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至本周一是德國人第二大傳統節日復涪節假期。盡管德國已基本取消出行防疫限制,但民眾并沒有像往年那樣跨州或到鄰國度假。相反,不少人走上街頭,參加全國性的反戰游行,抗議包括能源在內的物價瘋漲,要求西方與俄羅斯和平對話。
住在柏株郊區的盧卡斯一家今年就沒有出門度假。盧卡斯是一家機械制造企業的工程師,其妻米婭是一名教師"他對《環球時報》 記者說,沒有出游主要還是考慮到目前的經濟狀況。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物價不斷上漲”一家對前景感到擔憂,因此盡量減少消費。
米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和丈夫稅后月收入5000歐元左右,是德國典型的中產階層。以前,每月各種支出后還能儲蓄1500歐元左右。現在,每月最大支出仍是房租,已從3年前的800歐元漲到1100歐元。兩個孩子每月教育等得花費800歐元,兩輛汽車油費因油價大漲要支出500歐元,食品開銷800歐無。外出用餐每周一次也要400歐元。其他水電費、暖氣費每月要400歐元。此外還得社交、買衣服等,工資幾乎所剩無幾。
相比較,住在法蘭克福的托比亞斯一家的生活更為拮據。托比亞斯是一家對俄貿易企業的主管,妻子是一家酒店的員工。他說,自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后,自己所在公司與俄羅斯的生意已經中斷,員工也沒有收入。現在他不得不打兩份零工,每月可以掙1000歐元。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才艮告顯示,德國目前有超過400萬人有兩份以上的工作。
記者來德國十多年,今年是聽到德國人抱怨最多的一年,抱怨的焦點就是一飆升的物價。每次西方對俄羅斯加大制裁,物價就會上漲一次,而德國人的抱怨也會增加。
上周六,記者去被稱為“窮人店”的德國最大食品超市阿爾迪超市購物,發現店里物價明顯比俄烏沖突爆發前要漲許多。前幾天,阿爾迪就宣布,對、店內500種食品進行提價,占店內商品的1/3。記者粗略看了一下,包括蔬菜、肉類等,許多商品都比沖突前提價1/3到一倍左右。比如一盒雞蛋以前是1.29歐元,現在是2.29歐元;一顆花菜以前1.49歐元,現在是2.99歐元。食用油、面粉等甚至還因民眾囤、貨被銷售一空。以前,德國人購物喜歡塞滿整整一購物車。如今,大多數人每買一件商品都要計算一下價格。
德國許多民眾因為買不起,食品,紛紛到當地慈善機構領取免費食物。德國最大的食品慈善組縝“餐桌”周一對德國電視一臺表示,現在該組織的900多家分支機構物資需求大增,一些分支機構每天能供應100人食品,但排隊等待的卻君幾百人。
《環球時報》記者還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德國街頭撿瓶子的人多了起來。這些人中不僅有退休老人,還有不、少是中青年。他們每撿一個塑料瓶就可以換0.25歐元。因為能源價格上漲,德國各地還出現多起木柴被盜案。
物價瘋漲也正在改變德國人對德國及歐盟對俄政策的看法。據德媒上周報道,德國東部地區有1/2的人認為,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錯誤的。他們認為,西方一次次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對結束俄烏沖突沒有意義。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前總統高克的一句“為了自由,我們可以受點凍”,曾“鼓舞”'不少德國民眾。但最新的民調顯示,大部分德國民眾如今不再認同高克的這種說法。德國雇主協會聯合會和德國工會聯合會周一聯合發出警告,不要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這將導致德國生產停滯: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復活節期間,德國上百個城市舉行了反戰游行,反對德國等歐洲國家增加軍費并支,要求北約結束擴張,并呼吁盡快與俄羅斯舉行和平談判,達成俄烏停火。德國快邦和平咨詢委員會發言人、亨肯指責北約對嚴肅的和平談判不感興趣。他認為,這場沖突是北約故意挑起的,而制裁將俄推向經濟崩潰的邊緣。
柏林歐洲問題學者魯迪格對記者表示,德國民眾已經越來越感受到這場沖突對歐洲人的傷害。他們也逐漸開始認為,俄烏沖突的根本原因是北東擴,歐盟和美國應該順應民意,放棄對俄制裁回到談判桌前。▲(青木)
環球時報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