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摘? 要:在知識型經濟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滲透進教育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人才正是符合社會和文化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必然要求。音樂作為文化教育的一種形式,正是實施全面發展,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加強音樂教育,不僅能夠在人文藝術和現代科學之間建立起橋梁,同時能夠實施美育教育,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是中學德育美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滲透其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增強情感體驗和實踐能力。本文主要基于學科素養的重要性,重點闡述了如何在音樂課堂滲透學科素養,提升學生音樂體驗感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學科素養;教學探討;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立德樹人新要求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界對核心素養的關注與日俱增。學科素養的關注度增加不僅是適應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同時它也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如何在音樂課堂中滲透學科素養,是增加課堂豐富度、深刻性的關鍵,同樣是推動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因此,教師要牢牢把握學科素養這一核心理念,做到結合音樂內容,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幫助學生自主體驗音樂情感,培養音樂實踐能力。發揮音樂在學生學習和成長中的推動作用,將有助于學生個人意識和審美意識的蘇醒,有助于增進師生感情,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為學生的藝術人文素養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盡管如上文所述,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滲透學科素養意義非凡,但是如何有效地將二者結合起來,仍然是現今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的重要意義
由前文可知,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學科素養,需要教師關注音樂學科素養,并秉持著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理念教育學生。教師首先需要明確音樂學科素養的概念以及重要意義,其次才能將其巧妙地和學科教學結合起來。音樂學科素養簡而言之就是基礎的音樂知識和基本的音樂技能,這兩者往往也被稱為“雙基”,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對音樂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把握音樂學科素養的基本概念。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滲透素質教育,第一,能夠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記憶力,由于音樂是一門講究技巧性的課程,在學習音樂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的同時,學生的記憶力也得到了鍛煉,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還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這是因為初中音樂教育不單單是音樂本身的學習,更是一種德育和美育工作。
二、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滲透學科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持續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在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掌握基礎音樂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的音樂學習。這意味著提升音樂課堂和學科素養的融合性,首先需要老師重視理論指導,加強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
(一)夯實理論基礎,為學科素養打下基礎
為了保證音樂課堂的順利展開以及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教師首先要做到重視理論,夯實基礎。在具體的理論教學展開之前,教師還要適當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訪談、一對一談話、查閱學籍、整理學生音樂分數等方式了解學生對音樂理論的掌握水平,并根據這一點來針對性地準備授課內容,做好理論教學和課堂實際情況的匹配工作。其次,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理論意識,只有師生共同認識到音樂理論的重要價值,才能避免教學只重實踐而輕理論。與音樂鑒賞等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相比,音樂理論的學習相對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豐富課堂形式,采取諸如信息技術在內的多種手段來增加音樂理論知識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獲取豐富的網絡資源,以此來擴充教學資源,在教學展開時善于運用圖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呈現樂理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奠定學科素養。
(二)發展實踐能力,為學科素養保駕護航
在理論基礎夯實之余,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今社會稀缺的人才是創新實踐型的人才,要想推動初中音樂課堂穩定發展,首先就需要教師著力于實踐教學,要將核心素養和實踐緊密結合,通過改革創新音樂教學模式,從紙上談兵走向真刀實槍,才能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將音樂課堂和實踐教學進行共融,還意味著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師生通過實踐加強交流和合作,這也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例如,在學習音樂《梁山伯和祝英臺》時,以往教師往往只照本宣科,學生學會演唱便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新環境和新要求下,教師要盡力將學生帶入特定的音樂情境當中,比如老師可以渲染音樂背景,為學生播放和梁祝相關的故事,幫助他們深化對音樂背景和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之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音樂,就能讓學生在領悟作品內涵之外投入更多的感情。
(三)加強音樂體驗,為學科素養豐富形式
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之下,初中音樂逐漸擺脫過去那種純理論知識灌溉的現狀,學生的演唱能力和音樂審美齊頭并進,有利于學生藝術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情感體驗也是音樂核心素養的基礎,引導學生加強音樂體驗,是學生自我探究和情感表達的需求。例如,在學習《沃爾塔瓦河》時,教師采取對比欣賞的策略,引導學生分別鑒賞《沃爾塔瓦河》和《大峽谷》,理解主題在全曲中表達的情感和一向,并通過這一點進而體驗歌曲的場景、主題、情緒和音樂風格,鼓勵學生體驗歌曲中的愛國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滲透學科素養,需要教師改變過去敷衍了事的態度和只重理論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首先重視音樂教育,明白它是培養學生道德藝術情操的關鍵,進而巧用教學方法,努力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音樂體驗,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莉莎.淺析核心素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24):1.
[2]薛少歡.淺談核心素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文淵(高中版),2019(08):477.
[3]馬騰.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1.
[4]孫鳳霞.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