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冀 唐棣宣
【摘要】五卅運動前后,上海工人馬克思主義階級觀的演進并未遵循單一的線性邏輯,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制定的工運政策成為上海工人運動的風向標。在明確將帝國主義作為這一時期階級斗爭的主要對象后,中共多維度建構起反帝話語并在上海工人階級中廣泛宣傳,使得該時期上海工人的階級觀呈現出鮮明的民族主義特征。反帝話語的建構與傳播不僅豐富了中共階級斗爭的“語料庫”,滾動的話語邏輯也深刻影響著上海工運的實踐走向,上海工人的民族意識與階級意識競相覺醒,并在反帝斗爭的實踐中展現出強大力量。
【關鍵詞】五卅運動;反帝話語;民族意識;階級意識
【中圖分類號】 K26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2096-6644-(2022)01-0014-12
上海工人階級在五卅運動中同帝國主義堅決斗爭,為推進中華民族獨立作出了重要貢獻。五卅運動前后,帝國主義成為上海工人階級斗爭的主要對象。這不僅同中共的階級教育密不可分,還與共產國際等政治因素有著復雜的糾葛。近年來,史學界較為重視對五卅運動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a,但中國史學界相關研究大都以傳統史學研究范式展開,對反帝話語在上海工人階級中的傳播及其對上海工人階級觀的影響研究仍需深化。以裴宜理為代表的西方史學界則力圖擺脫階級話語,以“新工人史”的研究范式剖析上海工運,著重強調工人的分裂性而忽視了對上海工運的整體把握。 b 因此,本文以上海工人階級為主要考察對象,探究反帝語境下上海工人群體民族意識與階級意識的交織演進與行動表達。
一、馬克思主義階級觀的反帝走向
20世紀20年代,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陰霾中走出來的帝國主義列強卷土重來,在政治上支持并唆使中國各系軍閥發動內戰,致使中國四分五裂,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在經濟上憑借其雄厚的資本打壓吞并一戰時期剛發展起來的民族工業,其中紡織業最為突出。 c 在這些外資工廠中的中國工人遭到了極其嚴重的剝削,尤以上海地區最為明顯。以英國在上海經營的上海電力公司為例,僅1923年一年的剩余價值率就達352.2%。 a 在外資工廠工作的中國工人平均工作時長達12~16小時。曾有外國資本家這樣威逼上海工人:“在上海找一百條狗難,找一千個工人容易的很。”b 因此上海工人大眾對外國資本家的階級壓迫深惡痛絕,時常念道:“落在地獄里一般的受苦!”c 這為上海工運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階級基礎。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順利召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為中國工運復興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共對上海工人開展了一系列階級教育。
(一)中共對上海工人階級觀的培育
在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前,中共就已著手恢復上海地區的工運工作。鄧中夏等人以上海大學為陣地,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運干部,為后來中共在上海地區開展工運工作儲備了人才。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后,中共以上海大學為核心,派出大批共產黨員到上海的工業區開辦工人補習學校,在教授上海工人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工人展開階級教育,并組織成立工人俱樂部等工人團體,這為五卅運動的爆發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1922年10月,上海大學正式成立,國民黨知名人士于右任擔任校長。 d1923年春,上海大學委任鄧中夏為校務長,他先后聘請蔡和森、惲代英、蕭楚女、張太雷、安體誠、李達、任弼時等一批優秀中共黨員前來任教,上海大學也成為中共培養工運革命干部的基地。 e1924年中共四大召開后,上海大學利用國民政府賦予的合法身份開設了平民義務學校執行委員會,邁出了教育與組織工人階級的重要一步。
滬西地區的上海大學、中華工業專門學校、南洋高級商業學校、競雄女學、坤范女子中學、蘇州旅滬公學等學校分別承辦了平民夜校。 f 同年5月,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在中共建議下成立了工人運動委員會,同時安排了一批富有工運工作經驗的共產黨員進入工人運動委員會工作,于右任擔任主任,李立三、楊之華等人擔任委員。他們通過在工人運動委員會的合法身份并結合以往在京漢鐵路工人中開展工運工作的豐富經驗,深入工人學校積極開展階級教育。鄧中夏與李立三親自到夜校給工人們上課,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由于工人群體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為更好地開展階級教育,教員們為工人們編寫了通俗易懂的課本,課文多以順口溜的方式呈現,例如,“上學校,念念書,農工不是生來粗。富人坐在家中吃魚肉,農工勞苦做工喝薄粥,富人笑哈哈,農工個個哭,不分東南和西北,富人笑,窮人哭。工人也勞苦,制衣或造屋;制衣用刀尺,造屋用木石;主人總刻薄,一刻不許歇;勞動十二點,工錢只兩角;柴米如黃金,哪里夠衣食;一家五個人,心想起來如刀割!” g 教員們除揭露資產階級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外,還十分重視對工人群體的團結教育。李立三在平民夜校給工人們講述長辛店鐵路工人與安源路礦工人團結起來進行階級斗爭的實際情況,鄧中夏則用諸如“一只筷子容易折,十只筷子折不斷”等形象生動的比喻來講明階級團結的重要性,并以此號召工人們團結起來同資產階級斗爭,得到了工人們的強烈反響。隨著上海工人群體階級意識的不斷提高,中共開始以夜校為中心,著手組建工人團體。
中共為進一步培育上海工人的階級情感,于1924年9月起先后組織上海工人創辦了小沙渡“滬西工友俱樂部”與楊樹浦“工人進德會”等工人組織,這些工人組織在工人階級教育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滬西工友俱樂部草章中明確規定該俱樂部成立的主要目的:“本部以聯絡感情,交換知識,互相扶助,共謀幸福為宗旨。”a 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成立標志著上海工運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滬西工友俱樂部推舉孫良惠為主任,嵇直為秘書,后由項英直接領導,俱樂部創辦初期參加的工人只有70余人,但俱樂部堅持開辦平民學校,蔡和森、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向警予、項英等人親自為工人授課。他們以《新青年》《向導》《勞動周刊》等中共創辦的刊物為素材,選取一些鮮活的課題為工人授課,每星期安排講三課時,在授課時都是選用與工人階級利益密切相關的案例。在涉及地名如講解“安源路礦工人罷工”等運動時,他們會在地圖上標注出罷工所在的位置,并詳細講解當時敵我勢力的對峙形勢。在講解“反對資產階級”“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等階級名詞時,他們還要求工人抄寫下來。此外,平民學校還舉辦演講、話劇等活動對工人進行多樣化的階級教育,并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b 上海工人在接受俱樂部的階級教育后,逐步認識到帝國主義就是他們的“老板”、資本家的后臺,也開始認識到工人階級只有團結起來同資本家斗爭才能取得成功。俱樂部的階級教育引起了上海工人的情感共鳴,工人們競相加入,至1925年“二月罷工”發生前,滬西工友俱樂部的工人會員人數已經由創辦初期的70余人發展至近2000人。 c 中共以滬西工友俱樂部為中心發展共產黨員與共青團員,并在同興紗廠、內外棉廠成立了黨組織,同時楊樹浦眉州路的工人進德會也在蔡之華的領導下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與共青團員,為之后的“二月罷工”與五卅運動奠定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二)反對國際帝國主義話語的出場
五卅運動前后中共反帝話語的建構與蘇俄、共產國際有著密切的關系。列寧曾對帝國主義作出了許多精辟的論斷,他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即壟斷階段,在此階段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市場的格局開始形成。但列寧同時強調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單獨在一個無產階級力量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內取得勝利,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會吸引其他國家的被剝削階級效仿,從而在這些國家內部發動社會主義革命。 d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的反帝話語迅速傳播至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并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逐步成為這些國家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系統性綱領。
共產國際二大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德國、匈牙利等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失敗,歐洲的工人運動走向低谷,蘇維埃俄國雖擊退了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并清理了國內反動勢力,但仍處于帝國主義國家的包圍之中。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列寧親自參與制定了在共產國際三大上提出的《策略提綱》。《策略提綱》中明確指出當前共產國際的主要任務就是聯合全世界的工人階級同資本帝國主義戰斗。 e1922年11月召開的共產國際四大通過了《關于東方問題的提綱》,該提綱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現實為根據,指出:“在殖民地的東方,目前所必須強調的口號,則是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f 在列寧和共產國際的影響和指示下,中共開始逐步接受并宣傳反帝話語,領導中國人民開展反帝斗爭。
中國共產黨自1922年開始逐步接受并宣傳反帝話語。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決議案》第七條明確指出:“中國全部統一的實現,是在中國能脫離世界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推倒封建制度的軍閥,建設真正民主主義國家的時候。”a 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陳獨秀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更加注意反帝口號的宣傳,擴大反帝話語在中國社會中的影響。 b 此后,中共加大了反帝話語在民眾中的宣傳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如1924年《中共中央局向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的報告》指出的:“我們政治的宣傳,自一九二三年起,即是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兩個口號。在一九二二與一九二三年間,‘反對軍閥已成了全國普遍的呼聲;到一九二三與一九二四年間,列強對華進攻日急,全國知識階級中進步分子,已采用‘反抗帝國主義的口號;而且最近在北京、上海、漢口、廣州、奉天等處,已漸漸有反帝國主義的民眾運動發生。”c
(三)工人運動與民族革命的結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大會根據當時的國情對中國社會各階級在民族革命中的作用與地位、工人階級領導權以及工農聯盟等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并對中國革命前景作出了展望,明確提出工人階級要掌握民族革命的領導權。大會在對全國工人運動形勢進行系統分析后,擬定并通過了多項職工運動決議案,對之后的中國工運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闡明了工人運動與民族運動的關系,明確提出工人階級掌握中國民族革命領導權的必要性。大會在討論中國工運問題時,首先對世界形勢進行了分析,指出各國要根據本國的經濟水平、民族狀態等實際情況規定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與性質。歐美國家資本主義較為發達,因此以工人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資產階級政府的社會革命為主;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由于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屬性,則需要工人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各革命階級聯合起來發動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革命,二者革命性質雖不同,但革命目的具有一致性,即推翻資本帝國主義。 d 當前的中國正處于國內軍閥勢力搖動之中以及帝國主義國家在華的劇烈沖突時期,中國被壓迫的民眾運動有著更大的發展機會。 e 因此,東方殖民地的無產階級應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本國民族革命運動之中。 f 其次,大會明確了工人階級在民族革命中的地位和革命目的,在對中國社會各階級在民族運動中的作用與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后,指出工人階級在民族運動中應處于領導地位,工人階級參與民族革命的目的是“由民族革命引導到無產階級的世界革命”g。最后,大會對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關系問題作了說明,強調工人階級在民族革命中并不附屬資產階級,而是要獨立自主地開展民族革命,同資產階級是合作關系。大會提出由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致使中國的資產階級分化嚴重,買辦階級與地主階級都屬于資產階級的反革命派,民族資產階級如果能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會對中國的民族革命起到積極作用,而農民階級則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者。中國社會的現狀就是越往上層愈具妥協性,工人階級因其經濟地位決定了它堅定的革命屬性,因此中國的民族革命必須在中國工人階級領導下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a
第二,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制定了系統的策略與計劃。大會在對中國工人運動的過去狀況及現在趨勢進行系統分析后得出,中國工人階級想要成為民族革命中真正的領導階級,就必須有自己強固的組織和獨立的工作。 b 因此,大會就如何指導中國未來工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策略。首先,針對國民黨右派的反共陰謀,大會決議案提出了相應對策:爭取工會的公開與統一,倡導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使工人階級意識到權益是靠自己斗爭所爭取來的,而非國民黨的恩賜,從而揭露反動派的真相;其次,黨在領導工人運動時口號不宜定得過高,要既能激起民眾情緒,又不要被反對派所利用,避免失敗后招致反動派的攻擊;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工人階級在民族革命中必須堅持階級斗爭,工人階級可以在民族革命運動中支持或幫助資產階級,但工人要謹記同資產階級的經濟關系,即勞資對立的關系,這無論在企業家、外國人、中國人、私人或國家、進步的抑或是反動的都是一樣的,因此工人階級在民族革命中同資產階級中的民族主義者也要堅持斗爭,讓民族主義者為謀求工人階級的幫助而讓步,進而利用同民族主義者的聯絡向資產階級進攻,這樣堅定的階級斗爭勢必能夠打倒國民黨右派的反動勢力。 c 以堅持階級斗爭為核心的工運策略的制定為中國工人階級獲取民族革命的領導地位提供了極大幫助。
二、反帝話語在上海工人中的傳播
在共產國際和中共四大的政策導向下,中共開始在上海工人階級中廣泛宣傳反帝話語。加之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掠奪剝削的進一步加深,上海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不斷惡化,在這樣的形勢下,以民族主義為核心的反帝話語開始在上海工人階級中廣泛傳播并獲得極大認同。
(一)反帝:工人階級的特殊使命
1925年伊始,親日政權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無忌,在五卅運動爆發前,帝國主義與中國被壓迫貧苦大眾的流血沖突呈現出一觸即發之勢。同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紗廠的日本資本家槍殺了共產黨員顧正紅,并殺傷10余名工人,同月28日在日本政府的命令下日本駐青島海軍陸戰隊又槍殺8名工人,數名工人受傷被捕,這成為五卅運動爆發的導火索。 d 嚴峻的斗爭形勢使中共認識到必須加強對工人群體的階級教育,從思想上引導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進而才能有效組織工人開展反帝斗爭,因此以反帝為核心的階級教育成為這一階段中共工運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為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中共利用《向導》周報、《工人周刊》等刊物進行宣傳教育,向工人階級揭露帝國主義的本質,引導工人階級同帝國主義進行堅決斗爭。1925年6月6日,《向導》周報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大屠殺告全國民眾》一文,文章對中國自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60余年的歷史進行了系統梳理與總結,指出這近60余年的歷史“完全是一部外國強盜宰割中國民族的血書”。中國的工人、農民與各被壓迫階級被資本帝國主義殘酷地剝削、無情地屠殺,而近年來中國工農階級的反抗,使帝國主義資本家加大了對中國被壓迫階級的鎮壓力度,這次上海的大變故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向帝國主義進攻所引起的。 a 以英日為首的帝國主義實行“以華治華”的狡猾政策,即通過賄賂等卑鄙手段收買中國官僚,以高等華人宰制下等華人,如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日英帝國主義的幫助下以武力鎮壓從奉天至上海的民眾愛國運動,肆意拘禁捕殺愛國人士。針對帝國主義的上述卑劣行徑,奮戰在工運一線的黨員干部告誡工人們,中國的命運要想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須不遺余力地打倒帝國主義與它們的軍閥走狗,廢除所有的不平等條約。 b 針對帝國主義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妄圖限制工人運動而發布《工會條例草案》,中國共產黨在《向導》周報上刊登了《為工會條例事告全國工人》,揭露北京政府因中國工人階級的覺悟和力量已經顯現出來,便用欺騙的方式,表面上支持工人組織工會,實際卻嚴格限制,使得工人階級的力量非但不能發展反而受到束縛。以此告誡工人:北京政府已被帝國主義與中外資產階級所控制,中國工人要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就“絕不能承認北京政府那樣的工會條例”,必須展現出更加堅定的反帝決心與更加強大的階級力量。 c 在五卅運動二周月紀念日上,針對帝國主義對工人運動的瘋狂打壓,中共再次號召中國工人階級團結一致,將反帝斗爭進行到底,不達目的不上工,讓帝國主義的陰謀無法得逞。 d
中共的階級教育與反帝宣傳在工人階級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以上海工人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內部掀起了傳播反帝思想的熱潮。早在上海“二月罷工”時期,工人們就通過口號、傳單等形式傳播反帝話語。當時工人義勇隊的誓約中這樣寫道:“反對東洋人到底,不占面子不上工,維護工會,鏟除工賊;同生死,共患難;聽總隊長的話,如有假心,天雷打死。”e 在《上海日紗紗廠罷工工人泣告同胞書》中,工人們更是痛斥了日本資本家打人、侮辱女華工、剝削壓榨工人等種種罪行,號召工人們一致“反對東洋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f 在內外棉紗廠工會印制的傳單中也一再強調:“我們要團結一致。我們兩萬多工人要萬眾一心,不要怕日本人,不要向日本人低頭。”g 五卅運動爆發后,內外棉紗廠工人們依托工會更加積極地傳播反帝思想,在內外棉紗廠呼吁書(傳單)中寫道:“各界同胞們!我們受東洋人壓迫侮辱,實在忍不住了,望你們一致起來打抱不平,救救我們呀!”h 在顧正紅烈士的追悼會上,工人們也喊出了“要行兇的償命!”等響亮的反帝口號。i在以反帝為核心的階級教育下,工人階級的反帝意志愈發強烈,這種精神成為工人階級同帝國主義斗爭的潛在力量。
(二)工人階級:民族解放的前鋒
1925年1月召開的中共四大明確了工人階級在民族革命中的地位,指出工人階級要取得民族革命的領導權。為讓工人階級認識到自身在民族革命中的領導地位,以實現階級自覺,中共首先從思想上入手,對工人開展階級教育,在工人刊物中重點描述工人階級同帝國主義頑強斗爭的激烈場景,展現工人階級堅毅的斗爭精神,并著力闡明工人階級的優越性與革命性,借以詮釋工人階級作為民族革命領導階級的合理性。
首先,中共強調工人階級擔任民族革命的領導階級,既是為了工人階級自己的利益,更是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針對北京政府妄圖禁止工人運動、肅清工會而提出的所謂工會條例,中共在《向導》周報刊登的《為工會條例事告全國工人》中寫道:“不準干涉工人!將來的社會是工人的!中國工人已經表現他們和帝國主義奮斗的力量,工人階級擔負了力爭民族解放的重任。工人階級為自己的階級利益而奮斗,當然要表現更大的力量,更堅決的決心,更勇敢的奮斗。”a 中共在《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告工人兵士學生》中開篇就指出:滬港兩地的工人階級同帝國主義的階級斗爭,不僅是為了工人階級自己的利益,更是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而斗爭。 b 針對當時復雜的革命形勢,中共告誡工人不能因為當前的一點勝利就停止同帝國主義斗爭,強調如果上海工人因帝國主義資本家已經滿足罷工時提出的經濟與
法律要求而上工,這絕不意味著同帝國主義斗爭的結束,工人階級應借此機會聯合民主主義分子與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充實自身實力,在中國共產黨與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領導下繼續斗爭。 c 諸如此類反帝話語的宣傳,不僅讓工人階級知曉了反帝斗爭對于維護本階級利益與中華民族獨立的重要意義,也使工人階級明確了其在民族革命中的領導地位和應肩負起的責任。
其次,面對嚴峻的反帝斗爭形勢,為更好地對工人開展階級教育,中共將全國各地區工人階級同帝國主義流血斗爭的典型事跡進行重點宣傳,以增強工人階級作為民族革命領導階級的自信力,同時提升工人階級在其他各革命階級中的公信力。1925年8月23日,《向導》周報發表的《全國被壓迫階級在中國
共產黨旗幟底下聯合起來呵!》寫道:在五月卅日上海大馬路的大屠殺之后,帝國主義及其指揮下的軍閥政府對中國革命階級的屠殺仍未停止,中國工人階級仍在為爭取民族獨立與本階級的解放同帝國主義浴血奮戰,繼上海工人后,漢口、廣州、重慶乃至香港九龍等地的工人相繼遭到慘殺。而后又列舉了工人階級在斗爭中慘遭屠殺的具體案例:一是南京和記工人復工時被外國資本家與英國水兵開槍射殺;二是青島紗廠工人王倫被日本資本家的奴才張宗昌斬首示眾,另有四五十名工人被其逮捕;三是天津日商裕大紗廠工人遭日本資本家誆騙,待工人們上工時日本資本家聯合奉系軍閥李景林偷襲射殺工人,致使工人死傷數百,工會領袖也被逮捕并遭嚴刑拷打。 d 全國總工會被奉系軍閥查封后,為增強工人階級作為民族革命領導階級的自信心,中共給予工人階級極大的情感支持,指出“這不但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不幸,并且是中國民族運動的不幸”,并對上海工人階級的前期斗爭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國工人階級尤其是上海的工人群眾,已經是中國民族自由運動之急先鋒”。 e 面對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強加給上海工人階級的“赤化”罪名,中共駁斥道:面對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與壓迫屠殺,反帝革命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國勞動階級”,“國際勞動階級的革命都是赤色啊!”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赤化”有什么可怕的呢? f 諸如此類反帝話語的宣傳既提升了工人階級作為民族革命領導階級的自信力,激發工人階級的斗爭精神,同時又能夠增強各革命階級對工人階級作為中國民族革命領導階級的認同感。
(三)團結起來:被壓迫階級的大聯合
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后,中共在對上海工人開展階級斗爭教育的過程中,重點加強了對工人群體的團結教育,強調工人階級要團結起來,不僅要加強工人階級的內部團結,更要加強同其他一切反帝的革命階級的團結,爭取各階層人民的廣泛同情與支持。
首先,中共向上海工人闡明了工人階級要團結起來的原因,指出無論是破產農民或是小手工業者,只要他們進入工廠成為一名工人,就必然會受到資本家的剝削,而反抗資本家必須依靠團體的力量,有組織的罷工運動往往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并向工人闡明工會對于團結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工會強大的組織力增強了工人的團結程度與斗爭力量,使“資本家不能不尊敬他”,“尤其使帝國主義者恐慌,甚至于中國的大資產階級也害怕起來了”。 a 為了集中工人階級的力量,中共決定緊急召開全國勞動大會,由全國總工會指導全國的罷工運動。 b 之后,在《向導》周報中,中共再次向工人階級發出號召,呼吁工人應進一步團結自己的組織,團結在工會里面,在共產黨與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旗幟下有組織地繼續斗爭,以達到完全解放中國及工人階級的目的。 c 中共不僅注重將國內工人階級團結起來,同時也注重對外宣傳,強調全世界工人階級的大聯合。1925年6月23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發文號召全世界的工人階級聯合起來,給予中國工人階級一些援助,同時向你們的敵人進攻。 d
其次,中共著重向上海工人介紹了當前嚴峻的革命形勢,以此來說明工人階級加強團結的緊迫性。自5月30日上海大馬路屠殺后,帝國主義和軍閥企圖通過屠殺政策壓倒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在上海五卅屠殺后,又在漢口、廣州、重慶等地肆意屠殺中國民眾。面對此嚴峻形勢,中共發文號召工人階級要
完全組織起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政治上統一接受中國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一切民主勢力聯合起來開展反帝斗爭,如果全國的被壓迫階級真正實現了大聯合,那么“我們的力量比現在還要強幾千幾萬倍”。 e 在中共的倡導下,全國總工會等工人團體代表工人階級向全國工友及各界同胞發聲,指出帝國主義是何等的壓迫中國工人,是何等的殘暴無恥!并敬告中國的各界同胞,帝國主義的目的是殖民全中國,因此它對待所有中國人都會是一樣殘暴的,如果各界同胞不奮起反抗帝國主義,援助工人階級的反帝斗爭,而仍是一味地退縮,同帝國主義妥協,那么中國工人階級的今天就會是全體中國同胞的明天。 f 諸如此類的反帝團結話語開始從工人階級傳至反對帝國主義的各革命階級,不僅增強了工人階級的反帝決心,而且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壯大了反帝隊伍。
三、反帝斗爭中上海工人群體階級觀念的深化
中共通過《向導》周報、《中國青年》等黨報黨刊與其他先進報刊對工人階級開展階級教育,同時通過組織成立工人俱樂部等方式引導工人積極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實現了思想啟蒙與革命行動的結合。伴隨著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不斷加深,上海工人在中共的領導下同帝國主義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將階級觀念轉化為直接行動。
(一)日商紗廠工人階級情感的激發
中共前期在工人俱樂部中開展的階級教育起到了革命播火的積極效用,在同興紗廠、內外棉十五廠、內外棉三廠、內外棉五廠等工廠工人中發展了大批共產黨員與共青團員,建立了黨的組織,為后期開展工人運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上海日商紗廠正是因為具備了良好的組織基礎與階級基礎,成為“二月罷工”的策源地。
日商紗廠工人的階級行動率先在內外棉八廠中展開。1925年2月2日清晨,內外棉八廠一位女童工因連續工作10余小時疲憊不堪靠在車頭上昏睡過去,被日本管理者發現后慘遭毒打,腿部嚴重受傷,女工姐姐遂與日方管理者進行交涉,同樣遭到日方施暴,被扇兩記耳光。 a 該廠男女工人群情激憤,一起向日方資本家討回公道,日方卻污蔑工人不愿工作,并以此為借口將帶頭的男工開除,以“養成工”取而代之,非但不向被開除工人發放工資,還勾結政府將周保之、仇玉福、錢建揚等五位工人捕走。 b 工人們無法忍受這樣的欺凌與侮辱,更不愿看到日本資本家以“養成工”替代男工的陰謀得逞,決心組織起來成立罷工同盟進行反抗斗爭。中共中央對此次罷工運動十分重視,蔡和森、鄧中夏、李立三等經過討論后一致認為此次罷工運動能否成功是今后上海地區工人運動能否繼續開展的關鍵,遂決定動員中共在上海的一切力量支持此次罷工運動。由于滬西地區紗廠女工眾多,上海地委派出上海大學學生郭伯和、楊之華、劉華等到滬西工友俱樂部工作,為加強組織領導,中共成立了專門委員會負責領導此次罷工運動,鄧中夏、李立三為主要負責人。 c 中共通過滬西工友俱樂部對罷工斗爭作了具體部署:由于發放工資日期將至,中共在勸說工人們先領取工資,為罷工打牢經濟基礎的同時,又派專員至各大紗廠聯絡工人,為發動更大規模的罷工運動作準備,在2月9日各廠工人領取工資后,更大規模的總同盟罷工爆發。
1925年2月9日下午,上海小沙渡地區的日資內外棉紗廠第五、七、八、十二廠約9000名工人率先發起罷工運動。罷工工人向日本資本家提出了復工的六項要求:一是不準毆打工人;二是工資比罷工前上漲百分之十,且不能隨意克扣工人工資;三是召回八廠被開除的工友,并立即釋放被扣押的工友;四是每雙周發放工資,不得延誤;五是罷工期間工人工資照常支付;六是不得無故開除工人。 d 罷工開始后工人們便沖出廠房,穿過蘇州河至對面大豐紗廠附近空地舉辦演講,高舉“反對東洋人打人”等標語,宣泄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激發了工人階級的情感共鳴。在這四廠工人的影響下,10日上午第九、十三、十四廠這三廠工人也加入到罷工大潮之中。 e 罷工工人按照黨組織的安排統一行動,有的工人拉著“內外棉紗廠全體罷工”的條幅,有的工人手持鐵條、木棍、竹竿等武器毆傷數名曾經毆打中國工人的日本監工,并將日商紗廠中的機器、電話、玻璃門窗等物件悉數搗毀,表現出了極強的組織紀律性。 f同日,被日本資本家稱為“馴服的奴隸”的“養成工”也悉數罷工,徹底粉碎了日本資本家以“養成工”替代罷工工人的陰謀,這一消息在日商紗廠工人群體中迅速傳開,罷工工人的斗爭意志變得更加堅決,至12日內外棉在上海的11個工廠,15000多名工人全部投入到了罷工大潮之中。 a 罷工歷時近20天,在日本資本家提出談判妥協后,中共考慮到此次罷工已經使日本資本家遭受嚴重創傷,且工人們在罷工運動中也得到了充分鍛煉,應當結束罷工,故同意談判并于26日同日方達成協議,27日被捕工人陸續釋放,各廠相繼復工。“二月罷工”在上海乃至全國都引起了強烈反響,在政治上湮滅了日本資本家的囂張氣焰,展示了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同時也為工人階級開展反帝斗爭積累了寶貴經驗,增強了工人階級開展反帝斗爭的信心。
(二)“三罷”期間工人階級意志的表達
1925年春季上海日商紗廠爆發的“二月罷工”震驚了日本朝野,為加強對中國工人的控制,日本政府指示在華資本家以更加殘暴嚴苛的方式對待中國工人,上海日商紗廠中日本資本家“打罵工人,調戲婦女,視為常事。工人因虐待而死亡,婦女因羞辱而自殺者已屢見不一”b。日方還想方設法解散工會,在青島的日本資本家不但毆打罷工工人,還同青島警察廳廳長陳濤狼狽為奸,妄圖取締工人工會。 c 針對日本資本家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上海內外棉第三、四廠兩廠工人先后宣布罷工,第八廠工人亦加入其中。5月15日黃昏,日本總大班無木和大班川村對前來討要工資的七廠工人連開數槍,致使織布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死亡,數十名工人受傷。 d5月28日,日方在青島勾結奉系軍閥故伎重演,制造了“青島慘案”,轟轟烈烈的五卅運動由此徹底爆發。
五卅運動爆發后,為了更好地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帝斗爭,中共中央決定聯合各革命階級組建廣泛的反帝統一戰線,并動員上海市民同帝國主義開展“三罷”斗爭(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工人階級成為“三罷”斗爭的中流砥柱。1925年5月31日,中共組織召開了上海各工會代表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上海總工會,并選舉出數位富有工運經驗的黨員干部領導上海工運,李立三擔任總工會委員長,劉華擔任總工會副委員長,劉少奇擔任總工會總務科主任。 e 大會成立的目的在于真正地為無產階級謀利益,抵抗帝國主義、資本家與工賊的聯合進攻。 f 上海總工會宣布從6月1日起舉行總同盟罷工,并號召上海全埠各界工友于6月2日“一致罷工!報仇雪恥,反抗殘暴殺人的外國強盜!”。 g 上海總工會在發布的罷工宣言中提出了復工的七個條件,即懲辦打死工人、學生之兇手并賠償損失;承認工人有組織工會及罷工之權利;禁止毆打工人;改良工廠衛生;禁止虐待童工及女工;不得雇傭外國巡捕;反對印刷附律等,并明確指出如不達到上述條件,上海工人一律不予復工。 h 上海總工會的成立,對上海地區工人階級開展“三罷”斗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上海總工會成立后,上海地區工人罷工人數不斷增加,至6月中旬已達到15萬人,不久又增至20萬人。6月1日下午,華洋德律風公司電話工人率先罷工,并向當局提出收回租界、撤銷領事裁判權、重懲槍擊肇事諸兇犯、撫恤傷亡者家屬等五項條件。罷工后電話工人們又發表聲明,強調此次罷工是以愛國反帝為目的,并非針對華洋德律風公司,因此不得扣除罷工工人薪水,同時在上述五項要求沒有得到圓滿解決前工人至死絕不復工,展現出了極強的革命斗爭精神。 a 華洋德律風公司電話工人的罷工與演講對上海其他行業工人產生了極大影響,內外棉第三、四、九廠及英商老公茂紗廠、華商恒豐紗廠、中華書局等中外企業工人也紛紛投入罷工大潮之中。 b6月2日,工部局所屬的工程處,總鐵廠、電燈廠以及英商電車公司的工人也相繼罷工。 c6月3日至4日,浦東、浦西碼頭工人與英美煙廠工人也相繼罷工,罷工斗爭達到高潮。浦東日華紡織廠第一、二廠工人的罷工運動遭到日本大班和工頭鎮壓,部分紡織工人受傷。由于上海有軌電車司機多數為白俄羅斯人,上海電車工人罷工后有軌電車仍在運行,為迫使列車停運,女工們冒著生命危險臥在鐵軌上,待列車停下后用手中的扳手、鉗子等做武器擊碎車窗、破壞機車設備,導致上海公共交通癱瘓。 d6月8日,海員、外輪貨棧工人、駁船工人、各洋行與電氣工人也相繼投入罷工大潮。上海工人的罷工斗爭展現出中國工人階級強大的戰斗力與堅定的革命意志,給予了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
(三)統一戰線分化情形下工人階級信念的展現
五卅運動爆發時,民族資產階級由于經濟上長期受到帝國主義資本的擠壓,在中國商界的政治地位也低于西方資本家,因此他們同工人學生一道加入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三罷”斗爭中。但由于民族資產階級同帝國主義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導致其具有軟弱妥協的一面,他們在反帝的同時仍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隨時準備謀求同帝國主義妥協,“跟在買辦大資產階級后面,作為反革命的助手”。 e 隨著政府交涉的失敗與開市,民族資本家退出了“三罷”斗爭,統一戰線出現分化,工人階級陷入了被動、孤立的局面。
作為反帝斗爭前鋒的中國工人階級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摧殘,他們是最了解帝國主義侵略本質的,因而對政府同帝國主義的交涉談判并不抱有任何幻想,尤其在接受了階級教育后,上海工人階級普遍具備了堅定的階級信念,相信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同帝國主義者斗爭。1925年6月17日,上海總工會發表了《告工友書》,向全滬乃至全國的工友們宣告:我們這次罷工是反抗外人的屠殺,力爭獨立自由,不達目的誓不上工。 f 這樣的誓言正是上海工人們堅定的階級信念的表達。為了進一步提升上海工人的階級信念,強化工人組織,李立三、劉少奇等中共核心領導人決定加強上海總工會的組織建設,每晚8時準時開會商討,短短數天就設立了總務、組織、宣傳、交際、會計五個科室,總務科下更是設有文牘、庶務、調查、收發、交通、傳達、糾察、雜物等八股,上海總工會內部機構逐步完善健全。 g 中共為加強對基層工人組織的領導,還在楊樹浦、引翔港、浦東、小沙渡、曹家渡、南市、虹口等地設立了七個上海總工會辦事處,力爭將上海及附近地區的20余萬名工人全部組織起來同帝國主義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
商界開市后,中共繼續通過上海總工會領導工人堅持并擴大罷工。總工會向工友們發布了“堅持到底”的通告,號召“工友們!我們現在有全國人民做我們的后盾,又有全世界工人做我們的后盾,若我們能堅持,一定能得到勝利。我們不要害怕,不要受商界開市的影響,要下定決心,不得總工會命令,不得完滿目的,則頭可斷,工不上!工友們,堅持!堅持!”a 總工會的鼓舞激發了工人的斗志,日商內外棉紗廠因工人長期罷工入不敷出,日本廠主又欲出一萬元撫恤金用以安撫死傷者,向工人示好以求工人早日開工,但紗廠工人一致堅持“條件一日不允諾,吾輩一日不上工”。 b 紗廠工人在沒有生活來源,僅憑社會捐贈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情況下依舊堅持罷工,不肯屈服于日本資本家,足以體現上海工人堅定的階級信念。上海公共租界的電車工人也堅持罷工,在電車工會的號召下,原本沒有罷工的工人也加入了罷工隊伍,即使公司車輛損壞也不予修理,給帝國主義制造了極大的麻煩。 c 罷工海員也表示:“如果大
局未曾解決,各人誠愿犧牲一切,堅持到底,請勿輕信謠言云云。各海員頭目,均齊聲高呼自愿罷工,絕不虎頭蛇尾,予人以五分鐘熱度之譏。”d上海電話工人、人力車夫、筑路工人、英日輪鏟銹工人、海纜修理船華員、江南制革廠工人、外國飯店華員等各類工人都堅持同帝國主義斗爭到底,在民族資產階級妥協、統一戰線分裂的逆境中展現出了極強的階級信念。
四、余論
五卅運動前后,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以俄為師”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積極宣傳反帝話語。由于上海地區集中了當時中國的大多數工人且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中共中央的重視與領導下反帝話語在上海工人階級中廣泛傳播,上海工人的階級觀因此呈現出階級意識與民族意識相互交織的多重樣態。以裴宜理為代表的西方學者以“新工人史”的研究范式解釋上海工人運動,強調中共多是利用工人們因鄉緣、性別、行幫等因素而產生的分裂性最終引導上海工人階級走向集體行動。 e 但這一結論忽略了近代上海工人的階級性,偏離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通過史料的剖析不難發現,中共所開展的反帝話語宣傳、階級觀教育與組織動員仍是推動上海工人走向行動的根源所在。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底層階級改變被壓迫剝削命運的訴求更為強烈。而建黨初期中共主要成員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僅憑共產主義信仰與自身力量無法完成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因此必須將思想啟蒙與革命行動相結合,喚起廣大的工人階級及其他民眾。五卅運動前后,在中共建構起的反帝話語的影響下,上海工人的民族意識與階級意識交織演進,并在反帝斗爭中迸發出強大的階級力量,中共也在反帝話語的建構與工人的組織動員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張家冀,法學碩士,肇慶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
唐棣宣,法學博士,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