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荷芽
◆摘? 要: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學評價在整個數學教學體系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學評價,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教學指導,與此同時,在教學評價的作用下,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和短處,以便及時進行查漏補缺。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只有不斷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積極創新評價方法,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進一步為完善初中數學教學體系提供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優化策略
一、引言
新課標指出,在構建學科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教育者必須要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只有確保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才能將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落到實處。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立足于實際情況,不斷突出教學評價在初中數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多元化、過程性、激勵性、創新性評價來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以便將教學評價的有效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從而為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進行多元化評價,豐富教學評價標準
在初中數學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一般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是單一的,學生不能從中獲得有效激勵,導致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無法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多角度評價,從而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在多角度評價中,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程度、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學習效果等都可以作為評價內容。例如,在教學“有理數”時,對于主動探索有理數概念、順利掌握教材內容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等進行正面評價,提高他們的學習內動力,引導其他學生把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從其他方面入手,比如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等等,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從而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效率的提升。對于教師們來說,只有確立多樣性、全面性的評價標準,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進行過程性評價,強化評價的實效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教學評價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掌握的數學知識、學習深度、學習能力的發展程度等,及時對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成就和進步進行正面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利用過程性評價可以綜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他們做出正確的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對比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減法”和“有理數的乘方”的學習情況,對他們的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讓他們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學生可以根據過程性評價來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計劃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過程評價時,教師們還應掌握好評價時機,并不是每個時機都利于教學評價的。因此,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仔細觀察,當學生陷入學習困境時、當學生不在學習狀態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時,教師都可以通過教學評價來增強教學效果,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過程評價的作用與優勢,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四、注重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激勵政策與教學評價的有機結合,通過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和優勢特長進行及時評價,讓學生在獲得激勵的同時,也能豐富自身的成就體驗,從而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并愛上數學。例如,在教學“整式”這一內容時,學生通過學習整式的概念能正確判斷出哪些式子是整式,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表揚,如運用“你們學得真快!”“真聰明!”等語言來激勵學生。有的學生判斷整式出現錯誤,教師要對其進行鼓勵和引導:“別著急,再認真看看整式的概念,很快就能掌握判斷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激勵性評價,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推動了課堂教學高效進行。此外,通過激勵性評價,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也得到了滿足,這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五、加強創新性評價,發揮學生主體優勢
從評價方式上來看,要想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與完善,數學教師們必須要轉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進行有機結合,以此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眾所周知,學生一直以來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其主體地位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當中,其中也包括教學評價環節。因此,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主體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要為學生提供評價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強化自我認知,并在評價結果反饋的過程中進行查漏補缺,以此實現自我提升,從而將教學評價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教學完“勾股定理”之后,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大致的評價和總結,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自評和互評的機會,引導學生從細節評價入手,圍繞定理推導、定理理解、定理應用等多方面進行有效評價,同時針對能力發展情況進行針對性評價,這樣才能強化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揮需要。
六、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數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教學評價的整體效果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益,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加強對教學評價的重視,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與優化,從而為增強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從橫向來說,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多樣性和全過程評價,促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查漏補缺,從而強化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從縱向來說,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鼓勵性和創新性評價,以此強化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唯有如此,才能增強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整體效果,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鄭其昕.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優化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0,4(12):16-17.
[2]劉金常.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優化策略探討[J].熱點聚焦,2019,12(03):159.
[3]林小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9(0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