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開始
1942年夏天,父親在鎮上的完全小學上學。學校里接到通知,縣上的簡易師范要招生,條件是高小畢業。父親想去考。簡易師范是相當于初中程度的師范學校,到簡易師范上學不要錢,畢業就能當老師。父親說,可以減輕家里的負擔。
父親就去考。五六個人一起去的。
其實考試很簡單,父親記得其中最難的一道題,問,煤炭是屬于礦物質還是其他?父親就答,不是屬于礦物質,是屬于植物質,因為煤炭是植物變的。還有一道題,問,衣服上有幾粒扣子。父親說,這道題太簡單,剛想寫,又停下來,摸摸自己衣服上到底幾粒扣子。
考試后,一起去的土堆村的錄取了兩個,有他。
就去上了簡易師范。
父親說,簡易師范是流動辦學,沒有固定地點,開始的時候在嘴子前嘴子后,后來又搬到大辛家和大薛家,到處跑,躲鬼子。學生有一百多人,六七個老師,基本都是男生,也有四個女生。
沒過多久,形勢變得緊張起來。由于膠東抗日根據地日益發展,對侵華日軍的威脅越來越大,這一年,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親自調動兵力,對膠東地區進行殘酷的拉網進攻。敵人的掃蕩一個接著一個,學校不停地轉移,條件更加艱苦,飯也吃不飽了,有時候半夜爬起來去轉移。
學校決定讓父親等幾個年紀小的先回家,等形勢好轉再回學校上課。
這次父親回到簡易師范,還是沒上多久的學,形勢依然嚴峻,學校搬來搬去,到了夏天,就把父親這些年紀小的疏散回家了。他又回去上小學。這次沒有回到鎮上的小學,而是去了北申家中心完小去上學。父親說,根據地把上學的區域劃了片,沙王、后夼(kuAng)、龍口、南北申家、東劉家、竇家疃(tuAn)、肖家莊子,還有咱老家的土堆村,都歸這個片。
父親在北申家小學上了一年多,到1945年春天,由于功課和表現都好,就被抽出來,在本校當了老師。他和李老師、侯老師去了南申家小學教課。李老師名字叫李廷科,侯老師名字叫侯正仁。父親教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和算術,還兼著教四年級的常識。南申家小學是中心小學的分校,離北申家有一里路。學校就在家廟里,到北申家吃飯,在南申家睡覺。為了聯系群眾,做群眾工作,白天不許卷鋪蓋,一整潔老鄉就不敢來玩了。也不能太講衛生,太講衛生老鄉也不敢靠近。不能留頭發,都要像老鄉一樣剃光頭。老百姓穿什么就穿什么,不能搞特殊。父親個頭小,都叫他小劉老師。
過了沒多久,學校抽調一些老師去牟平郝各莊搞整風。父親也去了。那時海陽城萊陽城都有鬼子。老家土堆村當時屬于根據地的牙前縣,縣政府在桃村。共產黨員的身份還不公開。每個人都要發言說說自己過去的事情,父親自然沒多少可說的,有些年紀大的老師經歷復雜,要把過去的事情說一說。
整風結束回到學校,這時已經是7月,侯老師就拿了一份表來,問父親想入黨嗎?父親說想!就填了表,是中共膠東區黨委組織部的黨員登記表,石印的。
父親說,填了表后,李老師領著到區上談話。到了郭城鎮里真武廟區政府,見了一個人,笑瞇瞇的。李老師說這是區委書記老滕同志。我看看老滕,很平常的樣子,三十多歲,有點眼熟,心里說,這就是區委書記啊!老滕打量我一下,跟我握握手,叫我坐下。老滕說,認識你爹。才知道老滕是村里劉鳳波的女婿,名字叫滕吉俊,過去不知道他是共產黨。老滕問我愿意入黨嗎。愿意!為什么參加共產黨?可以受教育,可以進步。你能保守黨的秘密嗎?能!如果被敵人抓住了怎么辦?那就誓死不投降……老滕說,你就是黨員了,你爹是農民,一個月后備期,你是學生,三個月后備期。這個時候才知道你爺爺是黨員,以前光知道他晚上找了些男男女女在家說話,還讀些書和材料,也不知道干什么,不好問。
1945年春節前,那時父親還在北申家小學上學,八路軍圍困據守萊陽城南邊萬第的漢奸趙保原。兩萬名民兵和民工帶著干糧和土槍土炮,輪番配合我們的部隊圍困趙保原,趙保原的兵出來就打。土堆村和南北申家三個村的基干民兵也組織了民兵連,李老師是這一片的黨支部書記,叫父親當民兵連的文書,爺爺當指導員,準備上陣去參戰。大年三十,八路軍發起總攻,趙保原扛不住,從萬第逃跑了,戰斗勝利結束。父親他們沒去成。趙保原逃到了即墨,又跑到膠縣,最后叫十三團打死了。這個在抗戰期間一直與膠東人民為敵的家伙,終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到了1945年8月,李老師來找父親談話,說上級通知,叫父親去考建國學校。建國學校是根據地辦的工業學校,為將來打敗鬼子重建國家培養人才。父親就先回了趟家。爺爺那時生病躺在炕上,把這事給爺爺說了。爺爺說,去吧。給了父親兩塊四毛錢。奶奶給收拾了點行李,父親帶了條破毯子,穿了雙舊力士鞋就上路了。臨走時,李老師告訴父親,將來要是回來,想找組織和黨員,南申家就找申德興。父親說,申德興是我同學。李老師說,土堆村就找你父親。那時黨員還是秘密的,還不公開,土堆村就你爺爺一個黨員。父親說,他走出老遠,回頭看看,土堆已經看不見了,只看見風雷頂高高的山頭。他沒想到,這次離開家,再回來就是九年以后了。
父親先到桃村,到縣委組織部換黨員介紹信。組織部的人告訴說,建國學校到萊陽了。這時八路軍打下了萊陽,建國學校就搬到了萊陽。父親和一位姓段的老師一起去。他們在路上走了兩天,走了一百多里路,到了萊陽,是半夜到的。到膠東軍區的招待所住下。睡了一晚,第二天去找建國學校。看到萊陽城的城墻上還有八路軍攻城炸開的口子,城里也是亂糟糟的,四處是瓦礫堆。父親他倆找到建國學校,但建國學校說人員招滿了,不行了。父親怏怏的,出來在路上看見了布告,是膠東區黨委辦的抗日軍政大學招生,要初中畢業,身體強壯,年滿十八歲。父親就動心了,父親說,他其實不愿搞建設,要當兵,雖然看布告條件不夠,還是想去試試,反正不回去了。段老師說家里還有老婆孩子,不想去。父親說,我才不回去,我要打鬼子。父親沒有再停,就一個人去了。
走了六十多里路,走了一天,到了水溝頭村。
找到報名的地方,有個挺英俊的八路軍過來,好像是軍醫,說考試考試,問問多大了?十八。是虛歲。什么文化程度?初中吧。好像也不是。家庭出身是什么?貧農。這個是。又量量身高。脫下鞋子,看看是不是平腳板。就在表上寫字。父親偷偷看,是“合格”兩個字。父親問,不考試了?人家說,考啦!
父親就去報到,那個村子叫什么忘了,就在水溝頭西南,很近,過一條河就到了。分配到抗大的一營四連,從此開始了抗大的生活。
抗大的生活不錯,能吃饅頭,比家里強多了,星期天還到村邊的那條河里圍河捉小魚燒菜。司務長是位老紅軍,自己用小車去推糧食,磨成面,給大家做飯。父親問他,老同志啊,你是老紅軍,怎么不當個官去?他說,不行啊同志,我沒文化,沒本事,就老老實實為你們服務,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都是干部……覺得老紅軍就是好。
父親懷里還揣著黨的介紹信,但不知道交給誰。他就暗暗觀察。看到排長有時候召集五六個人開小會,小聲說話。覺得可能是黨的活動。有一天,看周圍沒人,就大著膽子拉住排長,問排長這里有黨組織嗎?排長看看父親,說有,有什么事?父親說,我有介紹信,不知道交到哪里。從懷里掏出介紹信交給排長。排長看了看介紹信,對父親說,你干嗎不早交,要不然給你當副班長。副班長也叫班政委,都是新學員里的黨員當。班長可以不是黨員,但副班長要是黨員,要照顧戰士的生活,行軍要幫助走不動的戰士,還要做思想工作,叫新戰士別想家。
我問父親,在抗大要學什么?父親說,上各種課,還要訓練。開始練隊列。軍事課學“衛兵守則”,上課的是連長。連長照著課本講,說遇到懷疑人員和漢奸特務嫌疑,立即加以“康捕”。康捕?其實是逮捕,連長不認識那個字,但父親也不敢去糾正。又演習,化裝成行人和衛兵……
在抗大上學時,日本鬼子投降了。膠東區黨委的報紙《大眾報》發了號外,報告了我軍解放威海的消息,要向大城市進攻……大家高興啊,都出來歡呼。老百姓也出來歡呼。都說小鬼子完蛋啦!不用打仗啦!不用跑鬼子(為了逃命而跑出去躲日軍)啦!
小編有話說:當初那個小小的云香,已經成長為一名17歲的抗大學生。之后,云香會加入解放軍,和戰友們踏上解放戰爭的戰場。那又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呢?好奇的你,請到《風雷頂》里去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