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瑤
◆摘? 要: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等不斷向前發展,特殊教育逐步受到社會的重視,但培智學校語文教學情況卻不容樂觀,這阻礙了培智學校后續發展。語文教學結合生活化的內容,能很好地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性,也能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培智學校;語文生活化趣味課堂;實用性
語文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最為基礎的內容,語文學習關乎著其他學科的學習,更是學生在未來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工具,對存在智障問題的兒童而言,由于自身智力方面存在缺陷,在語文學習中會遇到多種困難,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課堂知識,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活動中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讓教學充滿趣味性,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幫助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但由于常期受傳統觀念的負面影響,導致教學融入生活化內容的結果不理想,要針對問題進行分析,采取合理解決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
培智學校學生與正常學生對比,思維更直觀,無法理解抽象化事物,甚至在語文學習中,對文字理解也有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直觀的事物融合知識結構引入課堂中,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課文內容,這也要求教師能基于課本知識點,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并認識,最終實現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增強語文課堂趣味性。培智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需要,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和生存需要組織語文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擁有正確價值取向,也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實現課程生活化與多元化。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能主動與教師溝通,融入到創設的情境活動中,以此提高教學效率[1]。在學習《青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的童話情境,通過語言描述情境,課件展示情境,演讀再現情境等辦法,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文本,先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驗青蛙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通過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等手段,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讀,個別讀、齊讀、演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感悟,又通過朗讀把學生自己個性化的體驗表達出來,實現“以情帶讀,讀中悟情”。 更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再結合課文中青蛙與害蟲間關系的語句,教會學生區別害蟲和益蟲,切實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也可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對課堂內情景進行布置,以此創造出更符合學生心理狀態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表達與交流。
二、選擇生活內容
培智學校選取的教材能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狀態,也能充分考慮學生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水平等,同時教材也與生活中的許多內容有所連接,這對語文教師而言,要精析研制課程內容安排,深入分析學生具體狀況,以教材為中心,合理引入生活化內容,增強課堂趣味性。另外,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教學真正與生活建立連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珍珠鳥》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活動,并為學生詳細講述課文的發展情節,在講解中要避免傳統灌輸式教育,借助多媒體或課件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教師語言為中心,可以提出相應問題,比如“在故事的開始,小珍珠鳥是什么樣的?對待作者是什么樣的態度?小珍珠鳥長大后是什么樣的?對待作者又產生了哪些態度上的轉變?”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分析課文中作者運用的語言。之后,教師將課文中內容拓展到生活里,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讓學生面對幼小的動物時能細心呵護,體驗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樂趣。
三、提供實踐機會
實踐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興趣,對于培智學校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和手段,能更準確的理解自身所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擁有協調性以及耐心,更好的彌補學生在智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具體教學時,教師要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特定事物創設實踐內容,有意識的強化學生專業特長,也要發現學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偏執問題,采取更合理的手段幫助學生糾正。例如,在教學《超市購物》一課中的超市分區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在超市中觀察,體驗超市的不同分區設置,而后在再實地經驗的基礎上再回到課堂中運用電腦課件,播放同學們逛超市的視頻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超市的分區。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通過學校組織的社區活動,梅林古鎮坐小火車,漫步櫻花公園,參觀博物館等等,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讓學生能在濃郁的生活氛圍中、在人與人的自然相處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為將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四、運用信息技術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將聲音、圖像、視頻、文字相互結合運用,將抽象文字所塑造的內容換成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欣賞,語言與畫面的結合能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創設出嶄新的語文課堂環境,在這種情境中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喚醒學生對感情的深層次理解。培智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意識,以此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實現教學設計的多元化和開放性,豐富學生生活經驗[2]。例如,在學習《美麗的青島》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按照課文中所講述的順序播放不同的景色由近及遠,在學生欣賞完青島的美麗景致后,在看與聽中仔細品味作者語言運用的優美境界,進而激發學生對景致的情感,獲得贊美之情,讓學生在興奮的狀態下把握文章主體內容。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智學校開展小學語文生活化、趣味性教學活動,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這也是實現學生發展的主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這一生活化趣味課堂的建設,以培智學生自身狀態為根本,以生活為基礎,推動生活與教學內容的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加深對文字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同時學習生活中必備的技能,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薛卿.直觀教學法在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堂運用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10):73-80.
[2]萬學婷.巧用信息技術升級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堂[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