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楓 余 巖
湖北省東部地區,包括紅安、麻城、羅田、浠水、蘄春、黃梅、英山等地,大部分曾是國家級貧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改善。但總體來看,湖北東部地區鄉村的發展內生動力依舊不足,鄉村治理存在治理難點、痛點,亟需“對癥下藥”。與湖北省其它地區相比,湖北省東部地區地理環境復雜,發展不均衡,鄉村治理難度大。本文擬通過分析湖北省東部鄉村的治理困境,提出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思考。
一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較弱,工作效率低下。湖北東部鄉村經濟水平低、集體收入少,基層黨組織可支配的資金比較少,經費不足。同時,基層黨組織對自身政治功能認識不清,制度落實不到位,組織力不強?;鶎狱h員干部多是一些年紀偏大的老同志,思想比較保守,對于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導致在推行相關政策時,政策執行效率低下;二是基層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的思想引領力和凝聚力不強。由于湖北東部鄉村地處山區,經濟條件落后,大多數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質偏低,加上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的宣傳多停留在口頭傳達和簡單的文件下達上,與實際工作結合不夠,宣傳方式陳舊,村民的政治意識普遍不強。
一是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政府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湖北東部鄉村在振興過程中政府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社會資金的注入也比較少。二是技術幫扶不到位。如,網絡技術培訓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銷售成為一股熱潮,許多村民選擇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但由于村民普遍缺乏維護網站運營的技術和能力,當地政府也沒有給予技術幫扶,運營效果一般。三是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展不夠。如,湖北東部鄉村的腌制肉類等特產獨具地方特色,深受周邊城市居民的喜愛。但由于村民大多是個體經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農產品銷售市場沒有完全打開。再加上當地很多經濟作物如水稻、油菜等缺乏深度加工,附加值低,未能實現產業經濟發展??傮w來說,政府對農村經濟發展支持不夠。
一是基礎公共衛生服務供給不足,村民人居環境建設不優。如,供水方面,湖北東部鄉村地處山區,供水大多來自大別山等山頂,水質先天條件好,但由于部分村民缺乏環保意識,在河流中洗衣服、將垃圾丟棄在河流中,致使許多水源被污染。由于缺乏水質凈化處理裝置、還未實現集中供水,導致該地區雖然全年雨水量較多,但因為存在水污染,用水質量堪憂,用水高峰期甚至會出現停水現象,給村民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二是缺乏完善的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湖北東部鄉村普遍缺乏小型村診所,村民遇到感冒發燒等疾病時,往往還要到鎮上去治療,路程來回就需要一個多小時。如果遇到突發重大疾病,去當地市醫院的車程也在三小時以上,會貽誤治療時機,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翱床‰y”“看病貴”問題常常同時存在,村民在身患重疾時往往無能為力。雖然當地政府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險服務,基本實現了全村全覆蓋,但給付水平太低,保障水平有限。隨著農村“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多,養老問題也急需解決。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一直是制約湖北省東部鄉村發展的一大限制性因素。湖北省東部鄉村地處大別山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交通建設都還比較落后。其一,網絡基站建設不夠,網絡信號全覆蓋還未完全實現。在流量時代,地區發展與個人學習等都需要依賴強大的網絡。如,擴大當地特色農產品市場,讓自己的產品“走出去”銷往武漢、湖北各地甚至全國,必須要有強大的網絡支撐。其二,交通路網建設不夠。“要致富,先修路”已經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是大部分東部鄉村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條公路,大大限制了對外交往的渠道。如,一些采購商有意進村采購農產品,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大型貨車不能直接到達鄉村,考慮到運輸成本和運輸難度,他們便望而卻步。這無疑會制約當地經濟的發展。
一是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要著眼于黨組織建設和發展需要,培養黨員干部當好鄉村經濟發展的“引路人”和“組織者”。要建立起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吸納更多有志于鄉村振興事業的年輕人進入黨組織,優化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二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黨組織成員要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要通過創新宣傳手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堅決同一切錯誤價值觀作斗爭。三是引導村民樹立主人翁意識,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在做重大決策時,要廣泛收集民意,多聽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決策的民主性。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要公開透明,保證村民的知情權,加大村民對黨組織的監督力度,讓黨組織的權力運行始終處于村民的監督之下。
一是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各項建設。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勵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注入,帶活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政府要注重發展電商經濟,創新經濟形態。政府要組織技術力量對村民進行集中技術培訓,幫助村民獲取有關電商的技術知識和銷售方法,讓村民融入電商發展潮流之中。三是政府要積極為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實際、發揮本地優勢,向外銷售特色農產品。要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使其保質期相對更長、更方便運輸。政府應該幫助拓寬銷路,聯系廠家負責統一收購,形成生產、運輸、銷售、消費產業鏈,從而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教育資源傾斜力度。要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針對基礎教育水平比較低下的問題,在偏遠農村設立幼兒園和小學,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參與到鄉村教育建設中來,提高辦學質量。二是加大環境衛生服務供給,保障村民基本生產生活。要加強對農村灌溉水利設施的維護,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源的水質量檢測,完善配套設施,保障村民基本用水安全。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在村莊設立垃圾回收站和處理站,實現垃圾回收和循環利用。要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占比,改善能源供給方式,實現多元化供給,更好促進鄉村公共環境衛生建設。三是完善社會和醫療服務供給,提高村民幸福指數。要協調資源分配,增加農村衛生技術人員,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促進農村衛生服務改善。同時要建立完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一直是制約鄉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交通體系及網絡設施。要加強5G基站建設,實現各村網絡全覆蓋,為“電商經濟”提供保障支持;要積極修建公路,讓商品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走出去”;要引進更多物流公司,將物流站點設置到村一級,方便村民銷售農特產品,提高收入;要利用農業科技創新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