刊目錄查詢系統(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OPAC),讀者通過校園網上的任何一臺工作站均可檢索圖書館的館藏書刊目錄。同年在國內率先推出多媒體導讀系統,通過多媒體音視頻及觸摸屏技術對圖書館資源和服務進行導讀。1995年引進惠普公司的HP9000/K100超級小型機,用于運行UNILS系統。為提升存儲量和數據處理能力,1997年引進兩臺HP9000/K260小型機作為主、副服務器,在其上運行的系統互為備份(副服務器為后備機),并共享10個4.2GB磁盤陣列。1996年UNILS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7年交大圖書館在MILIS和UNILS系統的基礎上根據中小型圖書館的需求開發中小學圖書館管理集成系統(FOLIS)。

4 引入Horizon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1998-2007)

UNILS成功使用10年,改善了業務管理和讀者服務,但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以及讀者服務和業務管理需求變化,需要不斷升級系統功能和運行平臺。1997年交大圖書館原副館長楊宗英提出,圖書館自動化發展逐步進入數字化圖書館階段[13],新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需要能支持各種載體數字化資料的傳送、全面基于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可組織有效的訪問和查詢、能支持全面的系統管理和版權保護;新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將有完善的規范檔,在OPAC中有Web Search方式,有很好的API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能讀取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只讀光盤)數據以及索引、摘要、全文數據庫等。另外,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日趨成熟,市場上出現不少可供選擇的商業化圖書館集成系統和開發商。

在綜合考慮技術力量、運營維護成本、使用性能等因素,以及對國外商業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調研后,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圖書館于1998年4月共同引進美國Horizon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其為美國Ameritech公司1990年代中期推出的產品⑧,基于工業技術標準Sybase數據庫和圖書館業務處理標準,采用開放式的客戶機/服務器架構(Client/Server)及模塊化設計,使用國際UNICODE多語種標準,結構開放,支持多語種和電子商務,除常規模塊外,還附帶有信息查詢、聯合編目和館際互借資源共享功能,可覆蓋圖書館所有主要業務。由于Horizon系統基本運行于國外圖書館,系統僅支持USMARC格式,而國內圖書館的中文圖書編目按照CNMARC格式,西文圖書的編目數據錄入則是使用USMARC格式,這給國內圖書館中文圖書的書目數據處理帶來不便。交大圖書館在Horizon系統上研發雙MARC系統(圖5)來支持中西文書目數據的不同格式需求[14]。基于維護Horizon系統中的參數設置、增加新的字段、子字段、指示符、固定字段代碼、字段屬性等的定義,在編目模塊中增加超文本的定義,并能有效處理臨時編目數據。

圖5 Horizon雙MARC轉換結構圖[14]

系統引進后,圖書館修正及完善系統的參數設置并二次開發,實現某些圖書館業務需要而原系統中未開發的功能,如采購數據轉入、采購數據轉出和外部采購數據的同步、書刊清單報表、書刊財產登錄本、書刊標簽制作、書次號自動生成、新書通報[15]。基于現代化圖書館的管理需要及讀者物品安全等問題,2000年利用Horizon系統中的讀者數據開發閱覽室管理系統和門禁管理系統,系統基于Borland Delphi開發工具⑨進行研制[16]。Horizon系統的引進與應用是圖書館向服務型、應用型數字化圖書館轉化的標志。其后在出現復雜的系統需求時,往往通過“市場化專業產品評估-確定訂購產品-應用與二次開發”途徑來解決,而非走自主研發路線。事實證明,市場化的專業系統或平臺因為有強大的技術團隊作支撐,往往具備功能強大、靈活性強、技術先進性強等特點,能更好地滿足大型圖書館資源管理及服務的需求。

5 更新到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Aleph(2008-)

隨著用戶需求增加,在新型資源大量涌現大環境下,為推進Lib2.0服務理念和適應現代網絡環境,圖書館需要將各種信息資源銜接和整合,有效揭示實體和虛擬信息資源。同時,伴隨Horizon系統所屬的美國公司產品的變化,以及新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推出和圖書館資源布局的變化,2008年9月引進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Aleph。Aleph不僅能提供著者、題名、關鍵詞、主題、標準書刊號等多種查詢途徑,還能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個人訪問賬戶、預約、續借圖書等網絡自助功能。同時,Aleph開放體系構架也能方便地實現與第三方系統的集成。在此基礎上,交大圖書館在系統、接口與校內平臺服務等方面進行系列化系統架構優化與功能研發。

5.1 構建Aleph用戶管理與數據庫RAC機制

在系統服務層面,按照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業務情況來確立相應的角色和權限對應關系表;然后再給具體工作人員分配其相應的角色,從而有效管理Aleph用戶與權限[17]。2012年以原有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正式機和備份機實現雙節點的Oracle RAC(實時應用集群,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原有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是配置在M5000小型機中,備份機也是一臺M5000小型機,Oracle RAC的配置要求兩臺機器的操作系統完全一致,包含操作系統的升級包[18]。圖書館技術人員利用現有Oracle T5DB2服務器(圖6中T2)資源,采用LDom的虛擬機技術,建立一個新的RAC數據庫環境(圖6中T2-2與T2-3),并將原有的Aleph備份數據集合到新的環境中。經各類斷線測試,能完整實現數據恢復,自動新構建的數據庫可正常連接使用,所有Aleph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業務服務正常。2019年開始,學校集中提供云平臺服務,2021年暑假把全館Aleph系統整體遷移到學校云平臺環境,圖書館不再購買相應的硬件設備。

圖6 交大圖書館Aleph 500集群化架構

5.2 研發支持圖書館RFID智能應用的通用數據交換平臺

在我國圖書館應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的初期,圖書館RFID前端接入設備直接與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因為集成管理系統的底層數據結構龐大而復雜,設備直接與底層數據進行通信不僅過程繁瑣,而且不利于數據的保存與再利用。2014年交大圖書館研發了RFID通用數據交換平臺,儲存圖書館智能化服務過程中的核心通用數據,并按照前端接入設備的需求進行數據交換,同時由平臺實現與Aleph進行數據交換通訊。相比前端接入設備直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方式,這種模塊化方式實現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支持RFID智能應用的平臺化拓展,各種通用核心數據得到妥善保存,且交換方式更具通用性、開放性與兼容性[19]。RFID通用數據交換平臺研發應用后,各類不同廠商的前端設備均可接入。支持數據交換的對象包括前端接入設備、通用數據交換平臺、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以及各類第三方系統等。所有的業務核心數據將會保存在通用數據平臺的數據庫內,若需要更多的擴展數據則可以從圖書館集成管理數據庫進行關聯獲取。在擴展的RFID通用平臺技術框架中,可將數據按照不同的來源劃分為3層架構。

(1)前端接入設備層:包括各種RFID設備,如自助借還機、24小時還書機、標簽轉換裝置、盤點小車與機器人、手機借書APP等。通過接口與通用數據交換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實現標簽注冊、借書、還書、盤點等各種應用功能。

(2)通用數據交換層:這一層是數據交換的核心層,從業務上可以劃分為業務模塊和輔助模塊。其中業務模塊包括通用數據交換平臺的接口服務和數據定時同步服務以及后臺管理系統;輔助模塊包括輔助決策系統和監控系統。

(3)現有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包括館藏書目信息、流通相關的各類信息等重要數據的原始來源。

RFID通用數據交換平臺通過SIP2⑩或API等數據訪問接口實現與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數據交互。如圖7所示,RFID通用數據交換平臺實現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平臺化拓展,與前端接入設備更便捷地對接,改變了原有數據交換模式,實現了各種智能應用的全面支持;在未來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規劃中,支持通用智能化服務的數據平臺設計理念,也將會成為未來圖書館服務平臺中的一個標準化通用模塊。

圖7 RFID數據交換模式

5.3 開發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智慧校園用戶服務

交大圖書館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始終緊跟學校信息化建設腳步,堅持利用校內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自己的應用和服務建設,在校內各單位中信息化水平名列前茅。2019年通過智慧校園信息化中圖書館“一門式平臺”建設,圖書館以服務嵌入方式實現與校級應用的整合,提高了圖書館服務的開放性,支持校園級的移動服務,提升了圖書館服務影響力,實現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服務“走出圖書館”目標,為廣大師生利用圖書館資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20]。

基于智慧校園基礎設施,如單點登錄、統一授權、通知服務等支持,交大圖書館實現校園“一門式服務”平臺與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開放服務的對接。圖書借閱信息應用通過Aleph系統的X-Service接口方式與“一門式服務”平臺對接,提供安全的數據服務能力。在校園一門式App中,當讀者打開任意服務功能應用時,根據統一認證信息,可關聯到Aleph系統中的相關數據,如讀者信息、外借信息以及欠款信息。當前借閱信息、已借圖書續借、讀者歷史借閱信息、逾期圖書繳費等功能均通過Aleph系統的各類接口交互完成,終端將根據接口返回的信息為讀者提示各類操作結果。圖書逾期費用則通過對接學校財務繳費平臺實現讀者在線繳費功能。智慧校園信息平臺已成為高校信息化發展趨勢,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發展需要根據用戶環境的變化,積極改變服務內容與模式,才能做到貼合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不斷與時俱進。

6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集成系統發展的歷史經驗

交大圖書館自1980年代初開始自主研發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直至1998年引進Horizon系統,2008年圖書館新館在閔行校區建成之際又一次遷移至Aleph系統。回顧研制和引進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歷程,有一些體會如下。

(1)用戶需求促進系統功能升級。用戶需求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研制中至關重要,因此,系統設計、應用和引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期望、館員對管理功能的需求。事實上,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研制和應用的過程,是不斷發現與滿足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與管理的過程,追隨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層次的理解,適應用戶獲取信息資源習慣的變化,是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功能優化和服務提升的依據。

(2)技術變化催生平臺發展。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計算機網絡環境快速變化,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應用環境從單機應用系統到主機、終端模式,改變為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平臺;應用的數據庫也從僅支持HP主機的IMAGE和MINISIS數據庫,到支持UNIX局域網互連的UNIFY數據庫,再到支持互聯網的ORACLE等關系型數據庫。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從傳統圖書館走向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并逐步邁向智慧圖書館;不斷接入智慧校園建設,逐步和學校各個服務系統實現融合。此外,信息資源載體日益豐富和多樣,多種資源媒體信息組織方式和數據的利用對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因此,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在研發和選型上需重視規范標準的應用和系統開放性的設計,包括資源組織的規范、系統接口的標準、開放系統的架構和數據交換的協議等。

(3)平臺迭代提升服務能力。從1980年代交大圖書館自行研制開發幾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到選型國外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深感系統升級換代,應考慮原有系統功能的延續性、數據遷移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因此,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選型上,除了考量系統平臺架構體現的先進性、開放性和適用性,以及系統功能滿足率和應用合理性的充分測試外,還需要注意系統架構體系的開放性,即原系統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延續和提升。我們深知,引進一套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其實就是引進一套圖書館業務管理機制和用戶服務模式,應該充分發揮新系統的功能,提升信息資源管理和用戶服務的能力。但是,各個圖書館各自不同的信息資源管理和服務的需求,也必須得到延續和保障,加之,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還承擔著與其他圖書館應用平臺、學校的各項服務系統的數據交互功能,支持學校的學科服務和教學活動,以及各個不同用途的統計等個性化應用功能。因而,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應能有效提供便捷的二次開發和方便的信息資源數據獲取接口體系。

(4)系統研發培養技術館員。1980年代初,交大圖書館幾乎沒有技術館員。在開發“帶光筆聯機多用戶的圖書館流通管理系統”過程中,引進了兩位計算機專業的技術人才,由他們主導進行研究與開發。在系統研發過程中,從其他部門抽調過來的館員通過學習、培訓逐步形成圖書館技術館員團隊,通過學術總結和成果積累,在小型機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光筆與條形碼技術、數據庫應用算法、圖書流通系統的邏輯設計和圖書館現代化設施等方面,呈現了不少的技術產出和學術成果。隨著傳統圖書館向圖書館自動化、虛擬圖書館、電子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和智慧圖書館的邁進,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技術館員隊伍逐漸壯大,承擔了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維護、二次應用開發和系統遷移、圖書館計算機和網絡的維護與管理、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與服務等。圖書館對新技術的不斷追隨和引入,服務功能也隨之不斷拓展,在線學習、數字化技術、可視化應用、資源挖掘與信息聚合,以及移動技術和智能感知技術等,許許多多的圖書館創新服務,讓讀者深感使用圖書館的便捷與信息資源獲取的高效。圖書館已經逐步走向新技術應用的前列,培養和成就了交大圖書館技術館員的隊伍建設和學科研究能力。

7 未來展望

從以“資源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是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即圖書館服務平臺)的主要特征[21]。以Ex libris公司Alma為代表的圖書館服務平臺,采用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構,支持軟件即服務(SaaS),多館協同和靈活開放的互操作協議與接口,成為全新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基礎產品。而由國際開放圖書館基金會(Open Library Foundation,OLF)主導的共享圖書館服務平臺FOLIO項目(The Future Of Libraries Is Open),基于社區共建共享的理念,通過開源和微服務的方式來重塑圖書館系統,成為未來圖書館和廠商均可主導的一款全新圖書館產品[22]。

為提升智慧圖書館發展,促進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加強圖書館智慧化管理與服務能力,2018年交大圖書館牽頭推進國內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工作,對圖書館服務平臺的資源采購與管理部分進行了系統性設計[23]。2021年研發全新電子教參微服務,實現了當前圖書館微服務環境與教學微服務環境的智能化開放對接,是交大圖書館未來信息系統建設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第一個標準化應用基礎工作。

未來的圖書館將是一個開放的圖書館,這意味著在自身服務能力開放的同時,圖書館系統也將借助于外部的各種技術與服務能力,豐富圖書館系統的架構,提升圖書館數據與應用服務能力。2021年交大圖書館與江蘇嘉圖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成立未來圖書館智慧服務聯合研發中心,積極關注全媒體數字資源及

共享服務、新技術應用及其智能化、數據與知識的深度揭示與智能服務、開放架構的圖書館信息系統、學科服務與情報分析的技術支撐體系、面向文理交叉的特色資源創新探索,實現更精準、個性化以及人性化的未來圖書館智慧服務;同時,將開放理念視為未來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發展方向,用來解決當前存在的資源整合、服務提升、開放獲取和數據共享等各類問題,逐步形成以用戶為中心、融合全新智能技術的未來圖書館管理系統和服務平臺。

注釋

①1980開始在國內流行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系統,即面向終端的聯機多用戶系統。

②一種由美國惠普研制的兩層網狀型數據庫管理系統。

③一個由HP研發、面向企業的大型計算機實時操作系統。

④SPL(System Programming Language),有時也稱為SPL/3000,是惠普為HP 3000小型機系列編寫的一種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言。

⑤一種主要用于商業用途、以英語進行編譯的計算機編程語言。

⑥一種通用的高階編程語言。

⑦一種廣泛用于UNIX/XENIX多用戶系統的分布式數據庫。

⑧初始由Dynix公司開發,后被Ameritech公司收購,后來與Sirsi合并為SirsiDynix公司。

⑨Windows平臺下著名的一款快速應用程序開發工具。

⑩Standard Interchange Protocol Version 2.00,由3M公司提出的一種圖書交換標準協議。

猜你喜歡
數據庫圖書館服務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數據庫
財經(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飛躍圖書館
數據庫
財經(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數據庫
財經(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數據庫
財經(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美女久久| 99久久性生片|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亚洲精|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无码人妻免费|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黄色免费看| 全部毛片免费看|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国产日本视频91| 九一九色国产|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天天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999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91精品人妻互换|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一区成人|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欧美色综合久久|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香蕉|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第5页|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不卡网|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久久福利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www.精品国产| 国产综合网站|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99re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