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陽
(廣饒縣水利工程公司 山東東營 257300)
隨著現代交通網絡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復雜的公路橋梁工程越來越多。軟土地基是一種相對較高、地質結構不穩定、強度較低的軟土。在公路橋梁工程中,若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選擇不當,加固技術應用不當,不但會影響工程的總體質量,而且在今后的使用中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目前,如何克服軟土地基,提高其安全運行的穩定性,已成為我國公路橋梁施工技術的一個主要方向。
公路橋梁的施工對我國的交通運輸能否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保證其施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而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種安全事故發生。所以,作為公路橋梁施工的主要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橋梁施工的關注,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否則不僅會影響工程的進度,還會造成公路的密封性能和公路路面的破壞,從而縮短橋梁的使用壽命。軟土地基由砂土、泥炭、軟土等組成,但由于含水率太高,壓實處理的難度很大,而且由于壓實度達不到要求,導致軟土地基的排水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能很好地排水,將會對橋梁的整體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給公路后期的安全運行帶來很大的威脅。因為軟土地質種類繁多,所以,在建設時,所采用的性能也是千差萬別,大多數的地基在使用中都會發生硬化,而且在下雨天還會發生土壤侵蝕,導致軟土地基的硬度降低,進而導致公路橋梁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陷。
軟土地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地基,它的含水率一般都在20%以上,而軟土地基是不均勻的,甚至有些地基的水分含量在80%左右,這就造成了軟土地基的流動性很大,給公路橋梁的施工帶來了困難。在項目開工前,技術工人要到工地進行實地勘察和調查,了解其基本參數,并通過討論,為后續的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軟土地基的滲透率極低,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土層,軟土本身的固結速率較低,加之滲透率低,使得軟土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從而產生大量的氣孔,使土層的滲透率降低,若不進行特別的處理,根本無法進行公路橋梁的施工。軟土地基的抗剪強度很低,不僅會對公路的排水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還會產生不均勻的沉降[1]。
由于軟土地基中的孔隙較大,因此很容易引起路基路面的沉陷。造成路基塌陷的原因是在施工中,受地下水的影響,長時間的沖刷會帶走一些土壤,從而造成地基的破壞。另外,因為地基下面的軟土較薄,一旦受到擠壓,就會產生不穩定的狀況,從而造成不均勻的塌陷。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軟土地基的穩定性并不好,而且在公路建設和使用中,會受到雨水長時間的侵蝕,而且還會受到很大的載荷,從而影響到路面的結構和質量。目前,國內的建筑企業在進行公路工程建設施工時,往往會選用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若選用不合適的材料,將會對公路的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為此,工程技術人員要充分考慮工程的實際需要和工程特點,合理選用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藝,進而保證工程質量。
由于施工單位對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考慮不夠全面,在施工中未給予足夠的關注,認為只要按程序進行施工就可以了。此外,一些建筑公司雖然意識到軟土地基的重要性,但仍然采用了傳統的地基處理技術以節省工程造價,雖然對工程的影響并不大,但由于施工單位對地基處理技術的片面認識,常常會造成地面塌陷等嚴重后果,不但會使工程工期、造價增加,而且會給交通帶來不必要的危險。
不合理的工程設計存在于公路橋梁建設之前。由于施工單位缺少對工程地質調查資料的詳盡,導致對工程地質狀況的認識不夠透徹,致使其在設計中缺乏針對性,使得工程實際施工中存在施工技術與現場情況不符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而地質勘察作為工程建設的先決條件,需要大量的資料,資料的缺乏會導致后期的工程建設和設計工作變得非常困難。在沒有精確的工程設計時,工程建設施工就會喪失方向,而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就是憑經驗進行,這就會造成很大的風險。
在公路橋梁軟土地基的施工中,往往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問題,如壓實程度不夠、硬殼層處理不到位等。由于硬殼是在軟土上層形成的,它能夠承受很大的荷載,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因此,在施工中,必須注意硬殼層的施工。但由于許多建筑公司不了解硬殼層的重要性,在施工中沒有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造成了硬殼層的損壞,導致了工程施工的難度和造價增加。軟土地基與其他地基相比,其組成比較復雜,而上部和下部土體的特性差異很大,為了避免因不合理的施工而引起的地基沉降,必須針對不同層次軟土的特性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工程實踐中,通常會由于軟土地基處理不當,導致承載力下降,從而不僅會進一步增大地基的沉陷概率,甚至導致橋梁斷裂,出現安全事故[2]。
軟土地基的形成與周邊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但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施工現場往往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許多施工工藝都已成熟,但由于施工工藝選擇不合理,造成了工程質量問題。在軟土地基施工工藝中,既要考慮施工條件,又要對工程實際施工環境進行分析。
一個完整的工程設計對于整個工程施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全面地控制和協調施工的質量,還要估算實際投資成本,確保對環境和項目的需求都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會露出太多的缺點。工程師在進行整個設計時,要合理地利用和考慮施工人員的現場布置問題,并分析相關的材料在使用中會不會出現不足、質量不合格等問題,以及大型機器在現場行走時會不會影響到現場的施工,因此,要科學、有效地制定應急預案,以便在問題發生時可以及時處理,以免造成工期延誤,甚至加大投資。在公路橋梁建設中,涉及很多環節。由于軟土地基的強度等各方面差異較大,若將各種地質條件下的地基結合起來,則過渡階段的工程設計十分重要,但實踐中往往難以保證該階段的工程質量,若設計錯誤,則可能造成沉降量過大,造成裂縫、塌陷等問題,造成施工人員的安全隱患,從而造成工程進度緩慢。
采用土體置換技術,以挖掘不符合要求的地基土,替換具有優良特性的填料,從而改善軟土地基的承載力,降低路面的自然沉降,使公路改建工程的性能達到最佳。一是對施工各階段的質量控制指標進行細化,以保證施工進度、施工質量[3]。二是通過聘用高技術、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對置換土進行組織,加強技術工人的培訓,使得技術施工工人的質量、安全意識得到提升,保證他們能按相關規范進行操作。三是對工地上的垃圾、雜物進行及時的清掃,保證施工場地的平整。
在此基礎上,應采用有效的排水措施,將剩余的水分排出,以保證軟土地基基層的表面處理效果。在對原有土壤進行表面處理時,應保證地基的表層環境與有關規定相符。淤泥的開挖深度要適當地控制,通常為2.5~3.5m,挖出的泥土可用卡車及時運送。人工地基采用3 種替代材料,包括平原土壤、礦渣和砂石,在工程中,必須使3個構件充分結合,才能確保人工地基的強度。人工地基要求具有較高的剪切強度、減少可壓縮性、填平原有裂縫、防止地基沉降和坍塌。如果軟土地基面積較大、深度較大,可以使用石灰粉進行快速攪拌,將石灰漿液與水泥、泥土混合,從而使軟土地基硬化,從而增強整體的強度。當回填方完成后,需要使用專用機械進行加固,從而降低軟土地基的沉陷幾率,增加地基材料的密度,增加軟土地基的穩定性,進而保證軟土地基能夠有效地承受路面橋梁的施工,保證公路橋梁通車后的穩定性。
在公路橋梁施工中,采用密實技術,通過對地基進行一定的壓力,消除土間隙,提高路基的致密。密實技術是一種常用的軟土地基處理方式,它能使軟土緊密,但施工單位要根據工程環境、技術成本、技術難度等因素,采用堆載預壓法、真空預壓法和動態固體結構法。
一是對軟土地基進行堆載預壓處理。利用沙石等重物質對軟土地基進行加壓,可以在受力情況下將土壤中的濕氣排出,從而實現對土壤結構的加固。堆載預壓法的作用效果取決于壓實材料在上面的壓力,而影響其穩定性的因素與其受力關系密切,因此,在使用堆載預壓法之前,必須對其進行計算,同時考慮到荷載對地基形成的影響,還應定期進行土體各項參數和指標的測定,以提高堆載預壓法的工作效率。
二是對軟土地基進行真空預壓處理。在軟土地基上鋪上礫石,其滲水性能要好,防止積水。在鋪好沙石后,還要用防滲薄膜進行保護,選擇符合工作要求的設備,在薄膜內部形成一個真空作業區域。采用真空預壓法,在軟土地基上形成負壓層,使其承受負壓,從而使其保持緊固狀態,避免壓實對地基的破壞。
拋石擠淤技術僅適用于某些特殊情況,尤其是在公路橋梁工程中,由于淤泥較多,因此,拋石擠淤法對地基的加固效果會有很大的改善。由于橋梁施工地帶的軟土土壤通常處于水位以下,因此,傳統的軟土地基處理工藝很難滿足設計要求,如果軟基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將會造成橋體的后期沉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拋石擠淤技術進行施工處理。
這項技術的具體運用過程是:首先,確定地基所在的施工區域,然后在這塊場地上鋪上石料,再用機器把石料進行擠壓;其次,將地基周圍的淤泥清理干凈,然后在擠壓區的石頭上面鋪上一層沙子;最后,砂層的厚度也要符合相關的規定,在鋪好之后再進行一次覆蓋。以上就是拋石擠淤技術的應用過程了,所有的操作都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不能用過多的碎石,也不能用大顆粒的石料,盡量用小塊的石頭,這樣可以更好地擠出淤泥[4]。
在施工中,為了保證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必須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施工技術對軟土地基進行施工處理。技術人員可在加入適當的添加劑后,根據現場條件,對軟土地基進行強度和抗壓性能的提高。
首先,軟土地基的表層土質為黏性,可以用添加劑對土壤進行固化,從而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當前,大部分公路橋梁采用摻入水泥、石灰等方法,以降低軟土地基的含水率,從而增強其強度和壓實度,保證其穩定。
其次,在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表面排水措施,以保證軟土地基的安全。通過挖掘排水管道,用砂礫、砂石等滲透性好的材料來減少軟土地基的含水率,保證施工的需要。
最后,可以將無紡布或土工布鋪在軟土地基上,以防止軟土地基產生不均勻的變形和不均勻沉降,并在滿足填土荷載的前提下,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此外,對建筑工人來說,也可以采用沙墊層方法。在軟土地基中若土壤含水率高,則可在軟土地基上鋪上沙墊層,以改善軟土地基的穩定性和排水性,并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和機械設備,對軟土地基進行鋪墊,從而避免由于技術上的不當而導致工程質量問題。
深層石灰攪拌樁其實就是將水泥和軟土地基土混合在一起,通過混合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提高地基的強度。
一是對選材的需求。在施工過程中,對所用的原料,特別是石灰有一定的要求。從具體的條文中可以看出,在工程中所用的石灰應經過精涂處理,以使石灰能更好地與地基土相結合,同時,石灰中不能混入其他材料,且石灰中的氧化鈣和氧化鎂含量要達到標準規定,生石灰的保質期較短,最好不要超過3 個月。同時,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過程中,石灰的使用也要遵循規范。
二是在建造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在工程工地開工之前,要對工地進行全面的調查,如果工程場地的硬質表層比較薄,就需要在正式施工之前進行有效的治理,以保證今后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同時,為了得到更精確的物理力學指標,采用最優灰含量進行施工,也有效對工程場地的地基土進行檢測。
在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還可以采用預應力管樁技術處理軟土地基。采用預應力管樁處理在擋土墻、涵洞等結構下的軟土地基,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軟土地基的處理。首先對地表進行平整,然后根據規范要求清理施工場地,為后期托板基坑開挖后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作準備,接著進行樁位放樣確定樁位[5-6]。在樁上做好記號,按管樁施工方案進行逐樁測量、放樣,放樣誤差小于5cm。在進行管樁起吊、打樁、接樁時,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相應的施工,并在完成打樁后再將打樁機拆除,并按圖紙上的要求進行地面平整、樁位放樣、吊裝、打樁和接樁。
總之,軟土地基問題是目前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承載能力低、含水量高、滲水性低、可壓縮性高,對施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若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按不同的設計要求和規范,對軟土地基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從而達到改善軟土地基整體質量和強度、保證軟土地基承載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