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國平 黃新亮(安鋼集團舞陽礦業有限公司)
企業文化發端于日本企業,在歐美學者研究提煉后在全球企業得到應用與推廣。好的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因素。中國企業引入企業文化概念較晚,但發展迅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并被植入新的文化因素。河南省安鋼集團舞陽礦業公司在企業文化創建中,注重企業文化的傳承與重塑,使企業在資源稟賦不占優的情況下,在激烈競爭的生存環境中獨樹一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任何文化都有其源頭和成因。舞陽礦業公司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的平頂山舞鋼市,地理上屬伏牛山與黃淮平原交界地帶。因為遠離安鋼集團公司本部,作為安鋼集團子公司的舞陽礦業公司,其文化與安鋼集團公司的企業文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形成了近似于安鋼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和舞鋼市市域文化及同類礦山企業文化的次生文化。探索其文化源頭和成因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對其文化、精神甚至生產經營進行改進和提高。
舞陽礦業公司始建于1970年“三線建設”時期,投產于1989年,經歷了長達20年的建設期,同時經歷了從立項、調整、停建、復建以及冶金工業部管理到劃歸安鋼集團公司所有。安鋼集團公司進行接收和管理后,特別在2002年以后,先后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擴建擴產,于2018年達到100萬噸/年生產規模。由于原礦品位低,采選比例達到6:1,開采、選礦成本高,管理不善,加之礦石價格處在低位,產品品種單一,企業效益受外界宏觀、微觀環境影響較大,不能發揮自身優勢,除個別年份外,始終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
超長的建設周期,使管理者、職工形成了只見投入(勞動)、不見收獲的消極情緒,對前途充滿疑慮,逐漸演變為得過且過的思想。該種思想曾在部分職工中不同程度存在并相互傳播影響,進一步發展成脫崗、曠工、從事其他兼職等。
舞陽礦業公司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南省平舞工程會戰指揮部礦山(702)指揮所,1973年撤銷702指揮所,成立舞陽鋼鐵公司礦山公司;1979年冶金部決定撤銷舞鋼礦山公司,成立冶金工業部舞陽鋼鐵公司礦山籌建處;1984年,冶金工業部將舞陽鋼鐵公司所屬的舞陽礦山移交給河南省并劃歸安陽鋼鐵公司管理;1985年以后,經1997年、2003年兩次更名,但均隸屬安鋼集團公司。
頻繁變更隸屬關系使職工缺乏歸屬感,難以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1985年以后劃歸安鋼集團公司后,由于企業在全國、河南省處于行業依靠地位且效益較好,職工逐漸形成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業文化中積極因素的形成。此一時期,部分職工從安鋼集團公司在安陽的分公司調入舞陽礦業,即體現出對舞陽礦業公司融入安鋼集團的認可。
經過長期建設和不斷轉屬,舞陽礦業公司的職工、家屬之中,既有戰爭年代走出來的“老革命”,也有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國家棟梁;既有支援三線建設的大學生、城里人,也有臨近縣市世代務農的“泥腿子”轉變身份而形成的新工人。不同出身的職工在長期共同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相互融合的舞陽礦業公司獨有文化。
企業發展沒有長期規劃,或者有規劃因隸屬關系的變化而變更,由于人事的變動而轉變了發展方向。日常生產中時而注重產量,時而注重成本,時而注重工作面、巷道開拓等基礎建設。到2018年,雖然形成了年產100萬噸精礦的生產能力,職工達到1100余人,但每天僅開采兩班,造成低效率怠速生產,每年實際生產精礦60-70萬噸,且部分設備安裝后閑置,固定費用高,人工工資高。同時,安鋼集團公司2018年前的重要管理措施,如ERP系統、崗位不兼容制度等在境外并未執行。
近年來,安鋼集團公司高速發展,確立了“一中心,四基地,多產業”的發展戰略,對其所屬子公司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安全、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為代表的新的企業文化內涵,體現了安鋼集團的社會擔當,也沖擊著子公司的企業文化,對其固有企業文化進行了更新換代。舞陽礦業公司作為安鋼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現已改制為控股子公司),承擔著精礦石供應的重要職責。公司也是河南省最大的非煤礦山,其所屬尾礦庫是河南省安監部門重點管控危險源,對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有著重要影響。根據近年來環保要求和綠色發展需要,礦山生態恢復治理也是政府部門對企業的重點督察項目。因此,舞陽礦業公司亟需建立符合安全、環保和綠色發展理念的企業文化。
到2018年9月,舞陽礦業公司欠交工人社會養老保險等五險一金上千萬元,職工人均年收入在集團公司二級單位處于倒數,個別職工購房時因公司欠繳住房公積金無法貸款,在醫院看病后被告知因企業未繳納職工醫保而不能報銷,致使職工勞動積極性受到重創,自卑感較重,職工在街上擺攤維持生計和離職現象時有發生,走在街上不敢稱“礦山人”,還出現了新進廠(礦)大學生幾個月后即辭職“跳槽事件”。消極情緒的蔓延在職工中造成較大波動,部分職工開始尋找“后路”。2018年,安鋼集團公司及時對舞陽礦業公司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顯見當時情況已經非常緊急。
不同文化基礎和素質的職工在相處過程中會尋找共同的支撐點,中國的酒文化符合這一要求,既可以慶祝共同的業績,也可以疏散共同的苦悶情緒,酒已是溝通交流的社交載體,于是職工中相互約酒成了一種普遍現象。但這種現象在促進職工交流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問題,如酒駕、酒后上崗、斗毆等。
職工規則意識淡薄,沒有形成遵守廠規、廠紀的良好習慣,各種違紀情況普遍,酒駕、醉駕等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2018-2020年,共有3人因酒駕、醉駕被公安部門查處,其中1人被解除勞動合同。
從2018年開始,舞陽礦業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以強化舞陽礦業公司職工在安鋼集團的歸屬感為切入點,在依然虧損的情況下籌措資金上千萬元,補繳了職工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等,使職工購房等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在逐步恢復職工福利待遇、落實規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后,適時引入積極向上、符合舞陽礦業公司實際的企業文化元素。在此基礎上先后提出了“三三四四五”的經營思路和新的企業文化識別形象。
新的企業文化塑造以職工為本,引導職工在企業發揚主人翁精神,在家做到孝敬老人、團結鄰里,在社會上做到守法、誠信,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9年以來,先后涌現出匿名為新冠疫情捐款捐物的平頂山勞動模范鄭鵬飛、7.20舞鋼抗洪先進集體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團體,還出現了安鋼集團勞動模范、安鋼集團公司大工匠,正能量的傳遞逐步取代了酒駕、曠工等消極文化,形成了新的職工工作、生活面貌,也為企業增產增效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
面對鐵礦石資源的逐漸枯竭及舞鋼城市建成區與礦山的日益融合,如何擺脫品種單一、環保治理等一系列生存危機,新的企業文化思路給出了答案,將礦山地面園林景觀、采礦遺跡等進行資源化利用,申報了國家AAA級工業景區,同時,與集團公司內部市場對接,大力發展鋼鐵主業相關的冶金輔料和脫氧合金,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通力合作,在企業轉型的同時,必將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表1 舞陽礦業公司新的企業文化識別形象及內涵
平安礦山及綠色礦山的建設,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求,應將其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緊跟時代步伐。
近年來,安鋼集團公司在面對環保、文物、城市發展等諸多不利因素時,積極拓展生存空間,以總部轉移至鄭州為契機,建立“一中心、四基地、多產業”的戰略布局,舞陽礦業公司在制訂生產經營決策時,不謀而合地形成了與安鋼集團“走出安陽發展安鋼、走出鋼鐵發展非鋼”戰略的無縫對接。新的企業文化對安鋼集團企業文化中積極向上、永不言棄及綠色發展的內容進行了繼承與發揚,讓遠離總部的職工與集團公司的親近感進一步加強。
安鋼集團創建了“四個三”黨建工作法,并在全國國有企業中有較大影響,近年來又提出“四五六”黨建新格局。舞陽礦業公司黨建文化與安鋼集團黨建文化高度同源、高度同步,先后被評為安鋼集團公司黨建先進單位和河南省國有企業黨建先進單位,這也是安鋼集團二級單位中黨建工作的一張名片。
企業文化塑造是一個長期過程,企業發展也不能嚴格劃分歷史階段,舞陽礦業公司新的企業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強化了原來積極的因素,摒棄了消極和糟粕的因素,同時加入了具有時代特征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了企業新的管理者的智慧及管理策略,與舞陽當地風土人情、社會面貌相互影響,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新的礦山”。
舞陽礦業公司通過新的企業文化塑造,對職工進行引導、培訓,職工積極性得到提升,提高了企業產品產量,經濟效益得到充分釋放。環境的美化及職工收入的提高,使職工獲得感得到強化,提高了職工幸福感、自豪感。職工在社會上以礦山人自豪進行的宣傳,強化了社會上對企業正面形象的樹立,為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今后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企業文化塑造是一個長期過程,部分消極、負面事件會周期性出現,需要不斷完善、優化企業文化,同時對職工進行引導。
相關鏈接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職工文化,也稱企業的價值文化,是與企業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形態,職工文化以職工為本,是一種素質文化,企業文化以企業為本,是一種管理文化。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企業愿景、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經營活動中所秉持的價值觀念。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經營理念、經營目的、經營方針、價值觀念、經營行為、社會責任、經營形象等的總和。是企業個性化的根本體現,它是企業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靈魂。企業環境是指企業的性質、企業的經營方向、外部環境、企業的社會形象、與外界的聯系等方面。它往往決定企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