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中小創新型企業的活躍程度往往是一國經濟活力的重要體現。近些年來興起的“瞪羚企業”,正在成為引領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一股新動力。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顯成為誕生“瞪羚企業”的主要國家。日趨活躍的“瞪羚企業”也成為助力中國經濟抵御疫情等沖擊、展現韌性的一大標志。
“瞪羚企業”概念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最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維?伯奇提出。按照他的解釋,“瞪羚企業”就是高成長型企業。它們具有與瞪羚共同的特征:個頭不大、跑得快、跳得高。這些企業不僅牟增長速度迅猛,還能快速登單資本市場o而一個地區“瞪羚企業”數量越多,表明這一地區的創新活力越強,發展速度越快。與“獨角獸”企業的區別在于,“瞪羚企業”基本上都是剛剛跨過“死亡線”的中小型初創企業,而“獨角獸”公司則是已經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另外,與“獨角獸”企業相比,“瞪羚企業”更多的是高科技創新型公司。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瞪羚企業”持續涌現的主要國家之一。 胡潤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2021胡潤全球瞪羚金業》顯示,在全球525家“瞪羚企業”中,中國占據171家,僅次于美國的201家。而且中國“瞪羚企業”發展迅猛,與上年相比增長七成多,比兩年前則多了蔑過一倍。從地區分布看,中國的長三角地區共87家.“瞪羚企業”,占全國51%;粵港澳大灣區共31家,占全國18%。從行業看,中國“瞪羚企業”一半以上從事生物科技、企業服務、人工智能和健康科技行業。
中國“瞪羚企業”迅速成長得益于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間,中國經濟增速年均超過9%。即便是遭受疫情沖擊時期,經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保持前列。而持續多年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為“瞪羚企業”大量涌現創造了條件。國家工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到1.54億戶,全國日均新說企業由2012年的0.69萬戶持豢增長到2021年的2.48萬戶。
不僅如此,營商環境改善為“瞪羚企業”的誕生和發展創造了良好外部條件。近年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入進行,初創企業的發展環境逐年改善。比如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底,“證照分離”改革惠及企業134.6萬戶,占同期新設企業的28.1%,而“一網通辦”則大大降低了企業辦事成本。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為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困難,財政、金融和社會保障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比如在減稅降費方面,預計僅今年一年企業新增減負規模就將超過2.5萬億元。而降低社保費率、緩繳養老保險費等措施,使企業社保負擔大為減輕。
當然,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瞪羚企業”取得大發展,也得益于中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在新一輪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浪潮中,中國不但趕上了,而且在一些領域實現超越。如今,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已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中國已占有一席之地。大量“瞪羚企業”的出現也是中國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化,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6在這種背景下,持續完善鼓勵和支持性政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盡快打通經濟大循環的痛點和堵點,是使更多“瞪羚企業”涌現并成為穩增長、保就業新動能的必然之舉。▲(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