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間隙,我愛逛附近的山。
山中有一種鳥兒,長著黑色冠羽,臉頰的耳羽紅艷艷,模樣瞧著怪俊的。它們十分聒噪,吃東西時呼朋引伴,休憩時歌唱不疲。一年四季它們都過著熱熱鬧鬧的日子。春天里,它們忙忙碌碌,求偶、做巢、喂雛;夏秋時分,幼鳥初長成,一個個愣頭青樣兒,到處橫沖直撞;來到冬日,它們羽毛日漸豐滿,毛色愈發鮮亮。
這種鳥兒的名字叫紅耳鵯,常見,不甚懼人,是這山中我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了。
鳥兒擁有翅膀,擁有令人羨慕的飛行技能,我們親切地呼之“飛羽”。
隨著觀察漸多,我的飛羽朋友不斷增加—
頭上長著一撮白毛的白頭鵯,有著別致白色眼圈的暗綠繡眼鳥,一身優雅灰的遠東山雀,拖著飄逸長尾羽的紅嘴藍鵲……
走山一路,鳥兒的飛影接連閃現。它們總是來去匆匆,有時是倉促避人,有時是追逐嬉戲,更多時是為了覓食,從一個點趕往另一個點,孜孜不倦。
在我眼中,鳥兒身上處處是美德,它們的靈動、美麗、勤勞,都深深地觸動著我。我努力認出它們,從它們的外觀、大小,甚至飛行的姿態。
可單憑目光是不夠的,后來,我發現一種更好玩、更便捷的法子,那就是支起耳朵,聽聲辨鳥。
每種鳥兒的鳴叫都不一樣,有著各自獨特的交流方式。
珠頸斑鳩藏在濃密的枝葉里,喉嚨搗鼓出低沉的“咕—咕—咕”;大擬啄木鳥則喜歡站在高高的樹尖上,“啊嗚,啊嗚”,聲嘶力竭地叫;烏鶇起飛時預警似的發出“喈喈”的尖叫,而一旦得了空閑,它們擇一樹枝,悠悠揚揚地鳴唱,煞是動聽,真不負“百舌”的稱號。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鳥兒們禮贊白日的歌聲紛紛唱響,匯成一出壯麗的樂章,我沉浸其中,不勝愉悅,將它們一一辨出,仿佛一一跟它們打過招呼。
就這樣閑逛著,閑逛著,漸漸地,我走出了這座山,到了其他地方,認識更多的飛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