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摘要:基于現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之余,著重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培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素養以及家國情懷。為此,教師需要秉承著“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來落實素質教育工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如何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創新高中歷史教學路徑已經成為教師們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將圍繞這一課題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路徑探究
一、自然滲透唯物史觀
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課前導入環節來進一步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通過拋出探究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從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緊跟教師節奏,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指導生物教學時,應不斷豐富課前導入內容、創新課前導入形式,以此來增強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和新穎度,更好地滲透唯物歷史觀念。以教師講解“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中國爆發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圖片、日本出現黑船來航和發生幕府危機的圖片,并拋出以下探究性問題“請同學們思考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侵略道路的?甲午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此驅動下認真分析和探究問題,幫助他們內化知識、遷移知識。此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探究中日爆發甲午戰爭原因的過程中自然滲透唯物史觀,意識到兩國經濟基礎不同帶來的不同影響,最終意識到戰爭爆發是近代歷史發展趨勢。這樣,能夠完善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唯物史觀。
二、樹立學生時空觀念
教師需意識到在實踐教學中滲透時空觀念是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需先全面了解時空觀念,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來幫助學生認知到歷史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將事物置于特定歷史時空下來分析和探究,最終能夠培育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可知,教師在滲透時空觀念的過程中仍存有諸多問題,為改善這一教學現狀,教師需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人數相近、實力相當的學習小組,鼓勵他們結合所學內容來繪制數軸圖,其中包含有西方侵略歷程、不平等條約簽訂、中國的反抗過程等等,從而使得學生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分析列強入侵原因、戰爭帶來的影響等等,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近代民族危機的事件經過,了解史事之間的時空練習,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充實他們的知識體系,最終順利完成培養他們時空觀念的教學任務。
三、提高史料實證素養
教師需意識到史料實證的輔助教學作用,可以借助史料實證來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使其能夠在史料研究中不斷深化他們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幫助他們突破學習瓶頸,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此外,教師還能夠組織學生研究史料來增強師生間溝通與交流,使得學生能夠盡量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組織學生分析“甲午戰爭爆發原因”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述江南制造局在1867至1985年所制造各類軍火數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整理的數據和資料一圖表、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近代中日兩個之間的軍事差距,并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能依據科學的數據和真實的資料來嚴謹地分析歷史問題,提高他們的史料實證素養。除此之外,教師在鼓勵學生分析史料的過程中,引導他們解答問題,從而能夠多角度、全方面解釋歷史問題,以此來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教師還應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還應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反思和重點回顧,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架構,以此來升華文本情感,激發他們家國情懷,最終實現夯實學生基礎知識、鍛煉他們實踐技能的教學目的。以教師講解“甲午中日戰爭”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近代艱難歷程”這一主題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回顧兩場戰爭和兩個條約的過程中增強其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朗誦比賽,其中需以小組形式朗讀梁啟超所寫的《少年中國說》,此外,學生還應富有情感和節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公平、客觀地打分和點評,并著重表揚情感飽滿、情緒昂揚的小組,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愛國熱情,最終實現升華情感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任務。
五、結語
總而言之,為落實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教師需通過自然滲透唯物史觀、樹立學生時空觀念、提高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來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與此同時,還能夠滿足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推進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顧福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分析[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