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青 王新



摘 要:首先對河南省全省創新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發展過程中的不足,然后對六個中部省份44家國家高新區從創新發展基礎、創新發展投入、創新發展產出及貢獻能力三個方面進行了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到其影響最大的公共因子,并計算出因子得分,最終對各高新區進行綜合情況分析。針對分析結論,提出加強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4.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2)5-0154-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5.035
Research on Index of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Henan High-Tech Zone
GUO Yanqing ? ?WANG Xi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First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n it constructs and studies the index system of 44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in six central provinces from three aspect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pu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utput and contribution abilit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find the common factor with the greatest influence, and factor score is calculated, and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of each high-tech zone is analyzed. In view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rational guidance of industrial polic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high-tech zone;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actor analysis
1 河南省區域創新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其中高新區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耀眼的亮點。從2019年高新區整體情況看,國家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12.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3%;共上繳稅費1.9萬億元,占國內稅收收入的11.8%。從創新投入和產出方面看,企業研發支出8 259億元,占全國企業整體投入的50%;發明專利的授權量占全國的37.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的44.7%。從產業發展看,集聚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1萬家,占全國的35.9%;科技型中小企業5.1萬家,占全國的33.6%[1]。這些都說明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國家整體經濟重要的戰略支撐,已經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陣地。
為進一步促進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2020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新時代國家高新區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部署。
在國家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浪潮中,河南省也積極作為,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高新區的發展添磚加瓦。目前,河南省擁有7家國家高新區和31家省級高新區,實現了省轄市全覆蓋,高新區總數位列全國第4位,中部第2位。這些高新區自成立以來,已不斷輻射所在城市和區域,為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化。整體來看,2019年,河南省研發投入共計793億元,比2015年增長82%,居全國第9位、中部六省第2位;研發投入強度由1.18%上升到1.46%。政策層面上,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辦法》,從高新區的認定、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也應看到,河南省高新區整體發展在全國處于中下游水平,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河南省僅有7家,不到5%。此外,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夠優化,中低端制造業偏多,高技術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不夠,產業特色不突出,區域間產業布局較為分散;開放程度不夠高,區域間協同創新能力不均衡;體制機制建設尚不成熟和健全,戰略政策研究有待加強等都是河南省存在的問題和短板。
2 河南省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2.1 樣本選取和指標數據確定
本研究結合各高新區所在地域以及實力規模等因素,選取了中部地區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份的44家國家高新區作為研究對象。
在指標體系建立方面,從創新發展基礎、創新發展投入、創新發展產出及貢獻能力三個方面進行選取。根據數據收集情況,創新發展基礎選取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凈利潤、出口總額、年末從業人員、高企數量等6個指標。創新發展投入選取大專以上人數、科技活動人員、R&D人員、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R&D經費內部支出、大專以上人數占從業人員比例等6個指標。創新發展產出及貢獻能力選取技術收入、技術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技術收入占R&D經費內部支出比例、高新區上繳稅費占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等4個指標。
在統計學中,通常用變異系數來描述指標鑒別能力的大小,變異系數越大,該指標的鑒別能力越強。用公式表示為:Vi=Si/[X],其中Si為標準差,[X]為平均值。根據上述原理,計算得出所選指標的變異系數,選取臨界值0.5,大于0.5的指標保留,小于0.5的指標去除。根據數據結果,刪除“大專以上人數占從業人員比例”此項指標,其余指標保留。
2.2 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所有統計指標數據均選用高新區內的數據,界定標準為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有關規定。為消除因數據量綱不同導致的影響,本研究采用標準差標準化方法進行標準化處理。在進行分析之前,應對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通過對指標數據進行相關系數矩陣分析,得出所有變量相關系數都大于0,且大部分變量的相關系數都大于0.3,呈現較強的相關性。因樣本數據太多,故相關系數矩陣暫未列出。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是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的結果,如表1所示,在假設顯著性水平為0.05時因子分析的概率P值接近于0,小于顯著性水平,可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之間有顯著差異。且KMO值為0.843,比較接近于1,由此可判斷此次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3 結果分析
通過計算各指標初始共同度和提取公共因子之后的再生共同度,顯示所有評價指標再生共同度都在0.7以上,丟失信息較少,與被提取的公共因子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可以滿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表2為公共因子的方差和方差貢獻率,初始特征值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況,可以看到,提取的2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0.572%,分析效果較理想。
運用最大方差法將矩陣旋轉后,各個因子的意義更明晰。第一個因子在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凈利潤、出口總額、年末從業人員、高企數量、大專以上人數、科技活動人員、R&D人員、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R&D經費內部支出、技術收入、技術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技術收入占R&D經費內部支出比例上有較大載荷,反映了各個高新區創新發展方面的總體實力,可將其命名為創新發展總能力。第二個因子在高新區上繳稅費占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上有較大載荷,反映了各個高新區上繳稅費對地區的貢獻程度,可將其命名為創新貢獻能力。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運用回歸法,將每個因子的系數和對應的指標數據相乘之后再求和,得到最終的因子得分。通過對15個指標按對應因子得分系數,計算出44家高新區的因子得分,計算出每個因子得分后,選用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得到每個高新區的綜合得分,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綜合得分為正的在平均水平以上,綜合得分為負的在平均水平以下,從得分情況看,武漢、合肥、長沙、鄭州、襄陽、南昌、太原、株洲、洛陽、宜昌和湘潭11家高新區在平均水平以上,其中河南占兩家,分別為鄭州和洛陽。從成立時間上看,這些高新區基本都是最早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發展時間較長,基礎較深厚。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些高新區基本都是省會城市或者本區域內發展較好的高新區,其中排名第1位的是武漢,綜合得分較高,因為武漢區位優勢明顯,整體實力也比較強,特別是創新發展能力,武漢在全國一直排名靠前。河南省中鄭州和洛陽高新區發展水平較好,排名也較靠前。而排名較后的高新區主要是一些整體實力不太強的地區,基本都是2015年之后才確立的高新區,發展時間短,整體基礎薄弱。
2.4 研究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新區整體創新水平處于中等位置,在中部六省所有國家高新區中,處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只有2家,其余高新區創新能力均在平均水平以下。創新發展總能力方面,鄭州和洛陽高新區發展較好,得分較高;創新貢獻能力方面,洛陽和安陽高新區排名較靠前。總體來看,在創新投入方面,河南省高新區整體實力都有待加強,不能較好地把科技投入轉化為經濟效益。這些都是河南省高新區在以后發展過程中需要加以注意和加強的。
3 提高河南省高新區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3.1 加大創新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各高新區應解放思想,主動求變,積極關注市場變化,牢牢把握市場規律,抓住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深化改革,科學部署,務實推進。強化高新區企業和機構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進一步鼓勵高新區有條件的單位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支持高新區科技型企業進行技術再創新,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
3.2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特別是產學研協同創新,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舉措,河南省高新區應高度重視,積極推進。
3.3 細化支持政策,健全引導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在鼓勵支持創新方面應加大支持力度,從具體措施、實施條件、優惠力度方面進一步細化加強。圍繞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創新發展的需求,重點推進資本、人才、技術知識等創新要素的集聚。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創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擴大政策支持范圍,讓優質項目、實力企業、高端人才都能為河南省高新區發展創造價值。
3.4 加大各高新區的對外交流合作力度
特別是東南沿海整體實力較好的高新區,河南省高新區應主動加強聯絡,實地參觀學習,將其優秀做法融入河南省實際。河南省內部各高新區也應加強合作,產業結構類似的高新區之間應加大融合力度,地域臨近的高新區之間應深化協調合作,各高新區之間應打破壁壘,共享發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爭取將各自的產業優勢發揮到最大,將高新區輻射帶動、示范引領作用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 徐南平.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講話內容[EB/OL].(2019-06-12)[2022-02-12].http://www.gov.cn/xinwen/2019-06/12/content_5399665.htm.
[2]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2020中國火炬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3] 河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2020河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4] 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2020山西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5] 安徽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2020安徽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6] 江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2020江西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7] 湖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2020湖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8] 湖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2020湖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