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倩倩 周婭
【摘 要】隨著政府購買審計服務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審計服務內容也日趨多樣化,審計機關在購買審計服務方面占用的資金也隨之增加。對政府購買審計服務進行績效評價,是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審計機關購買審計服務工作的全面總結,其實施具備理論與實踐雙重意義。本文以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為研究對象,探討政府購買服務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并就進一步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績效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
自從政府購買審計服務以來,有效地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然而隨著社會審計服務內容的多樣化,審計機關在購買審計服務上所需要占用的資金也越來越多。面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政府購買審計服務進行績效評價。接下來主要就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績效審計評價進行分析。
一、關于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的研究
楊書文等(2018)認為我國的政府購買服務還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外,監督機制未建立、信息溝通與監督機制不健全、購買主體內部管理水平弱等問題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馬全中(2019)指出當前政府購買服務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購買管理、合同管理、制度設計等方面存在缺陷,并提出可以從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組織培育、構建制度體系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譚暉(2019)則認為當前政府購買會計服務存在承接主體力量薄弱、服務質量不高、信用信息不對稱、采購過程管控不嚴等問題,并提供了健全制度、構建信用體系、績效評價監督體系等方面著手的解決方案。陳偉明等(2014)建議應當建立分類的績效評價體系,針對政府購買服務相關的政策制度進行績效評價,同時還應建立績效評價相關的工作平臺。
二、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預算績效信息系統不完善。
當前,地方財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第三方機構建立了預算績效管理系統,該信息系統包含了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預算單位三個管理層級,基本實現了預算績效管理的信息化,但還存在部分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一是績效與預算脫節,預算管理系統、政府采購平臺、內控信息化系統與預算績效管理系統未進行互聯互通,未形成預算績效一體化,導致預算績效管理效率不高。二是未達到預算績效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特別是在針對預算單位的應用層面,未充分考慮單位實際,導致預算單位存在應用便捷性低和管理難度大的問題。三是信息系統存在數據丟包、審核流程不通暢等問題,導致信息系統操作性下降。
2.績效審計評價缺乏獨立性,評價程序不夠規范。
目前開展了以項目支出為載體的績效審計評價(以自評為主),在評價程序上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第一,未形成績效目標管理、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評價、結果應用全流程的評價業務管理閉環,對各個績效管理業務未制定明確的評價管理制度、方法,缺乏計劃性。第二,未形成完整的績效審計評價管理程序。第三,未建立第三方績效審計評價機構庫。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上位法等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的缺失,預算部門(單位)、財政部門等針對績效審計評價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3.項目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待完善。
未單獨開展政府購買服務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將其完全納入了項目支出績效管理的范疇,未充分考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關于做好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的意見》(財綜〔2016〕53號)、《財政部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財綜〔2018〕42號)、《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102號)等政策文件對“政府購買服務”績效管理的特殊要求。
三、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的對策建議
1.完善多元綜合評價機制。
政府購買服務作為我國推行的一項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改革工作,其受益對象主要為社會公眾。建議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引入社會監督和約束機制,為實現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引入社會監督和約束機制,首先需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的信息在政府信息公開網、部門(單位)門戶、采購信息網等渠道進行公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路徑。
在建立健全的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公開機制上,各購買主體還應通過建立健全覆蓋項目決策、過程管理、驗收全過程的投訴、建議內部控制流程和規章制度。確保政府購買服務“買得值”、“效率高”。
2.強化并落實審計評價結果應用。
建議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的多樣化結果及反饋應用機制,通過多種方式的應用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
事前績效審計評估結果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績效目標、實施方案等方面,對于事前績效審計評估不合格的項目,預算部門(單位)、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在審核和安排項目預算時應當取消項目;對于出現績效目標不明確、不完善、不合理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要求購買主體及時進行調整,安排預算資金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對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可行性方案未通過的項目直接不納入當年財政預算,可行性不足的項目則應當及時調整方案,重新進行論證。
事中績效審計監控結果的應用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預算資金的執行進度上;二是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上;三是績效目標的匹配性。對于預算資金執行較慢的項目要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階段性績效目標實現程度較差的項目要削減或控制預算資金支出并及時提出糾偏措施,確保績效目標能夠按期達成;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年初申報的績效目標有修訂或因客觀原因存在變更的,及時修訂和變更績效目標。
事后績效審計評價結果可運用于問責及下年預算安排。基于“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對于績效目標達成度低、效果差的項目要及時啟動問責機制,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購買服務合同付費掛鉤的機制。同時,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申報預算和批復預算的重要依據,優先支持績效審計評價結果優秀的項目,原則上不支持或削減績效審計評價結果差的項目。A1F0DE85-1F39-4DFA-BC20-4917AF801C8B
3.增強績效評價指標的實用性。
縱觀世界主要國家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普遍倡導的績效管理理念都是績效評價的實施應該和被審計項目保持同步,確保評價指標體系能夠覆蓋項目全過程以實現連續、完整的系統過程管理,而不是僅局限于對項目完工情況進行評判。當前政府的績效審計工作普遍存在重視對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過程管理的審查與評估。因此,政府在開展服務績效審計工作之前,也應學習國外先進理念,總結歸納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并以此為依據設置出相應的指標,這樣最終構建出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才能更加全面地體現被審計部門主要業務活動的整體績效水平。
4.強化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著重強調審計組長負責制。作為政府審計工作人員,審計組長負責項目實施全過程,應當做好審前溝通與培訓、審中監督與協調、審后復核與總結,及在審計進點前,審計組長應組織組員對項目進行充分的審前調查了解,編制詳細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確定審計工作重點,根據人員資質、能力不同,明確審計責任及人員分工,強調審計紀律;在審計過程中,及時對審計組提出要求,強調重要事項報告的重要性,在監督工作的同時及時給予業務指導,保證審計目標不偏離,將問題審深審透;在審計現場結束后,在主審對資料進行審核后,審計組長對審計資料進行全面復核,確保審計程序合規、審計證據恰當、審計查出問題定性準確、處理合法。
同時,從參與主體上看,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可分為內部審計評價、國家審計評價和社會審計評價。除內部審計評價和國家審計評價外,社會審計評價是重要的參與主體,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會計師事務所、科研機構、咨詢公司等均可稱為績效審計評價工作的承接主體,然而,還存在各機構的執業水平參差不齊,惡意競爭等情況,為保證審計評價方法的科? 學性、實施過程的恰當性、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建議建立第三方績效審計評價作業平臺。第三方績效審計評價作業平臺的主要功能包括審計評價機構庫、審計評價過程管理、評價結果評審專家(同行評審)庫、 評價機構誠信記錄等問題。審計評價機構庫是指各級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預算部門(單位)構建的能夠提供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的社會機構的數據庫,主要用于非公開招標類的其他招標類型和第三方機構后續管理的基礎數據庫;審計評價過程管理主要記錄、監控績效審計評價的過程,為績效審計評價的實施過程的質量、進度等提供監管的手段;評價結果評審專家(同行評審)庫主要是邀請專家或同行對績效審計評價的結果進行論證的基礎數據庫,使得績效審計評價的結果獨立、客觀、公正,更具公信力。
四、結束語
總之,當前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能改進這些問題,將會對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帶來阻礙。為此,上文中提出了改進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評價的對策,希望可以為進一步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績效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俊杰.政府購買會計審計相關服務績效管理研究——以構建評估評價指標體系為視角[J].會計之友,2020,(22):2-7.
[2]張萌萌.國家審計機關購買審計服務后評估機制研究[J].航空財會,2020,2(1):24-30.
(作者單位:西京學院)A1F0DE85-1F39-4DFA-BC20-4917AF801C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