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身份轉變,是融媒體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積極轉變媒體記者新聞報道理念和模式,可以提高新聞記者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促進記者轉型發展。基于此,文章就全媒體記者必須具備的素質進行闡述,簡述全媒體時代特點,分析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面臨的困境,探討全媒時代發展機遇和挑戰,具體提出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路徑及培養優秀全媒體記者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融媒體;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2-0145-03
一、引言
媒體融合,是將多種媒介渠道手段進行整合,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媒體形式進行新聞報道,基于全媒時代的到來,新聞記者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要求新聞記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和傳播方法。因此,要重視新聞記者綜合素養的培養,促使新聞記者更好地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以全新的媒體融合形式報道新聞,做一名新聞新業態背景下的優秀記者。
二、全媒體記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一)整合新聞資源能力
融媒時代的到來,優質的新聞資源量豐富,全媒體記者必須具備整合新聞資源的職業素養,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環境變化。同時,在融媒體傳播環境下,記者要優化新聞信息采集渠道,掌握新聞信息采集流程,并熟練地掌握流程實施要點;學習圖片處理、文字處理、音頻處理技術,不斷豐富新聞內容,提高新聞內容質量,保證新聞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1]。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全媒體記者,必須具備資源整合和信息采集能力,基于多維度視角把控全局變化。
(二)跨媒體判斷能力
融媒體集成了多種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新聞事件發生時,記者要第一時間掌握輿論導向,并在最短時間內將真實的新聞事件內容傳播出去。因此,全媒體記者要掌握不同媒介的新聞傳播特點,快速反應,靈活應對,確保準確判斷,保證新聞報道思路清晰,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同時,全媒體記者要具備融合媒體報道意識,結合具體的新聞事件內容,選擇不同的報道媒介,保證最佳的報道效果,在提升新聞報道時效的同時,保證受眾接收到的新聞內容是真實的、可靠的,避免誤導受眾。
(三)分眾化傳播辨識力
全媒體記者必須樹立以受眾為中心的報道理念,基于受眾真實需求出發,結合受眾的喜好進行報道,積極與受眾互動,可借助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受眾的溝通和交流,定期分析受眾的反饋,及時調整新聞報道方式,從而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要求全媒體記者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基于受眾的真實需求報道新聞,增強受眾的體驗感,營造良好的新聞媒體傳播環境。
三、全媒體時代特點
媒體融合的實現,為傳統媒體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促使新聞業態不斷發生變革性的改變,媒體融合速度也持續加快,實現單一媒介向多元媒介的轉變,衍生了新聞融合模式,新聞傳播變得更加多樣。基于媒體融合背景,對新聞記者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新聞記者緊跟融媒體時代發展,積極學習融媒體技術,做一名優秀的媒體記者,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借助視頻、音頻等媒介手段,提高新聞制作質量,并增強多媒介整合能力,對新聞渠道進行高效融合,進而為受眾提供差異性的媒介報道形式,增強受眾的主觀感受。全媒體時代記者要具備一專多能的素養,具備新聞稿件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要掌握新媒體新聞的寫作技巧,能夠熟練應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新聞策劃和編輯,結合新媒介傳播規律,選擇最佳的傳播媒介方式,從而達到新聞傳播效果[2]。
四、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對全媒體的認識不夠
就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遇到的困境來看,存在思想認知上的偏差,對媒體融合的認知程度不高,部分媒體記者仍沿用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未能結合新媒體進行新聞編輯和撰寫,無法保證新聞報道質量,難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大部分媒體記者自身的信息化素養不高,對新媒體技術不了解,無法熟練使用新媒介,如短視頻制作、視頻剪輯等,在能力上有所欠缺,進一步加劇了媒體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的難度。
(二)專業能力不足
由于媒體記者自身的專業能力不足,因此無法適應融媒體環境變化,難以滿足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的需要。基于此,在媒體記者轉型過程中,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培養制度和培養體系,不斷增強全媒體記者個人能力,更好地滿足融媒體時代變革需要。
五、全媒體時代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全媒體是在新媒體發展基礎上延伸,通過聲、圖、文、光、電等表現形式,將新聞報道內容以立體化的形式展示出來,并在現代化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打造出的全新的新聞信息傳播形態。全媒體囊括了傳統媒體行業傳播工具,并在此基礎上借助新媒介,增強了受眾的視聽感受,增強了新聞傳播效果。
(二)挑戰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受眾信息獲取方式,信息獲取渠道變得更加多元,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媒體記者新聞生產方式及新聞報道方式。傳統的廣播、電視、紙質媒體,要求記者具備寫作功底,能夠對稿件進行潤色即可。但全媒體記者則需要突破傳統媒體局限,靈活運用融媒體技術,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對全媒體記者職業素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全媒體時代不斷發展,也進一步驅動自媒體、社會媒體、手機媒體等媒體的發展。受眾媒體接觸習慣正發生著顯著的變化,手機媒體用戶量明顯增加,在互聯網載體支撐下,用戶可借助手機端自主制作并上傳視頻,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但也存在非理性情緒蔓延勢頭,即“破窗效應”[3]。此外,網絡危機傳播關注度高,短時間內會出現大量的輿論,容易混淆視聽,影響事態的發展。基于此,要求全媒體記者不斷提升自身的洞察能力、反應能力,及時抓住輿論導向,增強融合媒體的權威性。
六、融媒體背景下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路徑
(一)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全媒理念
全媒體記者要在融媒體背景下,突破傳統觀念的桎梏,改變傳統的新聞采編和報道形式,創新全媒體記者的工作方法,扎實自身稿件編寫能力,增強編輯能力,對采訪內容進行匯總和歸納,并利用不同的終端設備將新聞內容傳播出去,提高新聞信息傳播時效,保證受眾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真實情況。全媒體記者要樹立新思維、新理念,靈活運用不同媒介增強新聞傳播效果。全媒體記者要善于分析受眾的需求,分析受眾的特點,進而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新聞信息內容,保證受眾及時了解新聞信息,切實發揮新聞報道的綜合性價值。全媒體記者在新聞內容編排上,要豐富內容設計,增強內容層次感,使用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進行新聞報道,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加快全媒體記者轉型[4]。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全媒體記者要樹立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新方法、新理念和新技術,以身作則,扎實寫作,確保在全媒體新聞報道中,展現全媒體記者較高的新聞素養,做新時代需要的全媒體記者。
(二)深入挖掘新聞,提升核心競爭力
融媒體環境中的新聞信息量較大,海量的新聞信息高速傳播,全媒體記者要深入實地進行新聞報道,了解事件的真相,及時把握輿論導向,樹立較強的競爭意識,在最短時間內對新聞事件信息進行優化和處理,剔除不良信息、虛假信息,不斷提高自身審辨能力,減少負面信息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并通過新聞標題設計,促使受眾了解新聞報道的內容。全媒體記者在報道新聞過程中,要善于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調動受眾的情緒,增強受眾的認同感,確保報道的新聞內容有深度、有寬度、有溫度。另外,媒體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明確專業目標,并為目標的實現不斷努力奮進,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總結經驗,塑造具有個人特色的新聞報道形象,進而展現個人魅力,更好地提升受眾對全媒新聞的接受度,凸顯出全媒新聞的價值特點。
(三)增強自身專業能力,提高新聞整合能力
融合媒體的到來,對媒體記者的專業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標準,為滿足全媒體新聞報道需要,媒體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過程中,要積極克服困難,突破自我,重視個人能力的提升,增強融媒體環境適應能力,增強基礎資源的整合能力,做好新聞數據匯總工作,并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支持下,將新聞報道內容上傳到互聯網中。全媒體記者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需要改變新聞生產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報道,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媒介渠道報道新聞內容,優化新聞標題設計,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切實發揮網絡體系的核心作用。另外,全媒體記者要建立真實的新聞播報場景,將圖片、視頻、聲頻充分融合其中,保證新聞傳播效果。
全媒體記者要熟練掌握傳統媒體新聞傳播規律和特點,要了解傳統媒體特點,并積極與新媒體技術進行融合,學習手機端、微博、微信公眾號運營技巧,更好地優化新聞傳播形式,從而滿足受眾個性化需要。日常工作中,全媒體記者要學習網絡知識,學習攝影攝像技術、網絡技術等,掌握技術手段運用的最佳路徑,進而保證新聞高質量推送,展現圖文并茂的新聞內容,吸引受眾的關注。同時,全媒體記者要明確自身的職能角色定位,及時轉換身份,做好新聞采寫、新聞生產工作的同時,靈活使用新媒介將新聞信息發布出去,積極與不同媒體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不同媒體的差異,靈活協調新聞事件關聯方的相關事宜,實時發布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并密切關注受眾的反饋,積極與受眾互動,了解受眾的真實需求,更好地發揮全媒體記者的作用[5]。全媒體記者自身要有意識地擴大影響力,可開通個人微博賬號或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新聞信息,提高新聞價值,促使新聞信息有效傳播,發揮全媒體記者的網絡影響力。
(四)提高策劃能力,創新報道手段
全媒體記者要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增強策劃能力,結合傳統媒體發展優勢,加強新媒體技術融合,對媒體平臺用戶心理進行分析,掌握用戶的心理特點,保證新聞策劃質量,促使全媒體記者策劃能力不斷升級。同時,全媒體記者要理清融媒體技術和知識的使用思路,深入挖掘受眾關注的熱點,了解受眾的精神追求,并綜合考量新聞事件報道對社會的影響,對青少年群體的身心影響等,保證新聞策劃科學合理。全媒體記者在新聞策劃過程中,要以言簡意賅的語言闡明事件發生起因、事件進展情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增強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認識,更好地啟發人們思考,引導受眾正確的價值觀。在新聞創作上,全媒體記者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撰寫,并融合相關的法律內容,培養受眾的公德心,起到規范社會行為的作用,切實發揮全媒體記者在全媒新聞報道中的重要作用。
七、培養全媒體記者有效策略
(一)優化培訓課程設置
要想培養優秀的全媒體記者人才,必須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結合融媒體發展形勢和全媒時代發展特點,優化全媒體記者培訓課程設計,加強多專業之間的交叉,促使全媒體記者積極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培訓課程設置目標:一是強化全媒體記者的寫作基本功,保證新聞生產質量;二是重點提升全媒體記者在不同媒體融合情況下的寫作能力;三是加強多媒體技能訓練。媒體融合背景下,培養大量復合型媒體記者,可滿足融媒時代發展需要。因此,在增強全媒體記者寫作能力的基礎上,要提高全媒體記者的信息化素養,開設新媒體技術專業課程,主要鍛煉全媒體記者視頻制作、視頻剪輯、手機直播等專業技能。同時,在培訓中,訓練全媒體記者網站建設能力、圖像處理能力,促使全媒體記者增強對融媒體新聞報道、不同媒介特征的認識,切實提高全媒體記者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并在全媒新聞報道中,發揮自身的價值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培訓平臺
現代化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多功能移動終端設備使用率更高,因此,充分依托網絡載體搭建培訓平臺,可進一步提高全媒體記者培養質量,促使全媒體記者不斷提高專業素質,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需要。同時,要建立完善的培訓反饋機制,加強對培訓平臺的監管,增強平臺的互動性,保證雙向反饋效果。可積極學習國內外培訓反饋機制運用經驗,逐步完善培訓反饋機制,更好地保證全媒體記者的培訓效果。并根據培訓反饋結果,不斷改善培訓內容和培訓機制,優化全媒體記者培訓課程設置,更好地提高全媒體記者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三)壯大新媒體師資隊伍
為保證全媒體記者人才培養質量,打造一支新媒體師資隊伍,可進一步優化培訓課教學效果,更好地滿足全媒體記者培養需要,加強全媒體記者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保證全媒體記者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全媒體記者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需求是急切的,通過開發新媒體資源,可為全媒體記者人才培養夯實基礎。
八、結語
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的全媒體記者轉型,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受融媒體的沖擊和影響,傳統媒體行業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對媒體記者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為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加強對全媒體記者的培訓和教育,可增強全媒體記者的專業技能。全媒體記者要想實現自我價值,必須有效對接各種媒體,積極協調,加強溝通,保證新聞產品質量,創新新聞報道內容,進一步推動全媒體事業發展。基于此,要想做一名優秀的全媒體記者,必須扎實專業基礎,提高專業素質,學習新媒體技術,掌握媒體行業特點,不斷學習新內容和新技術,為全媒體新聞報道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汪燕.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J].記者觀察,2020(32):158-159.
[2] 施瑞.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J].新聞文化建設,2020(11):34-35.
[3] 胡彤.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J].記者搖籃,2020(8):69-70.
[4] 向麗華.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J].西部廣播電視,2020(9):178-179.
[5] 周慧慧.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淺談荊門晚報新媒體中心記者編輯踐行“四力”實踐[J].記者觀察,2020(5):50-51.
作者簡介 楊穎,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實務、媒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